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0 KB
- 2021-04-28 发布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学情检测(小高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Na-23 S-32 Fe-56 Ba-137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
B. 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 大量生产超薄塑料袋,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D. 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增强去污的效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电子垃圾中部分重金属不回收,易造成重金属污染,不符合题意,错误;B.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符合题意,正确;C.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错误;D.三聚磷酸钠会使水体中磷元素过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不符合题意,错误;选B。
考点: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Al3+的结构示意图:
B. Na2O2的电子式:
C.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D.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17Cl
【答案】D
【解析】A、 Al3+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A错误;B、Na2O2的电子式为:,选项B错误;C、乙醇的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选项C错误;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为:3717Cl,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焰色反应
B. 百炼成钢
C. 碘的升华
D. 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百炼成钢发生化学变化,B正确;C.碘的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物理变化,C错误;D.滴水成冰属于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判断
题号:1777591835475968
4.
下列物质与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铝热剂一A1
B. 明矾一KA1(SO4)2
C. 纯碱一Na2CO3
D. 葡萄糖一C12H22O11
【答案】C
【解析】A、铝热剂是指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选项A错误;B、明矾化学式为KA1(SO4)2•12H2O,选项B错误;C、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选项C正确;D、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选项D错误。答案选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髙分子形成的混合物
B.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会析出红色沉淀
C. 纤维素、淀粉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 氨基酸有两性,其脱水缩合得到的蛋白质就不再有两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形成的混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会析出红色沉淀氧化亚铜,B正确;C.纤维素、淀粉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它们均是混合物,并不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D.氨基酸有两性,其脱水缩合得到的蛋白质仍然有两性,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判断
【名师点晴】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即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这说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6.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过氧化纳可用作潜水艇供氧剂
C. 铝制容器可以贮运浓硝酸
D. 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正确;B.过氧化钠能与水或CO2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潜水艇供氧剂,B正确;C.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铝制容器可以贮运浓硝酸,C正确;D.甲醛有毒,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Fe3+、Cl-、NO3-
B. K+、A1O2-、OH-
C. Na+、HCO3-、OH-
D. Ba2+、CO32-、Na+
【答案】B
【解析】A、无色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选项A错误;B、K+、A1O2-、OH-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C。
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玻璃
B. 纤维素
C. 天然油脂
D. 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A错误;B.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B错误;C.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C错误;D.冰水混合物仍然是水,属于纯净物,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
9.
下列组合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3517Cl与3717C1
B. 石墨与C60
C. 正丁烷与异丁烷
D. CH4与CH3CH2CH3
【答案】B
【解析】A、3517Cl与3717C1属于同位素,选项A错误;B、石墨与C60属于同素异形体,选项B正确;C、正丁烷与异丁烷属于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D、CH4与CH3CH2CH3属于同系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0.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氨水鉴别MgCl2溶液和A1C13溶液
B. 用澄淸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C. 用B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 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盐和未加碘盐
【答案】C
【解析】A、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都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选项A错误;B、澄清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无法鉴别,选项B错误;C、用B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D、碘盐中的碘元素并不是以碘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碘酸根IO3-的形式存在,遇淀粉不变色,无法鉴别,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1.
利用铝热反应原理焊接钢轨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高温 −−−−−−−−−−−−−−−−−−−−−−−−− 高温 __2Fe+Al2O3,关于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 A1作还原剂
C. Fe2O3被还原
D.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A、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选项A正确;B、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Al为还原剂,选项B正确;C、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0价,Fe2O3为氧化剂,被还原,选项C正确;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铁为液态,选项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
12.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鸡蛋清中,会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A. 蔗糖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食盐水
D. 浓的硫酸铵溶液
【答案】B
【解析】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B正确,其余不能,食盐水和浓的硫酸铵溶液只能使其发生盐析,蔗糖溶液无明显变化,答案选B。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1C1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13++3OH-=A1(OH)3↓
B. A1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1+2OH-+H2O = 2A1O2-+2H2↑
C. Na2O2和水反应:2O22-+2H2O=4OH-+O2↑
D.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O32-+CO2 + H2O=2HC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A错误;B、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B错误;C、Na2O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OH-+4Na++O2↑,C错误;D、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4.
