- 372.00 KB
- 2021-05-06 发布
生活与消费 教案
一、复习内容展示
考点一 货币
1.货币及其流通
货币
①货币的本质是 ,基本职能是 和
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纸币
①纸币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有贬值风险)、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部分国家的纸币)的职能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否则可能会出现 或
信用工具
主要包括 和
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手段
联系
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信用卡、支票、外汇
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
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 ,外币 ,外币汇率 。
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 ,外币
,外币汇率 。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3)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从消费水平看
可以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企业生产看
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从发展方式看
可以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贸易方式转变
从外汇储备看
可以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从对外开放看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世界经济秩序
误区诊断
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013·江苏高考,6B) ( )
2.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2012·全国,12①)( )
3.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2016·天津高考,4B)( )
4.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货币周转次数减少。(2016·海南高考,2③)( )
5.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2015·全国Ⅰ,15④)( )
提分技巧
关键词法辨别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现场交易”
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汇。
考点二 价格
1.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价格变动的原因(谁影响
了价格)
根本因素: 决定价格, 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
直接因素: 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
对生活: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 ;价格下降, 需求量 。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①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②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生产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线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 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对 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 ,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 。所以A曲线属于生活必需品,B曲线属于高档耐用品
需求变动曲线:左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 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比如对应于价格P1,d2曲线表达的需求量为Qd2,大于d1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1。我们把需求曲线的变动(比如由d1曲线平移到d2曲线的过程)叫做需求的变动
误区诊断
1.《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2015·北京高考,34B) ( )
2.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2014·全国Ⅱ,12①) ( )
3.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014·全国Ⅱ,12③) ( )
4.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这属于互补品战略。 (2016·全国乙卷,12②) ( )
5.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大蒜、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 (2016·浙江高考,24④)( )
6.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6~20排)球票的价格会增加VIP区(1~5排)球票的销售量。 (2015·北京高考,32④) ( )
提分技巧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
(概括为: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二者成反比)。原单位商品价值量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N÷(1±m%)。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二者成正比)。原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商品价值总量= N×(1±m%)。
(3)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二者成反比)。原商品价格为N元,货币升值或贬值m%,变化后的商品价格= N÷(1±m%)。
考点三 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
根本因素
大力发展
主要
因素
居民
收入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水平受居民当前 的影响
增加
居民消费水平受 的影响
健全 体系
居民收入 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续表
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主要有 心理、 心理、 心理和 心理,这些消费心理及其引发的消费行为,有的是理智的,有的则是不可取的、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的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做到 ,适度消费;避免盲从, ;保护环境, ;勤俭节约,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误区诊断
1.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2014·北京高考,32①)( )
2.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2012·海南高考,9D)( )
3.机器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2015·重庆高考,2B)( )
4.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014·江苏高考,6A)( )
5.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2014·浙江高考,24B)( )
6.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2016·江苏高考,24A)( )
7.要避免贷款消费。 (2016·江苏高考,24B)( )
提分技巧
看“落脚点”,巧分两种作用
如果落脚点是生产发展,一般表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如果落脚点是生活改善,一般表明生产决定消费。
二、习题巩固
1.丹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无纸币国家,从2016年1月开始,商家有可能拒绝接受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这意味着在丹麦( )
①货币不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国家能够调节货币的流通速度
③收款手续简化,方便购物消费
④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蔬菜价格是普通居民每天关心的话题。一斤西葫芦(蔬菜名称)的价格从山东聊城到北京市民的家门口,竟翻了20倍。下表为西葫芦价格的传递的过程( )
聊城产
地价格
长途运输
后的价格
北京批发
菜场售价
北京某社区
菜场售价
5分/斤
0.25元/斤
0.35元/斤
1.00元/斤
注:聊城至北京487公里,批发市场至社区菜场一般不超过10公里。
依据该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存在完全竞争的批发市场存在高额利润
②运输成本过高是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③作为替代品的蔬菜西兰花价格可能会上涨
④政府需逐步规范社区菜场的经营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网上购物正逐渐成为部分人的购物主渠道。不加以节制地进行网上购物的人被称为网购控,网购控的原则是:能在网上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最火的东西一定拍,便宜的东西立即拍。对网上购物认识正确的是( )
①“便宜的东西立即拍”反映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②“最火的东西一定拍”反映的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
③“能上网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体现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网上购物不利于银行业务的运作和企业的经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解析:C。本题考查支付手段的变化。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虽然商家有可能只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但是货币依然是商品交换的媒介,①不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使用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有利于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由此可见,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2.解析:C。从西葫芦价格的传递的过程看不出批发市场是不是完全竞争,排除①;从材料中看长途运输后价格只涨了5倍,5倍与20倍相比,并不是主要原因,②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西葫芦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对其替代品的蔬菜西兰花需求增加,价格可能会上涨,③符合题意;面对蔬菜价格的上涨,政府需逐步规范社区菜场的经营管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3.解析:A。一般来讲,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跌,人们对其需求量会增加。“便宜的东西立即拍”说明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其购买增加,反映了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①正确;最火的东西是多数消费者乐于购买的东西,所以“最火的东西一定拍”是随大流的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正确;“能上网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只是一种消费方式,并不能体现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③错误;网上购物为银行增加了新的业务,为企业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