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4-28 发布
第一章
集合与逻辑用语
第
1
讲 集合的含义与基本关系
课标要求
考情风向标
1.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
“
属于”关系
.
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
(
列举法或
描述法
)
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
集合语言的意义
和作用
.
3.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
的子集
.
4.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
5.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
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
及运算,体会直观
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1.
在考查题型上,基本
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
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往往与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解不等式有联系
.
2.
对于新定义高考题的
准备,也需立足概念和
基本运算,只要掌握了
把不同问题转化为基
础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就会使看似复杂的问
题变得简单
1.
元素与集合
(1)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
∈
或
表示
.
(3)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性质
集
合
间
的
基
本
关
系
相
等
集合
A
与集合
B
中
的所有元素都
相同
A
=
B
—
子
集
集合
A
中任意
一
个元素均为集合
B
中的元素
A
⊆
B
或
B
⊇
A
或
含
n
个元素的集合有
2
n
个子集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性质
集
合
间
的
基
本
关
系
真
子
集
集合
A
中任意
一
个元素均为集合
B
中的元素,且
集合
B
中至少有
一个元素不是集
合
A
中的元素
____
__
__
____
__
__
含
n
个元素的集合有
(2
n
-
1)
个真子集
空集
(
∅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续表
)
A B
或
B A
项目
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图形
语言
符号
语言
A
∪
B
=
{
x
|
x
∈
A
,或
x
∈
B
}
A
∩
B
=
{
x
|
x
∈
A
,且
x
∈
B
}
∁
U
A
=
{
x
|
x
∈
U
,且
x
A
}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的
性质
A
∪
∅
=
A
;
A
∪
A
=
A
;
A
∪
B
=
B
∪
A
;
A
∪
B
=
A
⇔
B
⊆
A
交集的
性质
A
∩
∅
=
∅
;
A
∩
A
=
A
;
A
∩
B
=
B
∩
A
;
A
∩
B
=
A
⇔
A
⊆
B
补集的
性质
A
∪
(
∁
U
A
)
=
U
;
A
∩
(
∁
U
A
)
=
∅
;
∁
U
(
∁
U
A
)
=
A
;
∁
U
(
A
∪
B
)
=
(
∁
U
A
)
∩
(
∁
U
B
)
;
∁
U
(
A
∩
B
)
=
(
∁
U
A
)
∪
(
∁
U
B
)
4.
集合的运算性质
1.(2018
年新课标Ⅰ
)
已知集合
A
={0,2} ,
B
={ -2 ,
-
1,0,1,2}
,则
A
∩
B
=
(
)
A.{0,2}
B.{1,2}
C.{0}
D.{
-
2,
-
1,0,1,2}
2.(2017
年新课标Ⅰ
)
已知集合
A
=
{
x
|
x
<2},
B
={
x
|3-2
x
>0},
则
(
)
A
A
3.(2016
年新课标Ⅱ
)
已知集合
A
=
{1,2,3},
B
={
x
|(
x
+1)·
(
x
-
2)<0
,
x
∈
Z
}
,则
A
∪
B
=
(
)
C
A.{1}
C.{0,1,2,3}
B.{1,2}
D.{
-
1,0,1,2,3}
4.(2019
年新课标Ⅱ
)
已知集合
A
=
{
x
|
x
>-1},
B
={
x
|
x
<2},
则
A
∩
B
=
(
)
C
A.(
-
1
,+
∞
)
C.(
-
1,2)
B.(-∞,2)
D.
∅
考点
1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考向
1
对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元素属性的解读
例
1
:
(1)
(2015
年新课标Ⅰ
)
已知集合
A
={
x
|
x
=
3
n
+2,
n
∈
N
}
,
B
=
{6,8,10,12,14}
,则集合
A
∩
B
中的元素个数为
(
)
A.5
个
B.4
个
C.3
个
D.2
个
解析:
由条件知,当
n
=
2
时,
3
n
+
2
=
8
;当
n
=
4
时,
3
n
+
2
=
14.
故
A
∩
B
=
{8,14}.
故选
D.
