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4-28 发布
[学业达标]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
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所以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故选
C 项。
2.1949 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
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
的外交关系,故 C 项正确。
3.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
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
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 )
A.实行不结盟政策 B.推行“一边倒”方针
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
答案 B
解析 由“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可
知,此外交方针为“一边倒”,故选 B 项。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
A.实现中苏建交
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C.共同抗美援朝
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
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 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缔结军事、政治同盟,
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B 项符合题意。中苏建交是在 1949 年,
排除 A 项;抗美援朝开始于 1950 年 10 月,排除 C 项;中国大规模地
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 1953 年,排除 D 项。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
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不结盟”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1953 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选 B 项。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社
会制度的特点,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则超越了这一局限,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 D 项。
7.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通过这次会议,
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该会议( )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首倡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等信息可知该会议
是日内瓦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故选 D 项。
8.美国记者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
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
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
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在会议上“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
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由
此可知该会议是指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与新中国
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密切相关,故选 C 项。A 项是中美关系改善
的结果;B 项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D 项说法错误。
9.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
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
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两项方针、原则在今天解决国际争端中仍具有指
导意义。②不属于外交方针和原则;④第三世界的概念由毛泽东于 70
年代提出。故选 D 项。
[等级提升]
10.有学者指出,“一边倒”决策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
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这里的“合理”主要是指( )
A.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
B.暂时解决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D.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答案 A
解析 外交政策是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故 A 项正确。
B、C 两项都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不全面,故排除。清除帝国
主义的在华特权是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的内
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 项。
11.毛泽东在提出“一边倒”外交策略的同时,还提出在经济活
动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
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材料说明 ( )
A.中国初期的对外贸易较活跃
B.“一边倒”并不是自我封闭
C.中国的外交无意识形态色彩
D.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的盟友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只是提到在经济活动中要和不同国家做生意,没有说
到对外贸易活跃与否,A 项错误;“一边倒”是指在当时的美苏对峙
国际大形势下,中国在外交基本立场上倾向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
同的苏联,并不是说在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就完全拒绝与其
他国家的交流,B 项正确;材料中明确提到了“一边倒”外交策略,
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C 项错误;材料虽然讲到“一边倒”,但
是不等于社会主义国家就和中国的关系深入到盟友的程度,另外材料
侧重讲的是和不同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交流,D 项错误。
12.下表是 1949~1953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
化表明(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答案 A
解析 据 1949~195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分析,美国完
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 B 项;表格中建交经过前 2 年
的高潮后渐趋停滞,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 项正确,C 项错误;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 1953 年,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
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这说明( )
A.中国外交方针发生改变
B.中国已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C.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
D.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故答案为 D 项。
14.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
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
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 B
解析 注意信息“把中国 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的幻
想”。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
加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 B 项
正确。
15.20 世纪 50 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
“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
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对苏联的外交方针既坚持
斗争,又留有余地,体现出新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新中国一直实行独
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 D 项表述错误。
16.中国倡导的“和谐外交”理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世界发展,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
不行。
——《论语》
材料二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
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
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迎来了 80 多位国
家首脑,中国全力开展史无前例的奥运外交,展现了大国气魄。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参加会议的国
家有哪些共同之处?
(3)结合材料三,分析奥运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及这次外交盛会产
生的影响。
答案 (1)中心思想:“和为贵”。
(2)方针:“求同存异”方针。共同之处: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灾
难和痛苦;都要求发展民族经济。
(3)原因:中国自身的强大;“和谐外交”理念得到大多数国家的
认同;大国关系的相对改善;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
影响:彰显了中国和平友好大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是“和谐外交”理念的成功实践。
解析 第(1)问,只要找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即可。第(2)问,通过
概括材料二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国的共
同之处。第(3)问,要注意从中国实力、外交理念、外交行动、当今世
界的大国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关文档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期中质量检2021-04-28 18:40:338页
- 【语文】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2021-04-28 18:39:3713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2021-04-28 18:39:133页
- 【地理】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1-04-28 18:38:2215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2021-04-28 18:35:297页
-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同步检测2021-04-28 18:32:255页
- 六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检测英语试卷 12021-04-28 18:30:553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一中高二32021-04-28 18:28:3438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单元检测2021-04-28 18:26:235页
- 试验室检测室工作总结_写总结2021-04-28 18:25:5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