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8 MB
- 2021-04-28 发布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 点 展 示
素 养 链 接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同
2.
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
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
项目
汉字
史书典籍
作用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表现
形象表述
具体体现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独特性
侧重于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不同文化形式风格独特,特点突出
区域性
侧重于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差异
民族性
侧重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项目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
侧重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①
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②
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①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
②
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中华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中华文化既包含传统文化,也包含现代文化
典例
分析
本题的题眼是燕赵、吴楚、北人、南人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题眼信息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故选
B
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体现是汉字、史书典籍,
A
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并未说明“一体”,同时文化也不可能融为一体,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民族精神的内容,排除
D
项,选
B
澄清
思维
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尤其是它们的具体表现是常考查和易失分的知识点。解题时要先从总体上判断是哪一个特征,然后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判定是哪一方面的体现
项目
阐释
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就是求同存异
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就是兼收并蓄
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
表现
对外
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对内
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措施
方向
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措施
文化
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
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
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民族
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看
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典例
分析
中华文化“一体”与各民族文化“多元”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其特殊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同一”否定了文化的多样性,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选
A
澄清
思维
①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②从内部角度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问题生成
信息
①
:这是一场民族遗珍文化盛宴,共展出了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各少数民族重要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原件
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1.
分析说明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信息
②
:本次巡展共分四部分:
“
民族遗珍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概说
”“
草原记忆
——
蒙古族古籍
”“
薪火相传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传承
”“
书香中国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
2.
分析说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原因
信息
③
:巡展旨在使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提高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各民族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3.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
“
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蕴含的中国元素或中国特色
相关文档
-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中2021-04-28 17:31:3720页
- 2019年高中生学习总结2021-04-28 17:31:23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2021-04-28 17:29:555页
- 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2020届高中2021-04-28 17:29:3728页
- 高中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2021-04-28 17:29:023页
- 高中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2021-04-28 17:28:404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国旗下讲话稿:遵2021-04-28 17:22:363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2021-04-28 17:22:077页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2021-04-28 17:19:5620页
-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1课件:Module1 S2021-04-28 17:16:15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