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MB
- 2021-05-06 发布
第
一部分
方法
、思想解读
第
1
讲 选择题、填空题的解法
-
3
-
高考选择题、填空题绝大部分属于低中档题目
,
一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
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
,
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
能充分考查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1)
解题策略
:
选择题、填空题是属于
“
小灵通
”
题
,
其解题过程
“
不讲道理
”,
所以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
,
先定性后定量
,
先特殊后一般
,
先间接后直接
,
另外对选择题可以先排除后求解
.
(2)
解决方法
:
选择题、填空题属
“
小
”
题
,
解题的原则是
“
小
”
题巧解
,“
小
”
题不能大做
.
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
具体的方法有
:
直接法
,
等价转化法
,
特值、特例法
,
数形结合法
,
构造法
,
对选择题还有排除法
(
筛选法
)
等
.
-
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方法一
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
这种策略多用于一些定性的问题
,
是解题最常用的方法
.
-
5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例
1
(1)
已知点
A
,
B
,
C
在圆
x
2
+y
2
=
1
上运动
,
且
AB
⊥
BC.
若点
P
的坐标为
(2,0),
则
的
最大值为
(
B
)
A.6 B.7 C.8 D.9
解析
:
∵
点
A
,
B
,
C
在圆
x
2
+y
2
=
1
上
,
且
AB
⊥
BC
,
∴
AC
为圆的直径
.
又点
P
的坐标为
(2,0),
设
B
(
x
,
y
),
则
x
2
+y
2
=
1,
且
x
∈
[
-
1,1],
可得
=
(
x-
2,
y
),
-
6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
7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突破训练
1
(1)(2017
山西实验中学
3
月模拟
,
文
5)
设
f
(
x
)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
且
f
(2
-x
)
=f
(
x
),
当
-
1
≤
x<
0
时
,
f
(
x
)
=
log
2
(
-
3
x+
1),
则
f
(2 017)
的值为
(
B
)
A
.-
1 B
.-
2 C
.
1 D
.
2
解析
:
根据题意
,
f
(
x
)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
且
f
(2
-x
)
=f
(
x
),
则有
f
(2
+x
)
=-f
(
x
),
则
f
(4
+x
)
=f
[2
+
(2
+x
)]
=-f
(2
+x
)
=f
(
x
),
则函数
f
(
x
)
的周期为
4,
f
(2
017)
=f
(4
×
504
+
1)
=f
(1)
=-f
(
-
1)
=-
log
2
[(
-
3)
×
(
-
1)
+
1]
=-
2,
即
f
(2
017)
=-
2,
故选
B
.
-
8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2)
设复数
z
满足
(
z-
1)(1
+
i)
=
2(i
为虚数单位
),
则
|z|=
(
C
)
-
9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方法二
等价转化法
等价转化法就是用直接法求解时
,
问题中的某一个量很难求
,
把所求问题等价转化成另一个问题后
,
这一问题的各个量都容易求
,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
通过转化
,
把不熟悉、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
.
-
10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例
2
(1)
如图
,
在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
AB=
2,
AA
1
=
3,
点
M
是
BB
1
的中点
,
则三棱锥
C
1
-AMC
的体积为
(
A
)
-
11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解析
:
(
方法一
)
取
BC
中点
D
,
连接
AD.
在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
因为
△
ABC
为正三角形
,
所以
AD
⊥
BC.
又平面
BCC
1
B
1
⊥
平面
ABC
,
交线为
BC
,
即
AD
⊥
平面
BCC
1
B
1
,
所以点
A
到平面
MCC
1
的距离就是
AD.
-
12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
方法二
)
因为
,
-
13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2)
设点
P
是
椭圆
+
y
2
=
1
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一个动点
,
F
1
,
F
2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
,
O
为坐标原点
,
若
M
是
∠
F
1
PF
2
的平分线上一点
,
F
1
M
⊥
MP
,
则
|OM|
的取值范围是
[0, )
.
解析
:
不妨设点
P
在第一象限内
,
延长
PF
2
,
延长
F
1
M
交于点
N
,
PM
为
∠
F
1
PF
2
的平分线
,
且
F
1
M
⊥
MP
,
如图
.
可得
△
F
1
PN
为等腰三角形
,
即有
|PF
1
|=|PN|.
由中位线定理可得
-
14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
五
方法六
突破训练
2
设
p
:
|
4
x-
3
|
≤
1;
q
:
x
2
-
(2
a+
1)
x+a
(
a+
1)
≤
0,
若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15:52:5188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8 01:34:1210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4-25 23:33:012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5 19:34:5684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2 19:14:3587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1 19:22:1611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20 23:26:0980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二2021-04-17 18:02:1866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三2021-04-15 20:02:146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4-15 01:30:34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