答案:
D
(2)
已知集合
A
=
{
x
∈
N
|
x
2
-
2
x
-
3
≤
0}
,
B
=
{1,3}
,定义集
合
A
,
B
之间的运算
“
*
”
:
A
*
B
=
{
x
|
x
=
x
1
+
x
2
,
x
1
∈
A
,
x
2
∈
B
}
,
则
A
*
B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
A.15
B.16
C.20
D.21
解析:
由
x
2
-
2
x
-
3
≤
0
,得
(
x
+
1)(
x
-
3)
≤
0
,又
x
∈
N
,故
合
A
=
{0,1,2,3}.
∵
A
*
B
=
{
x
|
x
=
x
1
+
x
2
,
x
1
∈
A
,
x
2
∈
B
}
,∴
A
*
B
中的元素有 0+1=1,0+3=3,1+1=2,1+3=4,2+1=3(舍去),
2+3=5,3+1=4(舍去),3+3=6.∴
A
*
B
={1,2,3,4,5,6}.∴
A
*
B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21.
答案:
D
1
2
3
4
5
1
0
-
1
-
2
-
3
-
4
2
1
0
-
1
-
2
-
3
3
2
1
0
-
1
-
2
4
3
2
1
0
-
1
5
4
3
2
1
0
(3)(2018
年山东枣庄模拟
)
已知集合
A
={
1,2,3,4,5},
B
=
{(
x
,
y
)|
x
∈
A
,
y
∈
A
,
x
-
y
∈
A
}
,则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
A.3
B.6
C.8
D.10
∴
B
=
{(2,1)
,
(3,1)
,
(3,2)
,
(4,1)
,
(4,2)
,
(4,3)
,
(5,1)
,
(5,2)
,
(5,3)
,
(5,4)}
,故选
D.
答案:
D
解析:
引申:
若将本例
(3)
中
B
改为
B
=
{(
x
,
y
)|
x
∈
A
,
y
∈
A
,
xy
∈
A
}
结
果如何呢?
解析:
x
=
1
时,
y
=
1,2,3,4,5
,满足
xy
∈
A
;
x
=
2
时,
y
=
1,2
,满足
xy
∈
A
;
x
=
3,4,5
时,
y
=
1
,满足
xy
∈
A
,故选
D.
【
规律方法
】
(1)
用描述法表示
集合,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
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
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
.
(2)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
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
考向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
2
:
(1)
(2017
年浙江杭州模拟
)
设
a
,
b
∈
R
,
集合
{1
,
a
+
A.1
B.
-
1
C.2
D.
-
2
答案:
C
(2)
(2017
年新课标
Ⅱ)
设集合
A
=
{1,2,4}
,
B
=
{
x
|
x
2
-
4
x
+
m
=
0}.
若
A
∩
B
=
{1}
,则
B
=
(
A.{1
,-
3}
C.{1,3}
)
B.{1,0}
D.{1,5}
解析:
由
A
∩
B
={1},得 1∈
B
,即
x
=1 是方程
x
2
-
4
x
+
m
=0 的根.∴1-4+
m
=0.解得
m
=3.则
B
={1,3}.故选 C.
答案:
C
(3)
(2018
年新课标
Ⅱ)
已知集合
A
=
{(
x
,
y
)|
x
2
+
y
2
≤
3
,
x
∈
Z
,
y
∈
Z
}
,则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9
个
B.8
个
C.5
个
D.4
个
解析:
A
=
{(
x
,
y
)|
x
2
+
y
2
≤
3
,
x
∈
Z
,
y
∈
Z
}
=
{(0,0)
,
(0,1)
,
(0,-1),(1,0),(-1,0),(1,1),(1,-1),(-1,1),(-1,-1)},
元素的个数为 9.
答案:
A
考向
3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
3
:
(1)
已知集合
A
=
{
x
|
x
2
=
1}
,
B
=
{
x
|
ax
=
1}
,若
A
∩
B
=
B
,则实数
a
的取值集合为
(
)
A.{
-
1,0,1}
B.{
-
1,1}
C.{
-
1,0}
D.{0,1}
答案:
A
答案:
C
(3)
已知集合
A
=
{
x
|
x
2
-
3
x
-
10
≤
0}
,
B
=
{
x
|
m
+
1
≤
x
≤
2
m
-
1},若
B
⊆
A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若
B
⊆
A
,则①当
B
=
∅
时,有
m
+
1>2
m
-
1
,即
m
<2
,
此时满足
B
⊆
A
;
由
①②
得,
m
的取值范围是
(
-
∞
,
3].
