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 MB
- 2021-04-28 发布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
知识梳理
】
一、人口的迁移
1.
概念
:
一段时间内人的
_______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
内发生改变。
居住地
2.
分类
:
(1)
国际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
,
回答问题。
①
概念
:
人口
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
通常
为
1
年
)
的迁移活动。
②
19
世纪以前
: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
如上图
)
跨国界
(2)
国内人口迁移。
读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
回答问题。
①
概念
:
在
_____
范围内
,
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
区移居的现象。
②古代
:
受脆弱的农业经济、
_____
、自然灾害等影响
而迁移。
一国
战争
时 期
表 现
原 因
A: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
有计划、
______
的人口迁移
_________
体制和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B: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
流量增大
,
流向明显变化
_________
政策
有组织
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读人口迁移和流动文化图
,
回答问题。
种 类
因 素
自然环境
气候、
_____
、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
的
,
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经济
_________
、交通和通信等
社会
政策、
_________
、战争和宗教等
土壤
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
三、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
地域文化
:
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
,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
对人口的影响
:
(1)
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
: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其影响较大。
(2)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
【
盲区扫描
】
1.
人口迁入多并不一定人口机械增长多。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
,
而人口迁移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
,
当人口迁移率大于零时
,
人口机械增长为正
,
当其小于零时
,
人口机械增长为负。
2.
人口流动不一定就是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肯定是人口流动
,
但人口流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3.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并不一定都是经济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
两个变化”
:
(1)
个人动机的变化
:
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
环境支撑的变化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
四个因素”
:
一般认为
,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图
:
【
拓展提升
】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
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
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
,
自然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
,
社会经济
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但是自然环境仍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
,
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
,
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
;
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
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
典题研析
】
改革开放后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
(1)
、
(2)
题。
(1)
图示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
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
A.
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
C.
粤、豫、沪、黔
D.
豫、粤、沪、黔
(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
思维导引
】
第
(1)
题
,
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与迁移人口的关系分析
:
第
(2)
题
,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
并且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
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唐地区
,
而不是辽中南地区。
【
尝试作答
】
(1)
A
,(2)
D
。
【
通关题组
】
下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
,
回答
1
、
2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
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
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
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2.
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
A.
甲 ②⑥
B.
乙 ④⑤
C.
丙 ①④
D.
丁 ①③
【
解析
】
1
选
D,2
选
D
。第
1
题
,
由图可知
,
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人口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第
2
题
,
山东半岛气候适宜
,
经济发展迅速
,
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
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2017·
唐山模拟
)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
,
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
,
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
,
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
2008
~
2015
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
,
据此读图完成
3
~
5
题。
3.
图中显示
2015
年我国农民工
(
)
A.
总人数已超过了
3
亿
B.
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
C.
外出务工人数约占
61%
D.
月人均收入超过
4 000
元
4.
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
(
)
A.
交通条件改善
,
空气质量良好
B.
产业升级迅速
,
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
人口政策调整
,
生育放宽二胎
D.
各类城市发展
,
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5.
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
A.
劳动力市场供需
B.
能源价格的波动
C.
劳动力年龄结构
D.
产业结构的调整
【
解析
】
3
选
C,4
选
D,5
选
A
。第
3
题
,
从图中可以看
出
,2015
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超过了
2.75
亿
,
其中外出农
民工的数量接近
1.7
亿
,
由此可计算出外出务工人数约
占
61%;2015
年我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超过了
3 000
元。第
4
题
,
我国内地各类城市的迅速发展
,
使内地就业
机会增多、收入提高
,
因而使得大量原来外出的农民工
选择就近务工。第
5
题
,
当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
,
农民工的收入就可能降低
;
当劳动力市场供给小于需求
,
农民工的收入就会增加
;
因而劳动力市场供需是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
6.
读关于中国人口的材料
,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
,2012
年全国流动人口为
2.3
亿
,
同比
2011
年年末增加
828
万人
,
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
,
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
(
按年龄
)
相等的部分
,
一半在中位数以上
,
一半在中位数以下。下表示意
2010
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
(
单位
:
岁
)
国家
日本
巴西
瑞典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6
28.9
41.7
15.2
35.2
37.9
28.4
(1)
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
?
说明变化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
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
,
并说出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
,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
,
人口总量仍在逐年增长。第
(2)
题
,
受经济、就业等条件的影响
,
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第
(3)
题
,
随着经济发展
,
人的寿命延长
,
老龄人口增多
,
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
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
因而年龄中位数会变大。
答案
:
(1)
总人口数逐年增加
;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总人口数逐年增加
,
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
,
净增人口多
;
自然增长率降低是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2)
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
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
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
,
低龄人口数量减少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老龄人口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
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
加固训练
】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
,
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
1
、
2
题。
1.
在不同迁移类型中
,
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
A.
移民
B.
