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2.29 KB
- 2021-04-28 发布
2017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一模化学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4 分)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铝热反应 B.燃料燃烧 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2•8H2O 与
NH4Cl 固体混合
A.A
B.B
C.C
D.D
【考点】B7: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解析: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
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
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错误;
D.氯化铵晶体与 Ba(OH)2•8H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正确。
答案:D
2.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
C.由记载得出铁单质是赤色(红色)
D.每生成 1mol 铜转移 2mol 电子
【考点】B1: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 Fe+CuSO4═Cu+FeSO4 可知:
A、该反应符合“单+化=单+化”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 A 正确;
B、铁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元素置换出来,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故 B 正确;
C、这里的“赤色”是铜,故 C 错误;
D、+2 价的铜离子变成单质铜,每生成 1mol 铜转移 2mol 电子,故 D 正确。
答案:C
3.相同状况下的 12C18O 和 14N2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质量数相等
【考点】54: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 析 :相 同 状 况 下 的 两 种 气 体 12C18O 和 14N2 , 计 算 其 摩 尔 质 量 M(12C18O)=30g/mol,
M(14N2)=28g/mol,
A.依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可知,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所含分
子数相同,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则体积相同,故 A 正确;
B.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相等,则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也相同,由于一个 12C18O 分子和一个 14N2
分子中的中子数不同,所以,两种气体的中子数不相等,故 B 错误;
C.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因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分子质量不同,分子的个数不同,
又因为每个分子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是 14,所以,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不相等,故 C 错误;
D.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气体物质的量相同,M(12C18O)=30g/mol,M(14N2)=28g/mol,两者质
量数不相等,故 D 错误。
答案:A
4.关于阿司匹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 FeCl3 溶液鉴别水杨酸和阿司匹林
B.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可静脉注射 NaHCO3 溶液
C.1 mol 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 2 mol NaOH
D.该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考点】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A.水杨酸含有酚羟基,可与氯化铁反应,而阿司匹林不反应,可鉴别,故 A 错误;
B.水杨酸含有羧基,可与碳酸氢钠反应,故 B 正确;
C.阿司匹林含有羧基和酯基,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酯基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基,
则 1 mol 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故 C 错误;
D.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B
5.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CO(g)+ Fe2O3(s)⇌ CO2(g)+ Fe(s)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
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000 1150 1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 Fe2O3 固体可以提高 CO 的转化率
B.该反应的△H<0
C.减小容器体积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不能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考点】CP: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A.增加 Fe2O3 固体后,化学平衡不移动,则变化提高 CO 的转化率,故 A 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则正反应为放
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H<0,故 B 正确;
C.减小容器容积,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
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故 C 错误;
D.CO 和二氧化碳的密度不同,则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不同,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
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D 错误。
答案:B
6.下列解释事实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亚硫酸钠水溶液显碱性:SO3
2﹣+2H2O⇌H2SO3+2OH﹣
B.SO2 的水溶液显酸性:SO2+H2O⇌ H2SO3⇌ 2H++SO3
2﹣
C.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 SO2 排放:2CaCO3+2SO2+O2 2CaSO4+2CO2
D.浓 NaOH 溶液处理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A.亚硫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SO3
2﹣+H2O⇌ HSO3
﹣+OH﹣,故 A 错误;
B.SO2 的水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SO2+H2O⇌ H2SO3⇌H++HSO3
﹣,故 B 错误;
C.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 SO2 排放:2CaCO3+2SO2+O2 2CaSO4+2CO2,故 C 正确;
D.浓 NaOH 溶液处理少量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SO2+2OH﹣═SO3
2﹣+H2O,故 D 错误。
答案:C
7.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沉淀转化
B. 除去苯中的苯酚
C. 观察铁的吸氧腐蚀
D. 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QB:实验装置综合
解析:A.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则可说明沉淀的转化,故 A 正确;