答案:
(
-
∞
,
3]
(4)
已知两个集合
A
,
B
,其中
A
=
{
x
|
x
2
-
x
-
2
≤
0}
,
B
=
{
x
|2
a
<
x
<
a
+3},且满足
A
∩
B
=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
∴
a
的取值范围是
(
-
∞
,-
4]∪[1
,+
∞
).
解析:
∵
A
=
{
x
|
x
2
-
x
-
2
≤
0}
=
{
x
|
-
1
≤
x
≤
2}
,则
A
∩
B
=
∅
知,
答案:
(
-
∞
,
-
4]∪[1
,+
∞
)
【规律方法】
(1)
含
n
个元素的集合有
2
n
个子集,
(2
n
-
1)
个真子集;
(2)
注意
∅
的特殊性
.
∅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当
B
⊆
A
时,
需考虑
B
=
∅
的情形;当
A
∩
B
=
∅
时,也需考虑
B
(
或
A
)
=
∅
的情
形;一般地,当集合
B
≠
∅
时,可以利用数轴,既直观又简洁
.
考点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考向
1
求交集或并集
例
4
:
(1)
(2019
年新课标Ⅰ
)
已知集合
M
={
x
|-4
<
x
<2},
N
=
{
x
|
x
2
-
x
-
6<0}
,则
M
∩
N
=
(
A.{
x
|
-
4<
x
<3}
C.{
x
|
-
2<
x
<2}
)
B.{
x
|
-
4<
x
<
-
2}
D.{
x
|2<
x
<3}
解析:
集合
M
=
{
x
|
-
4<
x
<2}
,
N
=
{
x
|
x
2
-
x
-
6<0}
=
{
x
|
-
2<
x
<3}
,则
M
∩
N
=
{
x
|
-
2<
x
<2}.
答案:
C
(2)(2019
年天津
)
设集合
A
={
-
1,1,2,3,5},
B
={2,3,4},
C
={
x
∈
R
|1
≤
x
<3},则(
A
∩
C
)∪
B
=(
)
A.{2}
C.{
-
1,2,3}
B.{2,3}
D.{1,2,3,4}
解析:
A
∩
C
=
{1,2}
,
(
A
∩
C
)∪
B
=
{1,2,3,4}.
答案:
D
(3)(2017
年浙江
)
已知
P
=
{
x
|
-
1<
x
<1}
,
Q
=
{0<
x
<2}
,则
P
∪
Q
=
(
)
B.(0,1)
D.(1,2)
A.(
-
1,2)
C.(
-
1,0)
答案:
A
(4)
(2019
年新课标
Ⅱ)
设集合
A
=
{
x
|
x
2
-
5
x
+
6>0}
,
B
=
)
{
x
|
x
-
1<0}
,则
A
∩
B
=
(
A.(
-
∞
,
1)
C.(
-
3
,-
1)
B.(
-
2,1)
D.(3
,+
∞
)
解析:
集合
A
=
{
x
|
x
2
-
5
x
+
6>0}
=
{
x
|
x
<2
或
x
>3}
,
B
=
{
x
|
x
<1}
,则
A
∩
B
=
{
x
|
x
<1}.
答案:
A
【
方法
与技巧
】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借助
Venn
图和
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
Venn
图表
示,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同时注意端点的取舍
.
对于端点值
的取舍,应单独检验
.
考向
2
交集、并集、补集的混合运算
例
5
:
(1)
(2018
年浙江
)
已知全集
U
={1,2,
3,4,5},
A
={1,3},
则
∁
U
A
=
(
)
A.
∅
C.{2,4,5}
B.{1,3}
D.{1,2,3,4,5}
解析:
全集
U
=
{1,2,3,4,5}
,
A
=
{1,3}
,则
∁
U
A
=
{2,4,5}.
答案:
C
(2)(2019
年新课标Ⅰ
)
已知集合
U
={1,2,3,4,5,6,7} ,
A
=
{2,3,4,5}
,
B
=
{2,3,6,7}
,则
B
∩
∁
U
A
=
(
)
A.{1,6}
C.{6,7}
B.{1,7}
D.{1,6,7}
解析:
∁
U
A
=
{1,6,7}
,
B
=
{2,3,6,7}
,∴
B
∩
(
∁
U
A
)
=
{6,7}.