农业或家务职业
C.
非农业职业
D.
政府或管理职业
2.
下列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
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
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
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
解析
】
1
选
D,2
选
D
。第
1
题
,
从图示可直接读出
,
随着距离的变化
,
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第
2
题
,
移民迁移方向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
,
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
;
受婚姻、家庭等特殊因素影响
,
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既有有利的方面
,
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上。
影响
迁 入 地
迁 出 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缓解人地矛盾
,
保护环境
;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影响
迁 入 地
迁 出 地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
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
劳动力不足
,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
迁 入 地
迁 出 地
社会
经济
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
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
改变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
,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
,
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
拓展提升
】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
产生原因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
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
民工流”的特点
: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
,
从农村流向城市
,
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
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
,“
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
流动不稳定
;
文化素质偏低。
(3)“
民工流”的变化
:
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
,
出现“民工荒”
,
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
,
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
,
出现“回流”现象。原因主要是
: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
而民工素质偏低
;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
,
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
典题研析
】
(2015·
山东高考
)
近年来
,
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
(1)
、
(2)
题。
(1)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带来
(
)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
思维导引
】
【
尝试作答
】
(1)
C
,(2)
A
。
【
通关题组
】
(2017·
郑州模拟
)
读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
,
完成
1
、
2
题。
1.
三大城市群中
(
)
A.
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
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
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
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2.
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产业结构
B.
环境承载力
C.
国家政策
D.
科技水平
【
解析
】
1
选
C,2
选
A
。第
1
题
,
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
,
即可得出答案。第
2
题
,
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
,
人口迁出率都较低
;
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
,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
,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
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
;
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新技术类、重工业类
,
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
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2017·
保定模拟
)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
,2013
年人口约为
2 305
万。同时
,
澳大利亚生活水平相当高
,
人均寿命达到
82
岁。澳大利亚政府曾于
2009
年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
,
设想快速扩大澳大利亚的人口规模。这一计划受到多方关注并遭到反对
,
迫使新政府公开抛弃该计划。读澳大利亚近五年人口增长率图
,
完成
3
、
4
题。
3.
近年来
,
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发达
国家
,
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人口基数大
B.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外来移民增长快
D.
人口平均寿命长
4.
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
A.
改善人口结构
B.
提高人口素质
C.
提高人口寿命
D.
均衡人口分布
【
解析
】
3
选
C,4
选
A
。第
3
题
,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
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五年中澳大
利亚的人口增长率超过
1%,
作为发达国家
,
澳大利亚的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因而澳大
利亚人口增长率高与外来移民增长快有关。第
4
题
,
从
材料中可知
,
澳大利亚的人均寿命高
,
说明人口老龄化
严重
;
因而“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过大量接收海外移民
,
改善人口结构
,
缓解人口的老龄化。
(2017·
张家界模拟
)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
(
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
迁入为正
,
迁出为负
)
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完成
5
、
6
题。
5.
图中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
)
A.
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
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C.
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D.
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6.
造成该地区迁移率下降的原因
,
最可能的是
(
)
A.
生态环境恶化
B.
本地大量人口迁出
C.
高素质人才外流
D.
产业结构调整
【
解析
】
5
选
A,6
选
D
。第
5
题
,
读图可知
,
影响该地人口总数的因素是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该地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
0,
即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第
6
题
,
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
该地前期人口迁入率较大且呈上升趋势
,
说明经济较为发达
;
造成该地迁移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
,
导致该地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
,
人口迁入减少。
【
加固训练
】
下表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段时间内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
,
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表中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年龄段
(
岁
)
迁出人数
(
人
)
迁入人数
(
人
)
≥
60
700
800
45
~
59
1 600
5 000
25
~
44
2 000
30 000
15
~
24
2 400
27 500
0
~
14
640
5 000
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
解析
】
选
C
。从表及题干信息中可知
,
该特大城市人口以低等学历迁入为主
,
因此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以人口迁入为主
,
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
;
外来迁入人口增多
,
城市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加速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
,
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
图表解读
15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与三角形统计图外
,
还有以下几种
,
如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等。
【
跟踪演练
】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
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
2001
~
2050
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
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
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
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2.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
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
,
促进经济发展
D.
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
解析
】
1
选
B,2
选
C
。第
1
题
,
图中的纵轴表示每年各个国家的人口迁入量
,
不难看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发展中国家都是负值
,
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口是迁出的趋势
,
而发达国家是人口迁入的趋势。第
2
题
,
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入地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但也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
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
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
,
回答
3
、
4
题。
3.
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
A.
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
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
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
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4.
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是
(
)
A.
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
,
加强地区间联系
B.
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
,
提高城市化水平
C.
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
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解析
】
3
选
A,4
选
D
。第
3
题
,
注意根据图示信息判断
,
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以乡镇内转移为主。第
4
题
,
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