B.苯酚与 NaOH 反应后,与苯分层,然后利用图中分液漏斗分离,故 B 正确;
C.NaCl 溶液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则右侧试管中导管内红墨水上升,故 C 正确;
D.反应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氢,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检验乙炔的还原性,故 D 错误。
答案:D
二、实验题(共 1 小题,8 分)
8.“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合成五元环状化合
物:
(R1 代表氢原子或烃基,X 代表氧原子或氮原子)
某五元环状化合物 I( )的合成路线如下:
(1)烃的含氧衍生物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含有两种氢,则 A 的
名称为 。
解析:A 为 CH3CHO,名称为乙醛。
答案:乙醛
(2)A→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解析:A→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CHO CH3CH=CHCHO+H2O。
答案:2CH3CHO CH3CH=CHCHO+H2O
(3)写出 D 顺式结构的结构简式 ,B→C 的反应类型为 。
解析:D 为 ClCH2CH=CHCH2OH,D 的顺式结构的结构简式为 ,B→C 的反应类
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 取代反应;
(4)写出 H 的结构简式 。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H 的结构简式为 CH3C≡CCOOCH2CH=CHCH2Cl。
答案:CH3C≡CCOOCH2CH=CHCH2Cl
(5)①的化学试剂是 。
解析:①是醛基氧化为羧基,化学试剂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答案: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6)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 的过程中涉及到单键、双键和三键的断裂以及单键和双键的形成
b.C、D、E、F 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 F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 8 种(不含 F 本身)
【考点】HC:有机物的合成
解析:烃的含氧衍生物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分子中只能含有 1 个 O 原子,剩余 C、H 原
子总相对原子质量为 44﹣16=28,则分子中含有 2 个 C 原子、4 个 H 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显
示分子中含有两种氢,则 A 为 CH3CHO,结合信息可知 B 为 CH3CH=CHCHO.由 I 的结构简式、结
合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可知 H 为 CH3C≡CCOOCH2CH=CHCH2Cl,则 B 与氯气发生甲基中取代
反应生成 C 为 ClCH2CH=CHCHO,C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D 为 ClCH2CH=CHCH2OH,则 G 为 CH3C
≡CCOOH,E→F 属于加成反应,则 B 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 E 为 CH3CH=CHCOOH,B 可以与
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F 为 CH3CHClCHClCOOH,F 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酸化得到 G.
a.H→I 的过程中涉及到单键、双键和三键的断裂以及单键和双键的形成,故 a 正确;
b.F 为 CH3CHClCHClCOOH,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 b 错误;
c.F 为 CH3CHClCHClCOOH,与 F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可以看作丙烷中 H 原子被 2
个氯原子、1 个﹣COOH 取代,2 个﹣Cl 取代时可以形成 Cl2CHCH2CH3、ClCH2CH2CH2Cl、
ClCH2CHClCH3、CH3C(Cl)2CH3,再被﹣COOH 取代分别有 3、2、3、1(不含 F),故不含 F 的同
分异构体有 8 种,故 c 正确。
答案:ac
三、综合题(共 3 小题,每题 8 分)
9.中药在世界医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中药药剂砒霜(主要成分 As2O3)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
病,为此,砷及其化合物的提取再次引起关注。
(1)A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解析:A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4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5 个电子,位于第四周期,VA 族。
答案:第四周期,VA 族
(2)N 元素非金属性比 As 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H3 的热稳定性比 AsH3 差
②HNO3 的酸性比 H3AsO4 强
③N 的原子半径比 As 的原子半径小
解析: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好,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
强,非金属性 N>As,①NH3 的热稳定性比 AsH3 好,②HNO3 的酸性比 H3AsO4 强③As 电子层数
比 N 多 2,N 的原子半径比 As 的原子半径小。
答案:②③
(3)根据如图写出 As2O5 分解为 As2O3 的热化学方程式 。
解析: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与过程无关,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以 As2O5(s)为始态,
As(s)5/2O2( g)为终态,由图可知:△H+|△H1|=|△H2|,△H=|△H2|﹣|△H1|=914.6kJ/mol
﹣619.2kJ/mol=+295.4kJ/mol。
答案:As2O5(s)═As2O3(s)+O2(g)△H=+295.4 kJ•mol﹣1
(4)查文献得知,可以从硫化砷(As2S3)废渣中提取 As2O3,提取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①As2S3、Na3AsS3 中的 S 均为﹣2 价,碱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
②过程Ⅲ的系列操作包括 。
③写出过程Ⅲ的离子方程式 ,
过程Ⅲ中,酸性越强,As2O3 的产率越高,请解释其原因 。
【考点】P8: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BB: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①碱浸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②过程Ⅲ为溶液到固体,需要经过浓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③过程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sO4
3﹣+2SO2+2H+═As2O3+2SO4
2﹣+H2O,
酸性越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可能增强;增加氢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促进反应的进
行,有利于提高 As2O3 的产率。
答案:不是 浓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2AsO4
3﹣+2SO2+2H+═As2O3+2SO4
2﹣+H2O 酸性
越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可能增强;增加氢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促进反应的进行,
有利于提高 As2O3 的产率
10.氰化物在冶金等行业应用广泛,含氰废水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常以
[Fe(CN)6]3﹣和 CN﹣的形式存在,工业上有多种废水处理方法。
I.电解处理法
图 1 电源废水铁电极石墨电极
用图 1 所示装置处理含 CN﹣废水时,控制溶液 pH 为 9~10 并加入 NaCl,一定条件下电解,
阳极产生的 ClO﹣将 CN﹣氧化为无害物质而除去。
(1)铁电极为 (填“阴极”或“阳极”),阳极产生 ClO﹣的电极反应为 .
