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 MB
- 2021-04-28 发布
专题十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
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考点一
中华文化
1
.(2018·
浙江选考
,24)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
,
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
)
①
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
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
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④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这一知识点。中国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多
,
而且历史久远
,
体现了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
,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
①②可选。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
不能单纯弘扬
,
③错误。④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2
.
〔
2018·
江苏卷
,34(1)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
,
自
1928
年起每年
2
月都会举办
“
中国人狂欢节
”,
挂灯笼、贴福字
,
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
,
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
,
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
,
便渐渐以
“
中国人
”
自居。不过
,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6—2017
》显示
,
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
,
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
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答案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
;
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
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解析
:
本题以中华文化在国外发展为背景
,
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要求说明异国小镇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
,
首先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角度回答
;
然后联系材料
,
说明商业贸易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
;
最后说明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考点二
民族精神
3
.(2017·
天津卷
,8)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
“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
”,
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
,
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
,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
A.
继承革命传统
,
弘扬民族精神
B.
营造文化氛围
,
促进文化创新
C.
传承历史文化
,
展现时代精神
D.
坚定理想信念
,
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
“
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
”,
旨在继承革命传统
,
弘扬民族精神
,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
故
A
项最贴切。
B
、
C
、
D
三项与题干中的主题展览内容不符。答案为
A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4
.
〔
2016·
全国
Ⅰ
卷
,39(2)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
,
有的人打着
“
还原历史真相
”
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
,
如胡诌
“
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
”“
‘
火烧邱少云
’
违背生理学
”“
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
”
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
,
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
-
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
,
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
:“
黄继光堵枪眼时
,
我在现场
!”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
,
燃烧弹点燃伪装草
,“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
,
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
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
,
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答案
:
尊重历史事实
,
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
,
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
,
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
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
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解析
:
本题以
“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
”
为背景
,
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
,
旨在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
,
解答本题要依据材料中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
,
调用落后文化、文化建设、文化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
,
具体阐释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
-
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1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一
)
中华文化的
特征
-
1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二
)
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
-
1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1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1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1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三
)
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
(2)
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
民族精神与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之中
,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
,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
-
1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4)
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
,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
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
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是中华民族之魂。
(6)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
,
可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
1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1
.
深入开展
“
爱我中华
”
主题教育活动
,
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
,
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
,
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
,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
.
加强国民礼仪教育。
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
,
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
,
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
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
以上节选自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建议》
-
1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考点一
走进文化生活
1
.(2018·
浙江选考
,25)2017
年
,
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
559.11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13.45%;
城市院线观影
16.2
亿人次
,
比上年增长
18.08%;
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
51
部
,
比上年增长
18.6%,
其中《战狼
2
》创造了
56.82
亿元票房新纪录。我国电影业的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
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②
文化产业已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③
文化创造的活力持续迸发
④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通过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化产业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
②错误。电影业属于文化产业
,
而非文化事业
,
公益性文化事业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④错误。电影业的发展说明了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文化创造活力的增强
,
①③入选。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考点二
文化自信
2
.(2018·
全国
Ⅱ
卷
,19)2017
年
3
月
,
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
(
移动终端
)
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
,
在
“
互联网
+
文化
”
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
①
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
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
增强文化自信
③
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
确立了我国在国际
“
互联网
+
文化
”
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科技进步有助于实现文化的当代价值
,
增强其生命力
,
但不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①错误
;
中国主导制定手机动漫标准并不意味着我国在国际
“
互联网
+
文化
”
领域确立了话语主导权
,
④错误
;
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3
.
〔
2018·
全国
Ⅱ
卷
,40(2)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
,
持续创造
,
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
,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为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
,
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
,
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
年
,
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
三系
”
配套育种
;1989
年
,
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
;1997
年
,
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
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
;2017
年
,
创造了亩产
1
149.02
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
-
2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
,
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
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
“
量质齐升
”
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
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
“
海水稻
”
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
5
‰
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
,
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
,
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
50
多期
,
培训来自亚、非、拉美
30
多个国家的
2
000
多名学员
,
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
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
2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答案
: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
,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
,
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
,
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
,
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
,
指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
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
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解析
:
本题要求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组织答案时
,
首先
,
要阐述文化自信的内涵。然后
,
要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角度入手
,
说明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努力创立品牌
,
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
从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入手
,
说明通过举办培训班、指导各国生产研究
,
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
2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考点三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
.(2017·
江苏卷
,2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
,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
必须坚持立德树人
,
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
)
A.
德若水之源
,
才若水之波
B.
功以才成
,
业由才广
C.
穷理以致其知
,
反躬以践其实
D.