答案:
C
(3)
(2017
年新课标
Ⅰ)
已知集合
A
=
{
x
|
x
<1}
,
B
=
{
x
|3
x
<1}
,
则
(
)
A.
A
∩
B
=
{
x
|
x
<0}
C.
A
∪
B
=
{
x
|
x
>1}
B.
A
∪
B
=
R
D.
A
∩
B
=
∅
解析:
由
3
x
<1
,得
3
x
<3
0
,则
x
<0
,即
B
=
{
x
|
x
<0}.
∴
A
∩
B
= {
x
|
x
<1}∩{
x
|
x
<0} = {
x
|
x
<0},
A
∪
B
={
x
|
x
<1}∪{
x
|
x
<0}=
{
x
|
x
<1}.故选 A.
答案:
A
(4)(2018
年鄂东南示范高中联盟
)
设全集
I
是实数集
R
,
M
=
{
x
|
x
≥
3}
,
N
=
{
x
|(
x
-
3)(
x
-
1)
≤
0}
都是
I
的子集
(
如图
111)
,
)
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A.{
x
|1<
x
<3}
B.{
x
|1
≤
x
<3}
C.{
x
|1<
x
≤
3}
D.{
x
|1
≤
x
≤
3}
图
1-1-1
解析:
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N
∩
(
∁
I
M
)
,又
∁
I
M
=
{
x
|
x
<3}
,
N
=
{
x
|1
≤
x
≤
3}
,∴
N
∩
(
∁
I
M
)
=
{
x
|1
≤
x
<3}.
故选
B.
答案:
B
ln (1
-
x
)
的定义域为
B
,则
A
∩
B
=
(
)
A.(1,2)
C.(
-
2,1)
B.(1,2]
D.[
-
2,1)
解析:
由
4
-
x
2
≥
0
,得-
2
≤
x
≤
2.
由
1
-
x
>0
,得
x
<1
,故
A
∩
B
=
{
x
|
-
2
≤
x
≤
2}
∩
{
x
|
x
<1}
=
{
x
|
-
2
≤
x
<1}.
故选
D.
答案:
D
(6)
设集合
M
=
{
x
|
x
<
2}
,
N
=
{
x
|
x
2
-
x
<
0}
,则下列关系中
正确的是
(
)
A.
M
∪
N
=
R
C.
N
∪
(
∁
R
M
)
=
R
B.
M
∪
(
∁
R
N
)
=
R
D.
M
∩
N
=
M
解析:
N
=
{
x
|0
<
x
<
1}
,∴
M
∪
N
=
{
x
|
x
<
2}
,
∁
R
N
=
{
x
|
x
≤
0
,
或
x
≥
1}
,
M
∪
(
∁
R
N
)
=
R
.
故选
B.
答案:
B
【
方法与技巧
】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
算,属于容易题,解此类题时一定要看清楚是求
“
∩”
还是求
“
∪”
,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
在进
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借助
Venn
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
Venn
图表示,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
示,同时注意端点的取舍
.
对于端点值的取舍,应单独检验
.
难点突破
⊙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例题:
(1)
在如图
1-1-2
所示的
Venn
图中,
A
,
B
是非空集
合,定义集合
A
#
B
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
.
若
x
,
y
∈
R
,
A
=
{
x
|
y
A.{
x
|0<
x
<2}
C.{
x
|0
≤
x
≤
1,或
x
≥
2}
B.{
x
|1<
x
≤
2}
D.{
x
|0
≤
x
≤
1,或
x
>2}
图
1-1-2
答案:
D
(2)(2017
年广东深圳二模
)设
X
是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的任意
点集,定义
X
*
=
{(1
-
y
,
x
-
1)|(
x
,
y
)
∈
X
}.
若
X
*
=
X
,则称点集
X
“
关于运算
*
对称
”
.