II.UV(紫外光线的简称)﹣H2O2 氧化法。
实验过程:取一定量含氰废水,调节 pH,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 H2O2,置于 UV 工艺装置中,
光照一定时间后取样分析。
【查阅资料】①在强碱性溶液中 4[Fe(CN)6]3﹣+4OH﹣═4[Fe(CN)6]4﹣+O2↑+2H2O,[Fe(CN)6]4﹣
更稳定;
②[Fe(CN)6]3﹣转化为 CN﹣容易被 H2O2 除去;
③HCN 是有毒的弱酸,易挥发。
解析:(1)废水中含 CN﹣,控制溶液 pH 为 9~10 并加入 NaCl,阳极产生的 ClO﹣将 CN﹣氧化,
说明溶液中的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OH﹣+Cl﹣﹣2e﹣═ClO﹣+H2O,
阴极是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铁是活性电极,在装置中只能作阴极,不参加反应。
答案:阴极 2OH﹣+Cl﹣﹣2e﹣═ClO﹣+H2O
(2)废水中的 CN 一经以下反应实现转化:CN 一+H2O2+H2O═A+NH3↑,则 A 是 (用符号表示)。
解析: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 CN﹣+H2O2+H2O═A+NH3↑可知,N 化合价为﹣3 价,反应前后不改
变,只能是双氧水将 C 从+2 介氧化到+4 价,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A 应是带一个负电
荷的阴离子,且包含 1 个 C,1 个 H,3 个 O,即 HCO3
﹣。
答案:HCO3
﹣
(3)K3[Fe(CN)6]在中性溶液中有微弱水解,用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 。
解析:Fe(OH)3 是弱碱,HCN 是弱酸,则 K3[Fe(CN)6]在中性溶液中有 Fe3+和 CN﹣发生微弱水解,
即[Fe(CN)6]3﹣+3H2O⇌ Fe(OH)3+3HCN+3CN﹣。
答案:[Fe(CN)6]3﹣+3H2O⇌ Fe(OH)3+3HCN+3CN﹣
(4)含氰废水在不同 pH 下的除氰效果如图 2 所示,pH 选择的最佳范围应为 (a.7﹣10;
b.10﹣11;c.11﹣13),解释选择该 pH 范围的原因 。
解析:图 2 显示,PH 在 10﹣11 时,除氰率超过 80%,碱性适中,有利于[Fe(CN)6]3﹣转变为
CN﹣而被氧化;碱性太强,溶液中 4[Fe(CN)6]3﹣+4OH﹣═4[Fe(CN)6]4﹣+O2↑+2H2O 生成[Fe(CN)6]4
﹣后难以除去;碱性太弱[Fe(CN)6]3﹣难以水解释放出 CN﹣(且水解产生少量 HCN 有毒)。
答案:b;碱性适中,有利于[Fe(CN)6]3﹣转变为 CN﹣而被氧化;碱性太强,溶液中 4[Fe(CN)6]3
﹣+4OH﹣═4[Fe(CN)6]4﹣+O2↑+2H2O 生成[Fe(CN)6]4﹣后难以除去;碱性太弱[Fe(CN)6]3﹣难以水
解释放出 CN﹣(且水解产生少量 HCN 有毒)
(5)图3表示某pH时,加入不同量H2O2,处理30min后测定的样品含氰浓度.由图可知:n(H2O2):
n(CN﹣)=250:1 时,剩余总氰为 0.16mg•L﹣1,除氰率达 80%,计算 0﹣30min 时间段反应速
率 v(CN﹣)= mg•L﹣1min﹣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DI:电解原理;DD:盐类水解的应用;PR: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解析:剩余总氰为 0.16mg•L ﹣ 1 ,除氰率达 80%,则氰的总量为:0.16mg•L ﹣ 1 ÷(1﹣
80%)=0.80mg•L﹣1,
0 ﹣ 30 分 钟 氰 的 改 变 量 为 : △ c(CN ﹣ )=0.80mg•L ﹣ 1 × 80%=0.64mg•L ﹣ 1 , v(CN
﹣)=△c(CN−)
△t =0.64mg/L
30min =0.021mg•L﹣1min﹣1。
答案:0.021
11.某兴趣小组利用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对氯及其化合物进行探究。
Ⅰ.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1)该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及试剂制备并收集适量 Cl2,装置 B、C 的作用分别是 、 。
解析: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采用 B 装置长进短
出的方式,C 是安全装置,防止 D 中的溶液进入 B。
答案:收集氯气 防止 D 中的溶液进入 B
(2)制得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得到饱和氯水,饱和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 (写出全部
微粒)。
解析: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 H2O,Cl2,HClO 分子,存在 H+,OH﹣,Cl﹣,ClO﹣离子,含氯
元素的微粒有:Cl﹣、Cl2、ClO﹣、HClO。
答案:Cl﹣、Cl2、ClO﹣、HClO
(3)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 HC1O 溶液的方法之一.在过量的石灰石中加入饱和
