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4.50 KB
- 2021-04-28 发布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3. 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 B. 海拔低
C. 处于阴坡 D. 处于背风坡
【答案】1. A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少;且结合基带的自然带可判断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A正确。
【2题详解】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故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A正确。
【3题详解】
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B正确。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鼓励生育 B. 计划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阅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人口比重),大致得出:①a 20%,b 63%,c 17%;②a 60%,b 30%,c 10%;③a 24%,b 56%,c 20%;④a 37%,b 60%,c 3%。由图可以看出,③国老年人口占了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也就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所以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本题选C。
【5题详解】
图中②国青少年所占比重达到60%,人口增长过快,所以要计划生育,B正确。鼓励生育是促进人口增长的措施,A错误。采取移民政策和鼓励人员出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CD错误。故本题选B。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7.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答案】6. D 7. B 8.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地理景观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
【6题详解】
结合图可以看出河流东岸吊脚楼数量多,西岸数量少,东岸是河流的凸岸,根据图中测量点海拔和测量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知河流的东岸凸岸地形较为平坦,西岸海拔较高,地势落差较大,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D。
【7题详解】
①吊脚楼依山而建,西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尤其是山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故此说法正确;②吊脚楼依山而建,呈阶梯逐级抬升,节约建筑用地,故此说法正确;③吊脚楼底层架空主要是为了平衡,适应地形的需要,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④吊脚楼的底部支柱长短不一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的变化,故此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A对;荔枝为热带水果,B错;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节时梅雨季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错;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D错。故选A。
特色小镇是指有效集合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区、特色产业和旅游景区的地域类型,建设特色小镇可以疏解过度发展的大城市的某些功能。浙江省是我国首个建设特色小镇的省份,现有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2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城市功能疏解,正确的举措是( )
A. 加快城市新区建设,迁出全部工业
B. 严格审批程序,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C. 优化产业结构,适度产业转移
D. 建设特色小镇,规划其为住宅区
10.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 )
A. 由乡镇发展而成,是农村的一部分
B. 独立于城市和乡镇,有特色产业的小城镇
C. 由小城市发展而成,是城市的一部分
D. 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城镇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迁出全部工业,绝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故A错,严格审批程序,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不属于城市功能疏解,故B错,优化产业结构,适度产业转移,是城市功能疏解的正确举措,故C正确,建设特色小镇,规划其为住宅区,也是没有进行城市功能疏解,故D错。所以选C。
【10题详解】
浙江省特色小镇独立于城市和乡镇,不是农村的一部分,故A错。是独立于城市和乡镇,有特色产业的小城镇,故B正确。也不是城市的一部分,故C错。不是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发展起来的,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小城镇,而不是单指旅游业,故D错。所以选B。
下表为我国2010年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全年完成的客运、货运比重分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表中序号代表公路运输方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2016年2月6日台湾省高雄市地震发生后,第一批进入灾区的救灾物资及救援人员主要依靠的运输方式是( )。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实际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①为铁路运输,②为公路运输,③为水路运输,④为航空运输,⑤为管道运输。公路运输是我国目前所占比重最大的运输方式。故B正确。
【12题详解】
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公路、铁路大量被毁,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不符合抢险救灾的需要;航空运输受地面情况影响小,运输速度快,符合抢险救灾的需要,因此最先进入灾区的医疗人员主要是通过航空运输进入的。根据上题结论,④为航空运输,故C正确。
肯尼亚(如下图所示)是当今世界第四大鲜切花出口国,其鲜花产业链已非常成熟,花期长、品种多、样式新等优势,让肯尼亚鲜花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近年来出口至中国的鲜切花逐年递增,中国成为肯尼亚鲜花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肯尼亚鲜切花运往中国主要通过( )
A. 铁路运输 B. 航空运输
C. 海洋运输 D. 公路运输
14. 肯尼亚出口至中国的鲜切花逐年递增,得益于肯尼亚鲜花产业具有( )
A. 先进的冷藏和保鲜技术 B. 充足且廉价的种植农民
C. 成熟的市场和营销策略 D. 先进的育种和种植技术
15. 肯尼亚鲜切花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是( )
A. 农村地区 B. 中高端市场
C. 西部地区 D. 中低端市场
【答案】13. B 14. D 15. B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农业区位因素。
【13题详解】
肯尼亚在非洲,离中国比较近,鲜切花容易变质和腐烂,航空运输速度快,因此肯尼亚鲜切花运往中国主要通过运往航空运输。故选B。
【14题详解】
读题干可知,肯尼亚出口至中国的鲜切花逐年递增,强调的是逐年,说明肯尼亚先进的育种和种植技术使鲜切花独特品质好受中国人的欢迎,先进的冷藏和保鲜技术、充足且廉价的种植农民、成熟的市场和营销策略是一直影响的因素不是销售逐年增加的原因。故选D。
【15题详解】
肯尼亚距离中国远,运费高,再加上肯尼亚鲜切花品质好,因此价格高,所以鲜切花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应该是中高端市场。故选B。
二、综合题(40分)
16.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 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东北
(2)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20世纪70年代东北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东北。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管理困难。
【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得出答案人口迁入区主要在东北。
第(2)题,由材料二和三可知20世纪70年代小明的爷爷迁往东北时,东北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20世纪90年代由东北迁回山东时,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东北,因此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
第(3)题,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困难。
17.读图,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所在城市交通发展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进行探究性学习。读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他们所在城市道路略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2)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生产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③拟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交通因素。
(2)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3)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②大型超级市场: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蔬菜生产基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解析】(1)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明显是沿公路和铁路延伸,属于交通因素。
(2)一般情况下,城市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较为落后,对水源和水运的依赖较大。图示早期城市沿河分布,河流的功能主要体现供水和水运。
(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应布局于城市的边缘,交通干线附近,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大型超级市场应布局于市中心,市场广阔,以市场最优为原则;蔬菜生产需要大量水源,面向城市市场,故蔬菜基地一般布局于城市边缘,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且交通便利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