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00 KB
- 2021-04-28 发布
www.ks5u.com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热点链接】 天宫二号运行在近地点约190千米、远地点约370千米的椭圆轨道,在轨状态正常、运行平稳。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航天领域的大气层上界与地理上的大气层上界有何关系?
提示 航天领域的大气上界高度低于地理上的大气层上界高度。国际航空联合会给出的太空和内层大气空间的高度约为100千米,这也就是著名的卡门线。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水平1:根据图表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水平2:根据地理资料,说明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高度。
水平3:根据地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综合思维: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地理环境对大气成分和对流层高度的影响。
区域认知:大气成分的地区差异,对流层高度的地区差异。
地理实践力:观察天气现象,体验大气组成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一 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含义: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
2.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1)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作用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二氧化碳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臭氧
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而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又具有杀菌的作用
(2)水汽和杂质
成分
分布
影响
水汽
水平方向
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发生固、液、气三态的转化,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垂直方向
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杂质
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会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判断正误。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2.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对天气变化不产生影响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汽和杂质含量虽然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3.简述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提示 关键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如改进能源消费结构、集中供暖供热、改进燃烧技术、技术手段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重要措施: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大气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特点
成因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与人类的关
系最为密切
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
受地面的影响很大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随着空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有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天气现象少见
水汽、杂质含量稀少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有若干
电离层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1.判断正误。
(1)水汽主要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平流层有电离层,对有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③水汽和杂质主要位于对流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 ④高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水汽和杂质主要位于对流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提示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雨、雪、冰雹、雾、霜、露等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对流层空气的清洁度也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主题探究 大气的组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8年12月6日消息,最新研究显示,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冰川正在以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
《2018年臭氧层耗损科学评估》指出,自2000年以来,南极地区臭氧的恢复率达到了1%~3%。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全球变暖主要与哪种大气成分增多有关?
(2)臭氧有哪些作用?
(3)针对上述大气环境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成果展示] (1)二氧化碳。
(2)臭氧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3)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森林;研究新型制冷设备,控制氟氯烃的排放等,保护臭氧层。
1.大气组成及其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主要
成分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微量
成分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3)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1)干洁空气中体积比例最大的是( )
A.氮(N2) B.氧(O2)
C.氩(Ar) D.二氧化碳(CO2)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氮(N2) B.氧(O2)
C.氩(Ar) D.二氧化碳(CO2)
(3)低层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主要成分还有( )
A.臭氧(O3) B.氨气(NH3)
C.甲烷(CH4) D.水汽和杂质
[科学思维]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大气成分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中,体积比例最大的是氮(N2)。
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答案] (1)A (2)D (3)D
主题探究 大气的垂直分层
随着海拔的变化,大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的气温和气压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图反映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成果展示] (1)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降低。
(2)气温。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
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能见度好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离地面远,引力小
6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读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
A.低纬对流层 B.中纬平流层
C.高纬对流层 D.低纬平流层
(2)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大量吸收红外线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
[科学思维] 大气垂直分层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判断
根据高度、气温变化等判断。
图示分层的最低高度为12千米,位于中纬地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
特点
对流层高度具有纬度差异。
随高度升高,温度变幅增大;含有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电离状态存在于高层大气。
[答案] (1)B (2)C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66页探究]
思路点拨 1.同意。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而臭氧可以吸收绝大部分对人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伤害,所以说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可吸入颗粒物:燃煤烟尘、建筑工地扬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教材第68页活动]
思路点拨 区别: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上称之为雾。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
霾天气产生的影响: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能见度下降,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出行;加重大气污染,扩大污染范围;人居环境恶化,阻碍经济发展。
[教材第71~72页活动]
思路点拨 1.(1)贵阳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低。
(2)据图可知,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中,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花期早。
2.(1)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使空气质量下降。
(2)与逆温现象有关的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A层 B.B层
C.C层 D.C层以上大气层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有臭氧层存在,人类排放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2.冬季,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广州 ②上海 ③北京 ④哈尔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答案 A
解析 对流层厚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气温变化和云、雾、雨、雪天气发生在( )
A.A层 B.B层
C.C层 D.C层以上
答案 A
解析 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完成1~3题。
1.大气成分中,既能参与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 B.氧
C.二氧化碳 D.臭氧
答案 C
解析 参与光合作用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
2.近地面大气中,时空差异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是( )
A.氮和氧 B.水汽和杂质
C.水汽和氧 D.二氧化碳和氮
答案 B
解析 受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的影响,水汽和杂质的时空差异最显著。
3.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兴修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量制冷设备的使用释放大量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主要大气成分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极光、流星、天气现象、高空飞行、无线电波与大气垂直分层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3.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措施。
相关文档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国旗下讲话稿—2021-04-28 11:47:142页
-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测试(2)(新人2021-04-28 11:45:364页
- 安徽省芜湖市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52021-04-28 11:44:216页
-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联考高2021-04-28 11:43:5112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2021-04-28 11:43:1410页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中物理 1电荷及守2021-04-28 11:42:324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升旗仪式讲话稿2021-04-28 11:42:262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2021-04-28 11:40:067页
-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21-04-28 11:40:0621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第二学期第六次2021-04-28 11:38: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