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其漂白性比饱和氯
水更强。
①滤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②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生成 HC1O 的方程式是 。
解析:①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石灰石后,HCl 与 CaCO3 反应浓度减小,
使平衡向右移动,HClO 浓度增大,漂白效果好,②氯水中含盐酸、次氯酸,加入石灰石后,
HCl 与 CaCO3 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2Cl2+H2O═2
HC1O+CO2+CaCl2。
答案: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O+HCl,CaCO3 与盐酸反应使平衡正移,增大 HClO 的浓
度,漂白效果增强 CaCO3+2Cl2+H2O═2HC1O+CO2+CaCl2;
Ⅱ.ClO3
﹣、Cl﹣和 H+反应的探究
(4)KClO3、KCl 与硫酸可以反应.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
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烧杯编号 1 2 3 4
氯酸钾饱和溶
液
1mL 1mL 1mL 1mL
氯化钾固体 1g 1g 1g 1g
水 8mL 6mL 3mL 0mL
硫酸(6mol/L) 0mL 2mL ( )mL 8mL
现象 无现象 溶液呈浅黄
色
溶液呈黄绿色,生成浅黄绿
色气体
溶液呈黄绿
色,
生成黄绿色
气体
①该系列实验的目的 。
②烧杯 3 取用硫酸的体积应为 mL。
解析:①从表中数据看出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总体积相同,只有氢离子的浓度不同,得
出本实验的目的为:其他条件相同时,氢离子浓度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根据每组
实验的总体积应相同计算出烧杯 3 取用硫酸的体积,实验 1 的总体积为 1mL+8mL+0mL=9mL,
所以烧杯 3 中硫酸的体积为:9mL﹣1mL﹣3mL=5mL。
答案:其他条件相同时,氢离子浓度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
(5)该小组同学查资料得知:将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也能生成氯气,同时有大量 ClO2 生
成;ClO2 沸点为 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 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色.设计
最简单的实验验证 Cl2 中含有 ClO2 。
【考点】S5: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解析:根据 ClO2 沸点为 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 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
色,为验证 Cl2 中含有 ClO2,收集一试管气体,盖上胶塞,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液体(或
气体)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则说明 Cl2 中含有 ClO2。
答案:收集一试管气体,盖上胶塞,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液体(或气体)颜色变化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4-28 12:11:4112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7 20:18:2721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高考模2021-04-27 20:11:587页
- 高考真题与高考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2021-04-27 20:10:5511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4-27 19:53:3518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7 15:11:1018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4-27 11:30:4044页
- 专题05 磁场(包含复合场)-2017年高2021-04-27 10:31:492页
-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2021-04-27 10:01:0032页
- 高考真题与高考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2021-04-26 03:00:3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