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9.60 KB
- 2021-05-06 发布
第
2
讲
育种的类型和方法
-
2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
.
传统育种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基因
重组
基因突变
优良
性状
F
1
连续
自交
基因突变
改良作物
品质
农作物和
微生物
-
3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易
错警示
诱变育种
与杂交育种相比
,
最大的区别在于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
从而创造出新性状。
-
4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2
.
几种
育种
方法
的
比较
(1)
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
,
而
育种是最快获得纯合子的方法
,
可缩短育种年限。
(2)
让染色体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等进行处理
,
也可采用
的方法
,
且此方法能在两个
不同
物种之间进行。
(3)
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
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
,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育种。
杂交
单倍体
细胞融合
原核生物
诱变
-
5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4)
生物育种原理、方法、实例
(
连一连
)
答案
①
—a—
Ⅴ
①
—e—
Ⅲ
②
—c—
Ⅰ
③
—b—
Ⅱ
③
—d—
Ⅳ
-
6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将两个优良的性状集中在一起可采用杂交育种。
(
)
(2)
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
)
(3)
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
,
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
(
)
(4)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
)
(5)
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
)
(6)
采用诱变育种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
)
√
√
√
×
提示
:
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
。
×
提示
:
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大多是有害的。
√
正误
判断
-
7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几种育种方法的
比较
-
8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
9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考向
育种
的方法和流程
1
.
下图是与水稻有关的育种途径
,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
→B
过程可获得原水稻没有的优良性状
B.C→D
过程能定向改变水稻的性状
C.E→H
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E→G
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熟植株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B
过程是诱变育种
,
可获得原水稻没有的优良性状
;C→D
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
,
能定向改变水稻的性状
;E→H
过程是杂交育种
,
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E→G
过程是单倍体育种
,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0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技法总结育种方法的选择
在具体育种工作中
,
应针对不同的育种目标采取不同的育种方案。
-
11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2
.(2018
天津理综
)
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
,
雄株性染色体为
XY,
雌株为
XX;
其幼茎可食用
,
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
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
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XY
、
XX
D.
与雄株甲不同
,
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据题意
:
幼苗甲、乙、丙的形成都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
并且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A
、
B
两项正确。丁的亲本植株乙和植株丙的性染色体组成应分别为
XX
和
YY(
乙、丙后代均为雄株
,
且两者为花粉离体培养后染色体加倍得来
),C
项错误。丁的形成过程中
,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
发生了基因重组
,
而雄株甲的形成过程中
,
只进行有丝分裂过程
,
无基因重组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2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3
.(2017
江苏
)
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
,
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3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
,
首先要确定它的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
在选择育种方法时
,
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
,
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
,
使早熟基因逐渐
,
培育成新品种
1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
,
还可以采集变异株
的
进行处理
,
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
,
选育成新品种
2,
这种方法称为
育种
。
(3)
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
,
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
,
由此造成不规则的
,
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
,
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
,
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
,
这种情况下
,
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
(4)
新品种
1
与新品种
3
均具有早熟性状
,
但其他性状有差异
,
这是因为新品种
1
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
,
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
14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答案
(1)
遗传
(2)
纯合 花药 单倍体
(3)
染色体分离 配子
(4)
重组
解析
(1)
某变异株是否有育种价值关键是看其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
通过自交会逐代提高纯合子的比例。为加快育种进程一般采用单倍体育种
:
先采集变异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
获得单倍体植株
;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
,
进而获得纯合的变异植株。
(3)
染色体组变异会导致联会紊乱
,
造成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
,
会产生部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
(4)
育种方法
①
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
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在选育过程中会发生多次重组
,
产生多种基因型
,
只有部分基因型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
保留下来的基因型可能与原早熟柑橘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
15
-
生物育种方案的选取
1
.
育种的目的
:
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
(
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
)
的新品种
,
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基因组成上看
,
目标品种可能是纯合子
,
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
便于制种和推广
;
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
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
,
如杂交水稻的培育、玉米的制种等。
-
16
-
2
.
