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 MB
- 2021-04-28 发布
第
1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
.
决定因素:
。
2
.
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1)
总趋势是:
。
出生率和死亡率
不断增长
(2)
三个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①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②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加速。
③
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3
.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
(2)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
缓慢
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图示
模式
转变
说明
(1)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
由
型向
型
的过渡阶段;
(2)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
是
型
,
但
,
人口增长很快
传统
现代
现代
人口基数大
原始
传统
现代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2
.
环境人口容量
(1)
实质:某地
的直观反映。
(2)
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
估计:全球
亿左右,我国
亿左右。
环境承载力
资源
100
16
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
3
.人口合理容量
(1)
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2)
谋求措施
①
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②
地区:尊重
的客观规律,
制
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最适宜
合理的人
口规模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
四、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
.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能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影响。
2
.
中外文化的影响差异
外国文化
婚俗、宗教等对人口影响很大
中国文化
影响生育观念、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
温馨提示
】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
【
及时练习
】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
试根据此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
.
①
=出生率;
②
=死亡率
B
.
②
=出生率;
③
=人口数变化
C
.
①
=人口数变化;
②
=死亡率
D
.
①
=人口数变化;
②
=出生率
2
.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
.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
.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
.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
解析
】
第
1
题,由图可判断:
②
为出生率,
③
为死亡率,进而判断出
①
为人口数变化。第
2
题,根据上题对三条线的判断易知: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过渡期时,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仍高于死亡率,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
答案
】
1.D
2.B
【
温馨提示
】
(1)
人口增长模式有三大构成要素,即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
及时练习
】
3
.以某地的同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 000
、
10 000
、
6 000
、
4 500
,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
)
A
.
8 000
B
.
10 000
C
.
6 000 D
.
4 500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某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供养人口最少的要素。
【
答案
】
D
【
易学巧记
】
人口容量中的:
“
一、二、三、六
”
一个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二个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三种观点:乐观者、悲观者、中间派。
六种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
[
考点精析
]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
见下表
)
。
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
原因
典型代表
备注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缓慢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
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又称
“
高
—
高
—
低
”
型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迅速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又称
“
高
—
低
—
高
”
型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
英国等发达国家
又称
“
低
—
低
—
低
”
型
[
技法点拨
]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技巧
(1)
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
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
“
高
—
低
—
高
”
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
“
三低
”
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
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
“
高
—
高
—
低
”
型;传统型是
“
高
—
低
—
高
”
型;现代型是
“
低
—
低
—
低
”
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4)
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
如下图
)
①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3%
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
以下。
②
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
左右,死亡率在
1%
以上,自然增长率在
2%
左右。
③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
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
以下,接近
0
,甚至是负值。
[
对点练习
]
1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变动情况图,回答
(1)
~
(2)
题。
(1)
该市人口增长的特点有
(
)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2)1986
~
2000
年,该市人口
(
)
A
.
1998
年外来人口达到最低值
B
.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
C
.人口增长类似于成都
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解析
】
第
(1)
题,该市户籍人口增长缓慢,最可能是
“
三低
”
型人口增长模式。第
(2)
题,从图中来看,该市的外来人口增长呈波动变化,但增长率一直大于
0
,因此人口净迁入量逐年增加,人口增长类似于沿海城市;外来人口迁入一般以青壮年为主,所以该市人口不会出现严重老龄化。
【
答案
】
(1)B
(2)D
[
考点精析
]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目前的人口年龄构成是由于过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造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构成又影响以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1
.人口年龄组的划分
通常将人口划分成三大年龄组:
0
~
14
岁为少年儿童组,
15
~
64
岁
(
中国一般为
59
岁
)
为青年组,
65
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组。人口统计学家常用三大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国际通用的标准如下表:
年龄结构类型
少年儿童
(0
~
14
岁
)
人口比重
(%)
老年
(65
岁及以上
)
人口比重
(%)
年轻型
40
以上
4
以下
成年型
30
~
40
4
~
7
老年型
30
以下
7
以上
2.
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
技法点拨
]
正确分析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代表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只有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
[
对点练习
]
2
.
(2012·
山东文综
)
下图为
1982
年和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
.
1982
~
2009
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
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
C
.
1982
年的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的高
D
.
