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课后优化训练
基 础 强 化
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B.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 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
D. 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解析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溶质为NH3;由于NH3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OH-,所以显碱性;氨水中含有NH3、H2O、NH3·H2O三种分子,NH、OH-、H+三种离子;氨水的密度小于1,所以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 C
2.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
A. 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 气体与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变红
D. 气体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铵盐
解析 氨气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出OH-而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氨气遇到挥发性的酸,可与其反应而生成大量白烟。
答案 A
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OH-、Na+、CO
B. Cl-、Na+、Ag+、NO
C. Fe3+、Cl-、Na+、OH-
D. NH、Cl-、Na+、OH-
解析 B中Ag+与Cl-生成AgCl沉淀;C中Fe3+与OH-生成Fe(OH)3沉淀;D中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选A。
答案 A
4.只用一种试剂,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瓶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BaCl2溶液 D. Ba(OH)2浓溶液
解析 加入Ba(OH)2溶液后,A中产生气体;B中产生气体和沉淀;C中无现象;D中产生沉淀,故选D。
答案 D
5.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解析 此过程涉及反应有NH4HCO3NH3↑+H2O↑+CO2↑,H2O、CO2分别与Na2O2反应产生O2,NH3被浓H2SO4吸收,故最后剩余气体为O2。
答案 B
6.有关氨气的性质、应用错误的是( )
A. 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
B. 氨气能被氧化为NO,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之一
C.铵盐易和碱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氨气,在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D. 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 氨气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 D
7.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8.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解析 (2)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的依据是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3)中,由于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浓H2SO4中,因为发生反应2NH3+H2SO4===(NH4)2SO4,而不能收集到NH3。
(4)中利用加热NH4HCO3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必须分离除去H2O(g)和CO2,碱石灰可吸收H2O(g)和CO2,故只有丙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2)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3)乙
(4)丙
能 力 提 升
1.在1L 1mol/L的氨水中( )
A. 含有1mol NH3分子
B. 溶液中NH3和NH之和为1mol
C. 溶液中NH3·H2O为1mol
D. 溶液中NH3、NH3·H2O、NH三者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解析 氨水中含氮元素的粒子有NH3、NH3·H2O、NH三种,由元素守恒可知D对。
答案 D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将Cl2通入溴化亚铁溶液:2Br-+Cl2===Br2+2Cl-
B. 用稀硫酸吸收氨气:NH3+H+===NH
C.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 Al(OH)3↓
+3NH
D. 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CO+2H+===CO2↑+H2O
解析 A中Fe2+还原性强于Br-,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D中反应的离子为HCO。
答案 BC
3.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 水、氨气
C. 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D. 水、HCl
解析 ①内水沸腾说明其压强减小,由选项可知A、B、D情况使①、②中压强减小。故选C。
答案 C
4.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下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是两种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用烧瓶加热装置。
(2)氮气和氢气加热合成氨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所以用浓硫酸干燥,二者的比例1:3,所以根据气泡的多少调节比例。
(3)由于氮气和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中有很多的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不溶于水,所以氨气溶于水时不倒吸。
(4)氨气氧化后生成NO,又继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出现红棕色气体。
(6)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所以溶液中有NH和NO3。
答案 (1)a 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两种气体
(4)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4NO+6H2O
(6)NH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