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 标准状况下,18g水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A
C. lmol/L的NaOH洛液中含有的Na+数为NA
D. 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1.2L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不是0.5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含有的氢原子数,B错误;C.不能确定1mol/L的NaOH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中含有的Na+数,C错误;D.78g过氧化钠是1mol,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名师点晴】要准确把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要认真理清知识的联系,关注状况条件和物质状态、准确运用物质结构计算、电离和水解知识的融入、留心特殊的化学反应,如本题中Na2O2与CO2的反应、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化学平衡的应用。避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做题时才能有的放矢。二要学会留心关键字词,做题时谨慎细致,避免急于求成而忽略问题的本质。必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点进行辐射,将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在准确把握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易错点,并通过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得分率。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2O3常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
B. 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化学反应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 硅可用来做光导纤维
【答案】A
【解析】A、Fe2O3为红棕色固体,常用作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选项A正确;B、CO2本身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能电离的为碳酸,故CO2不是电解质,选项B错误;C、反应O2=O3,反应前后都是气态,物质状态没变,选项C错误;D、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6.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 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 碳酸钠溶液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 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钠易被氧化,易与水反应,应该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新制的氯水见光易分解,有关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正确;C.碳酸钠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很强的硅酸钠,有关保存在具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C错误;D.过氧化钠易吸收水和CO2,应密封保存,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化学试剂保存
【名师点晴】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药品的存放方法:(1)按酸碱性及氧化性选择瓶塞:①玻璃塞:一般试剂可用玻璃塞,但碱及碱性物质的存放需用软木塞或橡皮塞。②橡皮塞:强氧化性物质(如KMnO4、Br2、H2O2、浓H2SO4、浓HNO3等)及有机物(如苯、四氯化碳、汽油等)存放不可用橡皮塞。(2)按稳定性选择瓶子的颜色:①无色瓶子:存放一般试剂。②棕色瓶子:存放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并置于阴凉处,如HNO3、AgNO3、卤化银、氯水、溴水、碘水等。
17.
下列有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合理摄入维生素C能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而且它还有解毐作用
B. 维生素D属于典型的水溶性维生素
C. 为减少新鲜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流失,炒蔬菜的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
D. 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钙的摄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维生素C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抗败血酸,增强人体抵抗力,有解毒作用,A正确; B.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B错误;C.加热烹调处理会让维生素C大幅度减少,所以加热蔬菜时间越短越好,炒熟即可,C正确;D.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钙的吸收,补钙需要补充维生素D,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8.
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A. 硝酸银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稀硫酸
D. 硫酸铁溶液
【答案】D
【解析】A、铁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银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选项A错误;B、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选项B错误;C、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选项C错误;D、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没有气体生成且溶液质量增加,所以符合题意,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铁的化学性质,注意探究与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减的问题,根据与铁反应前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确定溶液质量的增减即可。
19.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如用图装置干燥氯气,会将浓硫酸排出,应从长导管进入气体,选项A错误;B、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K的焰色反应,可将黄光滤去,选项B正确;C、挤压胶头滴管,气球膨胀,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则氨气极易溶于水,选项C正确;D、氨气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四氯化碳,利用该装置可有效吸收氨气但又不会引起倒吸,选项D正确。答案选A。
20.
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HNO3 NO2+H2O;取代反应
B. CH2=CH2+ 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
C. 2CH3CH2OH+O22CH3CHO+2H2O;取代反应
D. CH3COOH + 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
【答案】C
【解析】A、反应 +HNO3 NO2+H2O属于取代反应,选项A正确;B、反应CH2=CH2+ Br2CH2Br-CH2Br属于加成反应,选项B正确;C、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属于氧化反应,选项C错误;D、反应CH3COOH + CH3CH2OHCH3COOCH2CH3+H2O属于酯化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C。
21.
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 天然油脂的主要成份是髙级脂肪酸甘油酯
D. 工业上可以用油脂制造肥皂等化工产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正确;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C.天然油脂的主要成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C正确;D. 工业上可以用油脂制造肥皂等化工产品,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判断
2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K层电子数总和为7,L层电子数总和为22,M层电子数总和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正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X、Z、Y、W
B.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Y、Z、W
C. 元素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Z
【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K层电子数总和为7,则X为氢元素;L层电子数总和为22,故只能是Y为6,Z、W为8,则Y为氧元素;M层电子数总和为12,Z、W都是第三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A、Z一般没有正价,选项A错误;B、Z、W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Z大于W,选项B错误;C、元素X与Y能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两种化合物,选项C错误;D、Y的非金属性强于Z,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Z,选项D正确。答案选D。
23.
