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纤维、蔗糖、涤纶、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
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2、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CH3CH2OH、Cr2O72-、K+、SO42-
B.NaHCO3溶液中:CO32-、Br-、K+、Cl-
C.加入铝粉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中:Fe2+、K+、Cl-、NO3-
D.c(Ca2+)=0.2mol/L的溶液中:NH4+、SiO32-、 CH3COO-、Br-
3、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4、(2018 福建高考)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3CO2 + 16H+-18e-= C3H8O+4H2O
5、下列微粒中,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与HS—相同的是( )
A、K+ B、S2— C、Cl— D、Ar
6、(2018 安徽高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7、往100 mL 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投入3.84 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448 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0.02mol B.0.08 mol C.0.10 mol D.0.16 mol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A
D.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A
9、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0.15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原来浓度,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 B. 0.9mol C.0.15mol D.0.6mol
10、(2018 安徽高考)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
12、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于足量的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3、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某一元酸HA和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pH=7,HA的浓度一定为0.1 mol·L-1
B.若pH=7,A-的浓度等于Na+的浓度
C.若pH<7,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为: c(Na+)=c(HA)+c(A-)
D.若pH=12,且HA为强酸时,HA的浓度应为0.08 mol·L-1
14、已知某温度下,0.1mol·L-1 NaHA的强电解质溶液中,c(H+)<c(OH-),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c(Na+)=c(HA-)+2c(A2-)+c(OH-) B.c(H2A) + c(HA-) + c(A2-) = 0.1 mol·L-1
C.c(H+)·c(OH-)=10-14 D.c(A2-) + c(OH-) = c(H+) + c(H2A)
15、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B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C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D位于第Ⅵ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A、B的氯化物具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B. 元素A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 原子半径:D>B>C>A
1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NH3↑+H2O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
1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 2Na+O2=Na2O2
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 2AgC1+S2-=Ag2S↓+2C1-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 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18、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
19、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 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C.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A.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O2+4e-+2H2O=4OH-
20、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2+ C.M3+ D. MO2+
一、选择题
1、B
2、B
3、C
【解析】A项中的图示表明p1>p2,且达到平衡后,p1情况下NH3的体积分数大,A不正确;B项,升高温度,N2的转化率应该减小,图示不正确;C项二者相符;D项应该有催化剂时先达到平衡,D项不正确。
4、B
【解析】A.该装置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从阳极b极区向阴极a极区迁移,正确。
C.该反应的总方程式是:6CO2-8H2O=2C3H8O+9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O2,有2/3mol CO2被还原,其质量是88/3 g,错误。
D.a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反应式为:3CO2+18H++18e- = C3H8O+5H2O,错误。
故选B。
5、C
【解析】常规解法,应先算出HS—质子数17,电子数18,然后再一一算出由A到D各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再经比较,既麻烦又费时,如果你仔细看HS—,就会发现它的电子数比质子数多一个,符合条件的,只有C,省略了全部计算。
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6、C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A项: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B项: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C项:正确;D项: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故D错误。
故选C。
7、A
8、D
9、D
【解析】电解硫酸铜的反应如下
2CuSO4+2H2O 2Cu↓+O2↑+2H2SO4
要使反应后的溶液恢复成原溶液,那就是将产物再反应变为原来的反应物。Cu与O2反应生成CuO,CuO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和H2O。因此,加入的物质应为CuO,加入1molCuO,表示有1mol CuSO4被电解。
本题中,加入的是Cu(OH)2,由于0.15molCu(OH)2可以被看成0.15molCuO和0.15molH2O,这表明在电解时,当硫酸铜被全部消耗后,还有0.15molH2O被消耗,综上分析,共有0.15mol CuSO4和0.15molH2O被电解,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15mol×2+0.15mol×2=0.6mol。
10、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反应为Mg+2NH4Cl=MgCl2+2NH3↑+H2↑;A项:检验氨气的方法正确,故A正确;B项:火焰成淡蓝色,该气体为H2,B正确;C项:氯化铵溶液水解呈酸性,但生成氨气使溶液的pH为8.0,而此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H+氧化,故C错误;D项:NaHCO3溶液呈弱碱性,弱碱性溶液中的H+氧化了Mg。故选D。
二、选择题
11、A C
【解析】题中A选项NH4+ 与NaOH混合微热发生反应NH4++OH—NH3↑+H2O,使NH4+显著减少,选项C中Fe2+ 与NaOH反应生成的Fe(OH)2在空气中微热易发生反应(隐含)4Fe(OH)2+O2+2H2O=4Fe(OH)3,生成物Fe(OH)3与过量盐酸反应后转化为Fe3+,故原溶液中Fe2+必将大量减少。
12、D
【解析】D项,非标准状况,无法确定22.4L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故无法判断电子转移数目。
13、BD
【解析】一元酸HA可能是强酸或弱酸。A项,若pH=7,HA的浓度≥0.1 mol·L-1。B项,由电荷守恒可推知A-的浓度等于Na+的浓度。C项,若pH<7,酸过量,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为:c(Na+)<c(HA)+c(A-)。
D项,若pH=12,说明碱过量,不难计算出: HA的浓度应为0.08 mol·L-1。
14、BD
【解析】A项,由电荷守恒应为:c(Na+)+ c(H+)=c(HA-)+2c(A2-)+c(OH-) 。由物料守恒知B项正确。C项,因温度位置,c(H+)·c(OH-)不一定等于10-14 。 D项,由电荷守恒式及物料守恒式整合可推之。
15、BC
16、C
【解析】本题是基本概念中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考查,选题以元素化合物基础和生活内容为背景。
A项,一定要注意酸性溶液中不能生成OH-。B项,NH4HCO3溶液HCO3-也能与NaOH反应。C项,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冷氨水只能得酸式盐。D项,得失电子不守恒。
17、B
【解析】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逐渐变暗是因为生成白色氧化钠的缘故,A错误;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溶解度,所以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以转化为Ag2S,B正确;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粘稠物应该是氢氧化钠,C错误;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不可能存在CO32—,D错误。
18、A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与物质的性质。依题推断出W在Z的上一周期,X、Y、Z的原子序数大小为X<Y<Z。其四种原子半径大小为X>Y>Z>W,A项正确;从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a或Mg,Y为Mg或Al,W为C、N、O、F中的一种,则形成的化合物中有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项错误;若W为C,Z为Si,C项错误;若Y为Mg,W为N,则形成的化合物为Mg3N2,D项错误。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原电池中H+移向电池的正极,A项错误;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乙醇的燃烧方程式,C项正确;用C项的方程式进行判断,有0.4 mol的电子转移,消耗氧气为0.1mol,B项错误;酸性电池不可能得到OH—,D项错误。
20、B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计算:0.195g(即0.003mol)锌粉失去的电子为0.006mol;MO2+中M的化合价为+5,设其降低为+x价,则有:(5-x)×0.02×0.1=0.006,解得x=2,故B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