1982
年的
20
~
24
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
2009
年的多
(2)
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表明
25
~
5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解析
】
第
(1)
题,读图可知,
1982
~
2009
年
0
~
14
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变小,反映出这段时期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故
A
错误。
1982
年与
2009
年相比,青少年占的比重大,老年人口占的比重小,故
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故
B
正确。图中显示,
1982
年与
2009
年相比,
40
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的人口比重均小,故
C
错误。图中
1982
年和
2009
年的
20
~
24
岁年龄组占总人口比例相当,但
2009
年比
1982
年人口基数大,因此
1982
年
20
~
24
岁人口数量比
2009
年的少,故
D
错误。第
(2)
题,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少年儿童占的比重小,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故
A
错误。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
B
正确。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故
C
错误。图中显示
2009
年青壮年人口占的比重最大,表明劳动力资源数量增加,故
D
错误。
【
答案
】
(1)B
(2)B
[
考点精析
]
1
.
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出现的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
(1)
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
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
2.
从概念及实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图示
实质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
极限人口
)——
是一个警戒值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
(
最佳人口
)——
是一个合理值
[
技法点拨
]
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
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
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
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居民文化
和生活消
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
对点练习
]
3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
(1)
~
(3)
题。
地区
年生物量
(
万吨
)
可承载
人口
(
万人
)
最大可能人口
密度
(
人
/
平
方千米
)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
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
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2)
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
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
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表中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
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
A
.警戒性
B
.相对性
C
.差异性
D
.临界性
【
解析
】
第
(1)
题,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
B
项。第
(2)
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第
(3)
题,表中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
反映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
【
答案
】
(1)B
(2)B
(3)A
常用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是常用的两种人口统计图,也是需要特别掌握判读技巧的两种图示,具体判读如下:
1
.
人口金字塔图:
该图示判读的关键是把握坐标含义、准确分析变化趋势。
(1)
读懂横坐标含义:横坐标一般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些图是绝对数量。
(2)
读懂纵坐标含义:纵坐标一般表示年龄结构,通过横、纵坐标可分析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图所示。
类型
扩张型
(
年轻型
)
静止型
(
成年型
)
收缩型
(
老年型
)
示意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这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增长速度接近于零。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这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减少。
(3)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
)
,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
(
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
——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
——
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
)
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2
.三角坐标统计图:
该图示的判读要领是
“
三轴
”
“
三段
”“
一线
”“
一百
”
。
(1)
原理:三角坐标图是一个
“
三轴
”
坐标图,每个轴代表一个变量,通常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百分比。
(2)
特点:图中的数据表示比重,而不是绝对值;图中任意一点在三轴上的比重和为
100%
;图中三轴上数据由小到大的方向是一致的。三轴数值往往是三个不同的年龄段。
(
三段
)
(3)
读数值:平行法读数值。
①
把任意一轴看作横坐标。
②
找纵坐标轴:把与横坐标轴
0
数值相交的轴看作纵坐标轴。
③
从某一点作纵坐标轴的平行线
(
一线
)
,该线与横坐标轴相交的点就是该点在横坐标轴所代表要素的比重。
④
验证:三个要素上的数值相加要等于
100%
,如果是约数可适当调整数值使三个数值相加等于
100%(
一百
)
。
⑤
图例:见下图
【
判读应用
】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
回答
(1)
~
(2)
题。
(1)
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丙、乙、甲
D
.丁、乙、丙、甲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B
.乙地一定不属于发展中国家
C
.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
解析
】
第
(1)
题,甲地人口金字塔塔基很宽,说明自然增长率很高;乙地自然增长率为
0
;丙地
0
~
14
岁人口占
20%
以上、
65
岁以上人口占
5%
左右,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地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第
(2)
题,读图可知,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
“
高
—
低
—
高
”
型;乙地虽然是接近零增长,但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丙地人口数量是否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从试题给出的信息不能判断,因为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密切相关;丁地人口呈负增长,为发达国家,所以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
答案
】
(1)D
(2)D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8 19:30:475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候类2021-04-28 10:44:45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5 21:18:21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4 02:22:038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4-20 22:55:522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4-20 00:52:184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19 17:36:245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4-19 17:30:399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洋流及2021-04-19 16:01:17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