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00 KB
- 2021-04-28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2.右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3.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处理,并都用单侧光照射:
(1)放在暗盒里(2) 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3)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4)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5) 切去胚芽鞘尖端 (6)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7)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8)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以上实验中,光源都来自右侧,其中弯向光源生长的有
A.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
4.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取得效果不正确的是
A.获得无子果实 B.促进果实成熟面C.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 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5.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人体第二道防线,②属于体液免疫,③属于细胞免疫
B.A、B的名称分别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C.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通过②和③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D.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只通过③⑦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6.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将保持相对稳定
C.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 血液中CO2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c
d
e
a
b
7.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过B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B.D点时种群密度最大C.B点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8.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是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9.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0.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1.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口服垂体分泌的激素对该过程的调节没有影响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12.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
13.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14.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1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1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有K值
19. 下列疾病中,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糖尿病 C.血友病 D.流行性感冒
20.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分布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B.分布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C.可感知外部世界 D.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
21.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 )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2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23.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所示结构(W为虚线框部分)正确的是
A.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B.Y表示肾上腺
C.Z表示骨骼肌
D.W表示效应器
24.切除小狗的垂体之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 )
A. 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 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25. 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道上散步,突然在不远处窜出一条大狗,狂叫着向他扑来。此人吓了一跳,立刻满脸通红,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2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提供能量
27. 患过白喉的人,当白喉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 )
A.B细胞 记忆细胞 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白喉杆菌
B.B细胞 浆细胞 与白喉杆菌特异性结合
C.记忆细胞 浆细胞 释放淋巴因子消灭白喉杆菌
D.记忆细胞 浆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白喉杆菌结合
28.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9.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的V区 B.大脑皮层的S区 C.大脑皮层的H区 D.大脑皮层的W区
30. 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人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
3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内所有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切除胸腺后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C.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3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姓名 考号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4分)
1.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 _______。
④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 _______。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______________g/L,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肾上腺素。
2.下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细胞为 细胞,它是由 分化而来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用图一标号) 、 、
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由[ ] 提供的能量。
3.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②为反射弧中的 ,④为反射弧中的 。完成一次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与图中[ ] 的数量有关。
(2)在突触的结构中,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