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1)
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
,
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
,
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
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
,
杂交实验较难操作
,
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
若要快速获得纯种
,
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
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
,
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
,
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5)
若要培育原来没有的性状
,
则可用诱变育种。
(6)
若要提高品种产量
,
提高营养物质含量
,
可用多倍体育种。
3
.
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
:
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
;
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
,
而是通过双亲杂交获得
F
1
,F
1
雌雄个体间交配获得
F
2
,F
2
与异性隐性纯合子测交。
-
17
-
应用体验
(2018
北京理综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
(Mp)
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
,
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
,
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
水稻对
Mp
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
。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
,
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
来确定。
(2)
现有甲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
、乙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
、丙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
三个水稻抗病品种
,
抗病
(R)
对感病
(r)
为显性
,
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
DNA
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
用
PCR
方法可将样本中的
R
1
、
r
1
、
R
2
、
r
2
、
R
3
、
r
3
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
-
18
-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
,
对
F
2
不同植株的
R
1
、
r
1
进行
PCR
扩增。已知
R
1
比
r
1
片段短。从扩增结果
(
下图
)
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
。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
,
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
,
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
a.
甲
×
乙
,
得到
F
1
b.
用
PCR
方法选出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植株
c.R
1
r
1
R
2
r
2
r
3
r
3
植株
×
丙
,
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
用
PCR
方法选出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植株
,
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
19
-
(3)
研究发现
,
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
(R
1
、
R
2
、
R
3
等
)
编码的蛋白
,
也需要
Mp
基因
(A
1
、
A
2
、
A
3
等
)
编码的蛋白
,
只有
R
蛋白与相应的
A
蛋白结合
,
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和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的水稻
,
被基因型为
a
1
a
1
A
2
A
2
a
3
a
3
的
Mp
侵染
,
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
。
(4)
研究人员每年用
Mp(A
1
A
1
a
2
a
2
a
3
a
3
)
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
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
,
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
。
(5)
水稻种植区的
Mp
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
,
将会引起
Mp
种群
,
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
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6)
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
Mp
的关系
,
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
,
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
。
-
20
-
答案
(1)
性状 性状是否分离
(2)
①
1
和
3
②
a
、
c
、
d
、
b
(3)
感病、抗病
(4)Mp
的
A
1
基因发生了突变
(5)
基因频率改变
(6)
将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轮换或间隔种植
;
将多个不同抗病基因通过杂交整合到一个品种
中
-
21
-
解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变异的应用。
(1)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水稻是否纯合可用自交法鉴定
,
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
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2)
①
由
“
已知
R
1
比
r
1
片段短
”
知
,400 bp
为
r
1
,
靠近
200 bp
的
为
R
1
,
所以
1
为
R
1
R
1
,2
为
r
1
r
1
,3
为
R
1
r
1
。
②
基本思路为甲
×
乙
→
F
1
,
再用
F
1
×
丙得到子代
,
利用
PCR
选出完全杂合的个体
,
自交得纯合子。
(3)
由题干知
R
编码的蛋白质与相应
A
编码的蛋白结合
,
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所以根据对应关系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表现为感病。
r
1
r
1
R
2
R
2
R
3
R
3
表现为抗病。
(4)Mp
的
A
1
基因发生突变
,
使抗病反应不能被激活
,
导致植株抗病性丧失。
(5)
种植的水稻品种单一
,
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
,
会引起
Mp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导致水稻抗病性减弱直至丧失。
(6)
可以将多个抗病品种轮种或间种
;
利用杂交育种可以得到含有多个抗病基因的新品种。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九章有2021-05-06 11:24:47196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反应2021-05-06 10:59:455页
- 【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2021-05-06 09:23:045页
-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等值线图的判2021-04-29 03:15:149页
- 【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2021-04-29 03:05:298页
-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 理想变压器模型2021-04-29 02:57:5111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1讲铜2021-04-29 02:49:1517页
- 高考一轮复习英语语法专项八动词词2021-04-29 02:22:54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 机2021-04-29 02:06:219页
- 2020届全国高考一轮复习文科数学综2021-04-29 02:00:57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