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MB
- 2021-05-06 发布
专题
22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知识框架
知识排查
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
一
知识排查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b)
(1)
建立:
1945
年,世界银行建立,并于
1946
年正式运行;
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
1947
年正式运行。
(2)
资金来源: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股金份额的多少根据每个会员国的经济实力来确定,会员国的投票权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2.
关贸总协定
——(b)
(1)
签署:
1947
年
10
月,美、中等
23
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
1948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2)
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贸易自由。
(3)
作用: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体制。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
欧元的诞生
——(b)
1999
年
1
月
1
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002
年
1
月
1
日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2.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b)
(1)
建立:
1994
年
1
月
1
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
(2)
影响
①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②
它使美、加、墨三国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3.
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b)
(1)
建立:
1989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
6
国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共
12
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
“
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
”
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问世。
(2)
发展:
1991
年
11
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
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b)
(1)
建立: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正式建立。
(2)
宗旨原则: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交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3)
意义: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表明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1)
加入:
2001
年
11
月,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2)
意义
①
中国需要世界。对中国来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
世界需要中国。对世界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
二
核心突破
1.
美国主导世界发展的五大体现
(
1)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
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根据这次会议的协定,
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
关贸总协定:
1947
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关贸总协定成立,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
(3)
马歇尔计划:
1948
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使美国控制了西欧各国
。
(4)
北约:
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一个反对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5)
联合国:二战后初期,美国暂时操纵了联合国,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一、多角度认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2.
美国中心
VS
西欧中心
——
世界经济体系变化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成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而美国实力空前膨胀
建立
方式
殖民扩张和对外战争
(
暴力方式
)
多边协商和组织协调
(
和平方式
)
力量
中心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运行
机制
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协调机制来解决矛盾冲突,应对危机
1.(
考向:时空意识
·
世贸组织
)
对接选考
(2017·4
月浙江选考
·25
)
右
图
漫画所反映的是
A.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B.
从关贸总协定走向
WTO
C.
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
中国从
“
复关
”
到
“
入世
”
答案
1
2
点拨
√
3
点拨
从漫画中的
“
日内瓦
”“
乌拉圭回合
”“
1993
”
等信息,可知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故选
B
项
。
A
、
C
项与漫画信息无关,中国从
“
复关
”
到
“
入世
”
是指
1986
~
2001
年,不符合漫画信息,
D
项不符合。
1
2
3
1
2
(2016·4
月浙江学考
)1945
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世界银行建立,并于
1946
年正式运行。
1947
年,另一世界性经济组织也正式运行。它是
A.
世界贸易
组织
B
.
独立国家联合体
C.
北美
自由贸易区
D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2.(
考向:时空意识
·
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中重大事件识记
)
√
点拨
点拨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
D
项正确。
3
1
2
(2016·10
月浙江选考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
2016
年
10
月
1
日起成为
“
可自由使用货币
”
。这是该组织
“
历史上首次
”
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
A.
消除关税壁垒
B
.
稳定国际汇兑
C.
促进自由贸易
D
.
与贫困作斗争
答案
3.(
考向:史料理解
·
世界金融机构职能理解
)
√
点拨
点拨
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入手解题
——
稳定国际货币汇兑及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来缓解收支平衡,由此即可判断答案为
B
。
3
对于二战后为什么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思考,一个是为什么要重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是为什么会以美国为中心。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有三大支柱,对于三大支柱的学习,要认识到这三个组织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最后注意站在历史的角度认识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也体现了美国的愿望与利益。
备考感悟
1.(2017·
丽水学考满分加餐练
)
二战后,美国认为
“
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
”
。材料反映美国的本质意图是
A.
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
B.
遏制共产主义
C.
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D.
称霸世界
答案
√
1
2
针对训练
解析
3
解析
根据题目中
“
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
”
,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是其手段,故
A
项错误
;
结合
所学知识,二战后,遏制共产主义是美国的目的,但其本质意图依然是为称霸世界服务,故
B
项错误,
D
项正确
;
帮助
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是其手段,故
C
项错误。
1
2
3
2.(2017·
浙江名校课改联盟命题交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个组织是
①
关贸总协定
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
世界贸易
组织
④
世界银行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答案
1
2
解析
世贸组织成立于
1995
年。
①②④
构成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解析
3
3.(2017·9
月金华十校联考
)
某国际经济组织纲领称,该组织旨在
“
通过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成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
……
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
。该组织
是
A.
欧洲
联盟
B
.
关贸总协定
C.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
D
.
世界银行
√
答案
1
2
3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D
项正确。
解析
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与本质
(1)
主要表现
①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②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③
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2)
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二、唯物史观认识全球化的本质与影响
2.
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1)
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规模动荡的危险。
(2)
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
3.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情形下的应对策略
(1)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
(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
(4)
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人才。
(5)
加强人类共同性问题的研究,制定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1.(
考向:史料理解
·
欧洲一体化进程
)
对接选考
(2015·10
月浙江学考
)
右
图
所示空客机的零部件由多国生产,这能反映
A.
北约组织的扩大
B.
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
C.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
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
答案
点拨
1
2
3
点拨
图中所示空客机的零部件由多国生产,反映出欧洲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这与政治军事组织北约组织的扩大无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
;
材料
没有反映出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故
B
项错误
;
欧洲
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
;
欧洲
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推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故
D
项正确。
1
2
3
2.(
考向:史研前沿
·
社会史视角下的全球化影响
)
(2016·4
月浙江学考
)
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
“
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
(
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
)
和芭比的结合。
”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
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
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答案
点拨
1
2
3
点拨
据题意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故
D
项正确,而
A
、
B
、
C
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1
2
3
3.(
考向:历史理解与解释
·
亚太经合组织
)
(2017·4
月浙江选考
·32
,节选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
1994
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
2010
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
2020
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
1996
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
2000
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
0
~
5%,2004
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
4.25%
;中国承诺到
2000
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
15%
,到
2004
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
10.4%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
——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
2
3
根据材料,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答案
答案
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
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
点拨
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
“
经验
”
可依据上述内容综合回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点拨
1
2
3
提供全新史料,考查对全球化的内涵、表现、影响的认识,难度还是较大的,立足材料信息,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是得分的关键。
命题感悟
针对训练
1.(2015·7
月浙江学考
)
下图是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会标。该组织的特点有
A.