用人以德
,
唯德是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坚持立德树人
,
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要求
,
必须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统一
,A
项入选。
C
项强调实践的观点
,D
项只强调道德建设
,B
项只强调科学文化修养
,
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培养人才要求不符
,
均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5
.(2016·
天津卷
,14)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
,
邻里相恤
,
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
,
邻里往来减少
,
关系趋于淡漠。
12
年前
,
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
,
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
“
邻居节
”,
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
,
今年扩至全市。
12
年来
,
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
,
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
,
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
,
促进了
“
亲人善邻、和睦融洽
”
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
依据材料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
说明
“
邻居节
”
由小变大的原因。
(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
,
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
,
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
2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答案
:
(1)“
邻居节
”
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
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
)
、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2)
答案示例一
孝老爱亲
:
①
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②
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
诚实守信
:
①
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②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如果从其他角度作答
,
言之有理也可
)
-
2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解析
:
该题以
“
邻居节
”
为背景材料
,
考查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第
(1)
问可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角度来分析
“
邻居节
”
。内部原因是
“
邻居节
”
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
外部原因是
“
邻居节
”
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第
(2)
问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
,
要注意围绕主题
“
家风
”
来组织答案
,
意义的表述要有层次感
,
具体实用。
-
2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一
)
当前文化市场的
特点
-
2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二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彰显文化
自信
-
2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三
)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
-
3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一
)
我国的文化
现状
-
3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3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3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3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3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二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
原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当今世界
,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
,
文化强民族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相适应
,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
3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2
.
措施
(1)
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
3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三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
产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
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2
.
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
3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3
.
怎么做
(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
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
3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四
)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彰显文化自信
1
.
彰显文化自信
(1)
必要性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坚定文化自信
,
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文化自信的产生与表现
:
我们的文化自信
,
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
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
这种文化自信
,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4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2
.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2)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继承革命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3)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
党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4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3
.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
党为什么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
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
,
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
4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4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党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
,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3)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
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
4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五
)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
-
4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4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4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4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
4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1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
,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
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
4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政策要点对接
3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
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
,
从家庭做起
,
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以上节选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
50
-
(
一
)
揭秘中华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法
例题
1
(2016·
天津卷
,10)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
,
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
,
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
,“
虽为人作
,
宛自天成
”,
体现了
“
天人合一
”
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
①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该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知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
文化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
夸大了保护传统建筑的意义
,
排除③
;
④说法错误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苏州园林
“
天人合一
”
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又说明了苏州园林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
①②正确。故选
A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1
-
考法揭秘
解答本题要注意逻辑陷阱。
“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
这一说法犯了逻辑关系错误
,
前者文化传承的范围大
,
后者传统建筑的范围小
,
前者包含后者
,“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
这一说法缩小了文化传承的外延
,
所以错误。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这一说法也是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的表现
,
文化范围广
,
而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传统文化
,
其范围小。选择题选项要求逻辑关系要一致
,
不能片面夸大或者缩小内涵。
-
52
-
(
二
)
揭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增强文化自信的考法
例题
2
(2016·
全国
Ⅲ
卷
,21)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
,
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
,
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
,
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
工匠精神
”
。弘扬
“
工匠精神
”
的时代价值在于
(
)
①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
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以
“
工匠精神
”
为依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能力
,
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
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
工匠精神
”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
②④正确
;
弘扬
“
工匠精神
”
既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
,
更不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
①③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夸大了弘扬
“
工匠精神
”
的意义
,
故排除。本题答案为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3
-
考法揭秘
这部分内容常与时政新闻结合在一起考查。学习中
,
要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
搜集有关时政资料
,
从资料中获取信息
,
探究问题
,
进而调动所学教材知识
,
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
54
-
例题
3
〔
2018·
全国
Ⅲ
卷
,40(2)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开国将军甘祖昌
,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
“
围剿
”
、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
,
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
,
革命成功后
,
一起回家搞建设
,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
革命胜利后
,
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
1957
年
8
月
,
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
,
秉持
“
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
,
要艰苦奋斗一辈子
”
的信念
,
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
70%
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
,
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
,
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
,
建电站
,
架桥梁
,
绿化荒山
,
改造冬水田
……
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1986
年
,
甘祖昌病逝
,
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
55
-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
,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
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
,
下一代也要弘扬
,
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
?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
:
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
,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
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
牢记使命
;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
:
本题要求回答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
可从提高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分析艰苦奋斗的作用。
-
56
-
考法揭秘
本题可按照意图揣摩
——
审读设问
——
提取信息
——
链接教材
——
规范作答这一思路进行解答。
1
.
意图揣摩
对于文化生活试题
,
我们有时感觉无从下手。碰到这样的题目
,
首先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
如这个材料涉及哪些知识点、选取这段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有何价值意义等。如果能明确命题意图
,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
.
审读设问
我们要对材料进行解剖
,
善于在设问中寻求答案。具体来说
,
首先
,
研究设问本身包含的信息
,
如本题
“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
我们就可以缩小回答范围
,
明确材料指向
,
限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点
;
其次
,
注意设问的限制
,
对问题本身进行分解
,
本题围绕新时代谈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
设问本身也呈现了答案指向。
-
57
-
3
.
提取信息
结合材料
,
我们获得如下有用信息
:
①
革命胜利后
,
秉持
“
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
,
要艰苦奋斗一辈子
”
的信念
;
②
“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
,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
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
,
下一代也要弘扬
,
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4
.
链接教材
提高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
5
.
规范作答
作答时要注意指向明确
,
不能答非所问
;
核心要点要突出
,
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逻辑关系
;
材料和观点要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