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0 KB
- 2021-05-06 发布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十七课时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分析考情 扫描考向】
考试大纲说考点
四年考卷析命题
考点展示
学习目标
真题分布
背景追踪
核心素养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017·11月浙江,8
结合一些人的观点,考查哲学研究的对象(判断题)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哲学研究的对象
2016·04月浙江,8
结合一个错误观点,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判断题)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不同
②识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017·04月浙江,8
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判断题)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016·10月浙江,8
结合科学家的科研活动,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判断题)
科学精神:正确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018·11月浙江,8
通过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不可知论(判断题)
科学精神:全面准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6·04月浙江,28
结合一种观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选择题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018·04月浙江,8
结合某种观点,判断其哲学派别(判断题)
科学精神:准确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016·10月浙江,27
考查哲学的两大阵营(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015·10月浙江,28
结合哲学家张载的观点,考查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评价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2015·10月浙江,8
结合某种观点,判断是否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判断题)
科学精神:准确判断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命题分析预测
1.高频考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命题预测:以古代名人名言和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本课相关知识点
考点一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以世界观为主要内容)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关系
具体科学
哲学
区别
研究对象
自然、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
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揭示规律
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最一般的本质,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点一点: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考点三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内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判一判:(2018·11月浙江选考,8)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解析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都是不可知论。
答案 F
考点四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
基本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优点
否认了神创造世界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世界的本原。
典型表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
缺点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水、火、气等),没有科学依据,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优点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缺点
把自然科学上的原子当成世界本原,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理念、上帝、绝对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
典型表现:宿命论、封建、迷信、宗教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结合
考向一 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例1】 (2017·11新高考,8)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除了研究基本问题之外,还有其他问题,题干认为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表述不科学。
答案 F
【例2】 (2018·10新高考,24)2018年3月24日是第10个“地球一小时”熄灯时刻,今年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这一主题渗透绿色出行方式及绿色生活理念,鼓励大家把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融入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 )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渗透绿色出行方式及绿色生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以绿色环保行动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反映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A符合题意。哲学来源于实践,B表述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表述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D表述错误。
答案 A
解后反思: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对点练1] (2016·04新高考,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认识属于具体科学,人类宇宙观、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看法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材料强调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目主旨。
答案 A
考向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例3】 (2018·04新高考,8)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
解析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唯物主义观点,故题目观点错误。
答案 F
【例4】 (2016·10新高考,27)哲学的两大阵营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有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答案 C
[对点练2] (2015·10新高考,28)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 “气是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故它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答案 C
对接热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于2018年5月4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所决定的。
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易错点1 错误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矫正训练1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就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答案 D
提醒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易错点2 错误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矫正训练2 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没有哲学的引导,具体科学就无从进步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表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①④正确,答案为B项;具体科学的进步并非全部来自哲学的指引,②不当选;哲学非科学之科学,③错误。
答案 B
提醒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一、判断题(请对每一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
解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答案 F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解析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T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解析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能够从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答案 F
4.哲学体系中既存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存在辩证唯心主义。( )
解析 哲学体系划分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有哲学思想理论进行的分类。根据对世界的本原的不同看法可以划分为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根据对世界所处的状态的不同看法,可以划分为形而上学哲学和辩证法哲学。
答案 T
5.“心之官则思”的观点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 )
解析 心之官则思。官,官能,即功能。古代人认为,心的功能是思考。转变成现在,就是人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T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针对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提出了“绿色生活”理念,现阶段有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了绿色行动中。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思考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解析 此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人们提出了“绿色生活”理念,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绿色行动中。材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说法错误,排除;B、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答案 A
7.哲学与世界观,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提到哲学,人们往往想到世界观;一提到世界观,人们容易想到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世界观人皆有之,哲学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
世界观人皆有之,哲学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④说法正确;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①说法错误;哲学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8.2018年2月,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为应用噤菌体干预肠道菌群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依据。材料表明( )
①具体科学抽象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具体科学的思想往往蕴含在深邃的哲学思想之中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表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③符合题意;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为应用噤菌体干预肠道菌群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依据,说明人类既能认识其中的规律又能利用规律治疗疾病,造福人类,故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哲学抽象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错误,哲学思想往往蕴含在深邃的具体科学的思想之中。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 D
9.哲学看似高深,却渗透在我们平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的引导,这是因为( )
A.哲学是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B.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 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这是因为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B符合题意;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A错误;C、D说法错误。
答案 B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时都曾提到,“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之所以强调世界观是人的总开关,是因为( )
①世界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②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世界观的指导 ③没有世界观的指导,人们就会失去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 ④世界观制约着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具体的判断和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表述本身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形成的,是朴素的、凌乱的。③错误,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人们就会失去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题目中,之所以强调世界观是人的精神领域的总开关,是因为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世界观的指导,世界观制约着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具体的判断和选择,②④入选,选C。
答案 C
1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解析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符合题意。
答案 C
12.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下列观点与此命题体现哲理最接近的是( )
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不合题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C不合题意;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是客观唯心主义,D符合题意。
答案 D
13.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日至8月2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说明( )
①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④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的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①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大会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人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故②④正确;③错误,哲学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14.“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
A.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源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B观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答案 B
15.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霍金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只是自己做出的“预言”,至今并未被证实,所以,不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不选。B说法错误,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密不可分”表述错误。材料不体现人们利用规律改造世界,C不选。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体现了D。
答案 D
16.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人类胚胎进行有序基因表达、发育进化的奥秘。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人的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④人可以摆脱条件去预见未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科院的科研成果使人们认识了人类胚胎发育进化的奥秘,说明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通过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该项认识成果用于指导实践,③不合题意;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摆脱,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不利条件,④观点错误。答案选A。
答案 A
17.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
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 此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这强调客观精神(死神)决定人的生死。因此从哲学上看,铭文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正确;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8.“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答案 B
19.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下列与“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反映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D.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解析 白天与黑夜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闭上眼睛而改变。“闭上眼睛就是天黑”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观点不一致;A、B、C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观点一致;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
20.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斯蒂芬·霍金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有( )
①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④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霍金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①观点认为先有“器”,后有“道”,属于唯物主义,与材料观点相符;②观点认为“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材料观点不符;③观点认为世界是由“气”组成的,属于唯物主义,与材料观点相符;④观点认为“道”是万物之源,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材料观点不符。答案选B。
答案 B
2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一观点( )
A.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主观精神 B.强调中医治病要抓住主要矛盾
C.认为阴阳是神明的外化和表现 D.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解析 题中观点认为阴阳万物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故D正确;材料中“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是根本、本质,指阴阳,并非指主要矛盾,故B错误;A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选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题干中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A、C错误。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