会员国之间实行统一关税
B.
推行政治经济一体化
C.
承认多样化和强调灵活性
D.
奉行安全先行原则
1
2
3
答案
√
解析
解析
根据图片的标志可以判断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会员国之间并没有实行统一的关税,故
A
项错误
;
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故
B
项错误
;
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强调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不具有强制性,这种合作方式被称为
“
APEC
方式
”
,故
C
项正确
;
安全
先行原则与亚太经合组织不符,故
D
项错误。
1
2
3
2.(2017·
湖州选考查缺补漏
)
有研究显示,
2001
年全球有
6
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
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B.
区域集团化趋势
C.
全球化趋势
D.
多极化现象
答案
√
1
2
3
解析
解析
跨国公司为全球化主要经济载体,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化趋势。
3.(2017·
杭州选考查缺补漏
)
“
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数量
——
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
‘
你站在哪一方?
’
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
——
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
‘
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
’”
据此判断,虚线上应填
A.
两极格局
B
.
工业化
C.
多极化
D
.
全球化
答案
1
2
3
√
解析
解析
冷战时期即两极格局时期,故
A
项错误
;
工业化
是
18
世纪到
20
世纪的主流,它的标志是机器大生产,与商业、旅行的速度无关,故
B
项错误
;
根据
题目中的关键词
“
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
”
可以看出是经济领域的趋势变化,多极化指政治领域的趋势,故
C
项错误
;
经济
的全球化主要反映的即是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相互联系、发展的过程,故
D
项正确。
1
2
3
三
考向预测
押题
1
(
立意:计量史学
·
大国经济发展反思
)
(2017·
金丽衢课改联盟调研
)
阅读下表,据此推断,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与下列选项无关的是
答案
解析
年份
平均增长率
(%)
1956
~
1960
8.69
1961
~
1965
9.14
1966
~
1970
11.18
1971
~
1975
4.43
A.
制度变迁
B
.
国际
机遇
C
.
政府主导
D
.
中日建交
√
解析
据所学,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二
战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朝鲜战争
(1950
~
1953
年
)
和越南战争
(1955
~
1975
年
)
期间,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这些有利的国际环境都为日本经济提供机遇,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二
战后,日本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据表格,
1971
~
1975
年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最低,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押题
2
(
立意:史证意识
·
世贸组织
)
(2017·
杭州选考查缺补漏
)
“
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
奉行这一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亚太经济合作
组织
D
.
北美贸易自由区
√
答案
解析
依据题干的关键词
“
削减贸易壁垒
”“
促进贸易自由化
”
可知选
B
。
解析
押题
3
(
立意:史料理解
·
区域集团化特点
)
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和
90%
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
7%
的人口和
8%
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
26%
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
2%
。材料可以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
A.
货币一体化
B
.
政治合作
C.
大国主导
D
.
军事合作
√
解析
对比材料中数据可知,贸易区内各国实力不均衡,贸易区内事务多由大国主导,故
C
项正确
;
北美
自由贸易区未实现货币一体化,故
A
项错误
;
B
、
D
两项同题干内容不匹配,错误。
答案
解析
押题
4
(
立意:历史实证
·
区域集团化特点
)
(2017·
温州选考评估
)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贸易集团,因为两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很难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合作、迈向经济一体化。最早成功运作并改变这一认识的是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
世界贸易组织
√
答案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析
押题
5
(
立意:历史理解
·
经济发展与世界格局
)
(2017·
金丽衢十二校押题交流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国际关系的
民主化
B
.
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
国际力量的
多元化
D
.
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
答案
解析
国际力量多元化是指影响国际关系的不是单一力量,是政治多极化的实质,故
C
项正确。
解析
押题
6
(
立意:历史解释
·
欧洲一体化
)
(2017·
绍兴选考查缺补漏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盟是全球最为成熟、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历了长期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联合,走向统一。欧洲联合思想萌发于中世纪。长年的战争使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和睦统一的欧洲。据说最早系统提出欧洲联合思想的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随后,卢梭、伏尔泰和康德也提出过欧洲统一的设想。但直到
19
世纪,欧洲联合还只是梦想。到了
20
世纪,在短短的
30
年时间里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摧残和创伤。欧洲领导人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长时间避免战争,只有统一才能享受太平,于是有了欧洲一体化
。
——
摘编自赵晓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深化与扩展,铸成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合作集团。欧洲一体化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政策的确立与实施、成员的培育与吸收走过了艰辛、崎岖的道路,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第五次扩员是前进路程上的三块里程碑,标示一体化进展从以共同经济政策为主的组织提升到具有经济、政治与安全功能的联盟,再从次地区组织扩充为泛大陆集团的三大阶段。
——
摘编自邢骅《欧洲一体化风雨兼程五十载》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及特点。
答案
答案
原因:欧洲联合思想的存在;分裂和不断战争的教训;战后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强大和
“
冷战
”
的推动;西欧经济的恢复和联系加强。
特点:历经曲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泛大陆集团;联合程度最高;由经济领域深入到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对欧洲的影响。
答案
影响:强化了成员国间的关系和对外竞争力;提升了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增强了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