给定点集
A
=
{(
x
,
y
)|
x
2
+
y
2
=
1}
,
B
=
{(
x
,
y
)|
y
=
x
-1},
C
={(
x
,
y
)||
x
-1|+|
y
|=1},其中“关于运算 * 对
)
称”的点集个数为
(
A.0
个
C.2
个
B.1
个
D.3
个
解析:
将(1-
y
,
x
-1)
代入
x
2
+
y
2
=
1
,整理,得
(
x
-
1)
2
+
(
y
-1)
2
=1,显然不行,故集合
A
不满足关于运算*对称;将
(1-
y
,
x
-1)代入
y
=
x
-1,即
x
-1=1-
y
-1,整理,得
x
+
y
=1,显然不行,故集合
B
不满足关于运算*对称;将(1-
y
,
x
-1)代入|
x
-1|+|
y
|=1,即|1-
y
-1|+|
x
-1|=1,化简,得|
x
-
1|+|
y
|=1.故集合
C
满足关于运算*对称,故只有一个集合满足
关于运算*对称.故选 B.
答案:
B
【
规律方法
】
(1)
注意用描述法给出集合的元素
.
如
{
y
|
y
=
2
x
}
,
{
x
|
y
=
2
x
}
,
{(
x
,
y
)|
y
=
2
x
}
表示不同的集合
.
(2)
根据图形语言知,定义的
A
#
B
转化为原有的运算应该是
表示为
∁
A
∪
B
(
A
∩
B
)
,所以需要求出
A
∪
B
和
A
∩
B
,借助数轴求
出并集与交集
.
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图形语言把新定义的运算转
化为原有
的普通运算,从而解出
.
(3)
正确理解新定义
.
耐心阅读,分析含义,
准确提取信息是
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剥去新定义、新法则、新运算的外衣,
利用所学的集合性质等知识将陌生的集合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集
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
【
跟踪训练
】
(
多选
)
非空集合
G
关于运算
⊕
满足:
(1)
对任意
a
,
b
∈
G
,
都有
a
⊕
b
∈
G
;
(2)
存在
c
∈
G
,使得对一切
a
∈
G
,都有
a
⊕
c
=
c
⊕
a
=
a
,则称集合
G
关于运算
⊕
为“融洽集”
.
现给出下列集
合和运算
.
①
G
=
{
非负整数
}
,
⊕
为整数的加法;
②
G
=
{
偶数
}
,
⊕
为整数的乘法;
③
G
=
{
平面向量
}
,
⊕
为平面向量的加法;
④
G
=
{
二次三项式
}
,
⊕
为多项式的加法
.
其中
G
关于运算
⊕
为“融洽集”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对于①,①中集合
G
显然满足题目中的两个条件,
所以①中
G
为“融洽集”;对于②,②中集合
G
不满足条件(2),
所以②中
G
不是“融洽集”;对于③,因为向量加向量还是向
量,又存在 0∈
G
,使对一切
a
∈
G
,都有
a
+
0
=
0
+
a
=
a
,所
以③中集合
G
满足题目中的两个条件,所以③中
G
为“融洽
集
”
;对于④,因为
x
2
+
2
x
+
3
+
(
-
x
2
-
2
x
+
1)
=
4
不是二次三
项式,即不满足条件(1),所以④中
G
不是“融洽集”.故选 AC.
答案:
AC
解答集合问题时应注意四点:
(1)
注意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
互
异性的应用,解答时注意
检验
.
(2)集合问题解题时要认清描述法给出的集合中元素的属
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要对集合进行化简.注意
集合的元素
.
如
{
y
|
y
=
2
x
}
,
{
x
|
y
=
2
x
}
,
{(
x
,
y
)|
y
=
2
x
}
表示不同的
集合.
(3)注意
∅
的特殊性.
∅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真子集,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以防漏解
.如在利用
A
⊆
B
或
A
∩
B
=
∅
解题时,应对
A
(或
B
)是否为
∅
进行讨论.
(4)
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
借助
Venn
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
时用
Venn
图表示,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运用数轴图示法时
要注意
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同时要特别注意端点的取舍
.
相关文档
- 【数学】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4-28 17:39:306页
- 高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8讲)2021-04-28 17:38:4712页
- 小升初真题-常州外国语学校小升初2021-04-28 17:38:221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10以内数的加2021-04-28 17:37:5315页
- 小学数学精讲教案5_3_5 分解质因数2021-04-28 17:37:377页
- 2019年四川达州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2021-04-28 17:37:3615页
- 一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十几减9(1)2021-04-28 17:37:283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 搭配中的学2021-04-28 17:37:1515页
-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八章平2021-04-28 17:36:1246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2021-04-28 17:35:5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