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50 KB
- 2021-05-06 发布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张守波审题人:李佳玫
相对原子质量: Mg:24 Al 27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脱落酸 B.乙烯 C.生长素 D.甲烷
2.化学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铁矿石炼铁
B.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C.小苏打焙制糕点
D.氯气制消毒液
3.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丙烯 B. 苯 C. 甲烷 D. 乙酸
4..下列化合物结构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NaCl B. NaOH C. CCl4 D. N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苯含有3mol碳碳双键
B. CH3CH=CHCH3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可用溴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
D.淀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6下列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 ②离子半径:
③酸性: ④沸点:H2O˃H2Se˃H2S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氮气的电子式:
C.二硫化碳的结构式为:S=C=S D. D2O和H2O互为同分异构体
8.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B.C. D.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可因加成反应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新戊烷又称为2,2-二甲基丙烷
C.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苯的硝化、溴代和与氢气的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B.甲烷和氯气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OH反应,因为分子中均含有官能团“—OH”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13.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
B.第ⅠA、ⅡA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C.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
D.碱性:
16.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Y所处的周期数与族序数相等.W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W
X
Y
Z
A.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Z
D. W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分别与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1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和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Y与W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分别与Y、Z、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X的化合价均为+1价
B.常见氢化物的沸点:W大于Y
C.Z与Y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X2Y2中既含离子键也含共价键。
18.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为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