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0 KB
- 2021-04-28 发布
1.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
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
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答案:A
2.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
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答案:A
3.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 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
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B.图中 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C.图中 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
子层
D.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对称性
答案:C
4.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 b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答案:C
5.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__。
(2)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
关重要的特性是____________。
(3)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与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
关。
(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
有很大区别,具体原因是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不同所致。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
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 75%排
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对于膜的上述变化,
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磷脂双分子层 (2)保护和运输(控制物质的出入)功能
选择透过性 (3)A (4)A (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A级 基础巩固
1.罗伯特森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
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
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最主要在于( )
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
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
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解析:罗伯特森较科学地说明了细胞膜的构成,但其还没有说明
这种结构的特点,因此其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成
分的相似性以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跨膜运输等问题,却不能科学地阐
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答案:D
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
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功
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 )
A.高尔基体膜 B.线粒体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膜
解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用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而细
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是将细胞与外界隔开的屏障,因此细胞膜上的糖
蛋白含量最多。
答案:C
3.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有关
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①和②构成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①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解析:读图可知,①为糖链,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分子,①糖
链由多糖构成,其组成单位为单糖。
答案:D
4.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
是( )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B.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C.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由于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分开为两个细胞,原生质层
才能收缩出现质壁分离,囊泡膜才能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B
5.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
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
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
在 37 ℃下保温 40 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图)。
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
膜的________等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流
动镶嵌模型”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 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
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 0 ℃下培
养 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呈红色荧光,另一半呈绿色荧光。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蛋白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
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
能体现
B级 能力训练
6.将大量磷脂分子放入清水中,搅拌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解析: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磷脂分子不可能散乱地分布在水
中。
答案:A
7.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为:
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
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
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放射性的荧光物质用激光束照射时荧光消
失,停止照射荧光恢复,说明荧光物质并没有跨膜运输。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激光束照射可加快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8.两位美国科学家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重
大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
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如图为嗅觉
受体细胞细胞膜模式图(局部):
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回答问题:
(1)“闻香识女人”的奥秘在于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________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2)图中 A具有________,所以能识别特定的气味物质分子。
(3)脂溶性物质是借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出细胞的。
(4)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分子能够运动,导致生物
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解析:(1)“闻香识女人”的奥秘在于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的 A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由此可见,A应称为气味受体。(2)
图中 A表示糖蛋白,具有特异性,可识别特定的气味物质分子。(3)脂
溶性物质是借助图中的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的。(4)图中磷脂分子和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均能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1)A 受体 (2)特异性 (3)B (4)B D
流动性
9.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
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课题: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
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两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 2 mL的细胞膜样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本实验利用蛋白质与双缩
脲试剂反应的原理,设置对照组,证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蛋
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蒸馏水与双缩脲试剂无紫色反应。
答案:(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5)向乙试管中滴加 2 mL的蒸馏水 向甲、乙试管中各滴加 3~4
滴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观察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6)甲试管中液体变为紫色,乙试管中液体无颜色变化
(7)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