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5-06 发布
(四) 运动学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 作业
1.(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该质点的xt关系图像可大致表示为选项图中的( )
解析:选B 根据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该质点的xt关系图像可大致表示为B图。
2.(2019·上海奉贤区模拟)一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4 s内物体在做曲线运动
B.4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在2.5 s时方向改变
D.4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
解析:选D v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A错误;由题图知,4 s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B错误;2.5 s时,物体速度改变方向,vt图线斜率的正负不变,加速度方向不变,C错误;4 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8 m/s,D正确。
3.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0时刻,在与A球此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下落时间为t,在A、B两球落地前,A、B两球之间的距离为Δx,则 t0的图线应为( )
解析:选B A、B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释放小球B时,小球A的速度vA=gt0,小球B下落时间为t时,A、B两球之间的距离Δx=vAt+gt2-gt2=gt0t,则=gt0,所以 t0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g,故B正确。
4.(2019·重庆巴蜀中学一诊)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1~2 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B.2 s末时物体的速度最大,大小为3 m/s
C.在1~3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在0~4 s内,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
解析:选B 在0~2 s内,加速度为正,物体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在2~4 s内加速度为负,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至速度减为零,选项A、D错误;在1~3 s内,物体做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的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a 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2 s末时物体的加速度反向,此时速度最大,大小为×2 m/s=3 m/s,选项B正确。
5.在同一平直公路上,B、C两辆汽车的vt图像b、c如图所示,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车的加速度为 m/s2,C车的加速度为 m/s2
B.t=2 s时,C车在B车后面
C.B、C两车在大约1.6 s时并排行驶
D.B、C两车并排行驶时离出发点的距离约为9.6 m
解析:选D 根据题图可知aB= m/s2= m/s2,aC= m/s2=- m/s2,选项A错误;设经过时间t,B、C两车并排行驶,则xB=xC,又xB=aBt2,xC=v0t+aCt2,v0=4 m/s,解得t= s≈3.31 s(t=0舍去),因为C车做减速运动,B车做加速运动,所以t=2 s时,C车在B车前面,选项B、C错误;B、C两车并排行驶时离出发点的距离为xB=aBt2=××2 m≈9.6 m,选项D正确。
6.(多选)(2019·安庆模拟)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的二次方(t2)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为2 m
C.2 s末的速度是4 m/s
D.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解析:选BC 根据题图可得关系式x=t2,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可知质点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2 m/s2,且加速度恒定不变,选项A错误;根据Δx=aT2=2×1 m=2 m,可知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为2 m,选项B正确;2 s末的速度v2=at2=4 m/s,选项C正确;质点第3 s内的位移x3=32 m-22 m=5 m,平均速度大小为== m/s=5 m/s,选项D错误。
7.(多选)(2019·南京模拟)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曾提出两种假设:①速度v与下落的高度h成正比;②速度v与下落的时间t成正比,分别对应于图甲和乙。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加速度不断增大
B.图乙中加速度不断增大
C.图甲中0~h0内运动的时间是
D.图乙中0~t0内运动的位移是t0
解析:选AD 由题图甲的图像可得v=kh,加速度a==h不断增大,易知0~h0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则运动的时间大于,选项A正确,C错误;题图乙的vt图像为倾斜直线,加速度恒定,为匀加速运动,0~t0内运动的位移x=t0,选项B错误,D正确。
8.(多选)(2019·湖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A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D的坐标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相遇两次
B.t1~t2时间段内B的平均速度与A的速度相等
C.A、B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
D.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置坐标为
解析:选ABC xt图像交点表示A、B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选项A正确;由题图可知,t1~t2时间段内,A做匀速运动,A、B的位置变化相同,则B的平均速度与A的速度相等,B的xt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所以B做匀加速运动,B在t1~t2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选项B、C正确;当A、B速度相等时,A在B前面且离B最远,即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此时A的位置坐标为,B的位置坐标小于,故选项D错误。
9.(2019·安徽百校联考)某天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甲、乙两辆汽车同向行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的速度v1=15 m/s,乙车的速度v2=25 m/s,当乙车行驶到距甲车s=60 m时,驾驶员发现了前方的甲车,设两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均为Δt=0.5 s。
(1)若乙车的驾驶员发现甲车后经反应时间Δt
后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防止相撞,求乙车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a1(此过程甲车速度保持不变);
(2)若乙车的驾驶员发现甲车后经反应时间Δt后,仅采取鸣笛警告措施,甲车驾驶员听到鸣笛后经反应时间Δt后立即做匀加速运动,为了防止相撞,求甲车加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a2。
解析:(1)设乙车减速运动时间t1后两车速度相等,若两车恰好不相撞,则有
v2-a1t1=v1
v2Δt+(v1+v2)t1=s+v1(Δt+t1)
解得t1=11 s,a1= m/s2。
(2)设甲车加速运动时间t2后两车速度相等,若两车恰好不相撞,当甲车开始加速运动时,两车的距离为
s0=s-(v2-v1)×2Δt
v1+a2t2=v2
v2t2=s0+(v1+v2)t2
解得t2=10 s,a2=1 m/s2。
答案:(1) m/s2 (2)1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