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实验室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从浓盐酸和MnO2反应体系中导出的气体。当吸收温度不同时,生成的产物可能是NaClO、NaC1O3、NaCl中的两种或三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产物为NaClO、NaCl,则吸收后的溶液中n(C1O-)= n(Cl-)
B. 若产物为NaC1O3、NaCl,则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C. 若产物为NaClO、NaC1O3、NaCl,则由吸收后的溶液中n(Cl-)和n(C1O-)可计算吸收的n(Cl2)
D. 若产物为NaClO、NaC1O3、NaCl,则NaOH与Cl2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答案】D
【解析】A.若产物为NaClO、NaCl,因盐酸有挥发性,则吸收后的溶液中n(ClO-)<n(Cl-),故A错误;B.若产物为NaClO3、NaCl,则NaClO3为氧化产物,NaCl为还原产物,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B错误;C.若产物为NaClO、NaClO3、NaCl,但因盐酸有挥发性,无法由吸收后的溶液中n(Cl-)和n(ClO-)可计算吸收的n(Cl2),原因是溶液中的Cl-有部分来自盐酸的挥发,故C错误;D.若产物为NaClO、NaClO3、NaCl,生成NaClO3的反应为3Cl2+6NaOH=NaClO3++5NaCl+3H2O,生成NaClO的反应为Cl2+2NaOH=NaClO+NaCl+H2O,则NaOH与Cl2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答案为D。
非选择题(共31分)
24.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己略去)。A是常见的非金属固体单质,F是紫红色的金属单质,B、C是常见的强酸,D、G、I是常见的气体,D与I 的组成元素相同,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I的大16:E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电子式为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F也能和B发生反应,
写出F和B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F和B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S+6HNO3(浓) H2SO4+6NO2↑+2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4H++ 2NO3-=Cu2++2NO2↑+2H2O3Cu+8H++2NO3-=3Cu2++2NO↑+4H2OH2O+NO2+SO2=2H++SO42-+NO
【解析】F为紫红色的金属单质,则F为铜;B、C是常见的强酸,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B反应得到C,且C能与铜反应,可知A为硫,B为硝酸,C为硫酸,E为水,而G、D、E反应得到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I的大16,则D为二氧化氮,G为二氧化硫,I为一氧化氮,H为硫酸铜,符合转化关系。
(1)E的电子式为;(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S+6HNO3(浓) H2SO4+6NO2↑+2H2O;(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4)F和B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 2NO3-=Cu2++2NO2↑+2H2O;F和B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5)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H2O+NO2+SO2=2H++SO42-+NO。
25.
(1)绿矾晶体(FeSO4·7H2O)由于保存不妥或长久放置,容易部分或全部被氧化,现有一瓶绿矾样品,想了解其是否被氧化和被氧化的程度,试选择合适的试剂,根据相关的实验现象进行推测(可供选择的试剂: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Cl2水、NaOH 溶液、BaCl2溶液等)。
①证明其完全没有被氧化的试剂是 ,现象是 ;
②证明其己完全被氧化的试剂是 ,现象是 。
(2)己知FeSO4·7H2O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从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中提取绿矾晶体采用的操作是 。
(3)黄色固体聚合硫酸铁(SPFS)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极易溶于水,作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SPFS可表示成Fex(OH)y(SO4)z·nH2O。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制备流程为:
取5.349g某固体聚合硫酸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到沉淀完全,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8.155g,向上述滤液中加入NH3·H2O,调节溶液pH=6,经过滤、洗涤、干燥得Fe2O3固体2.000 g,确定该固体聚合硫酸铁样品的化学式(写计算过程) 。
【答案】KSCN溶液加入KSCN不变红色滴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降温结晶、过滤Fe25(OH)5(SO4)35·28H2O n(SO42-)=n(BaSO4)=8.155g/233g/mol=0.035 mol, n(Fe2O3)=2.000g/160 g/mol=0.0125 mol,n(Fe3+)=2n(Fe2O3)= 0.025 mol,根据电荷守恒得: n(OH-)=3n(Fe3+)—2 n(SO42-)=3×0.025mol—2×0.035 mol=0.005 mol。n(H2O)=[5.349g—m(SO42-)—m(Fe3+)—m(OH-)]/M(H2O)=(5.349g-0.035mol×96g/mol—0.025mol×56g/mol—0.005 mol×17g/mol)18g/mol=0.028mol。n(Fe3+): n(OH-): n(SO42-): n(H2O) =0.025 mol: 0.005 mol: 0.035 mol: 0.028mol =25 : 5 : 35 : 28。所以化学式为Fe25(OH)5(SO4)35·28H2O。
【解析】试题分析:(1)①绿矾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遇KSCN变红色,因此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证明完全没有被氧化;②酸性KMnO4可氧化亚铁离子,但不与铁离子反应,若溶液的紫色不退去,证明已完全被氧化;
(2)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从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中提取绿矾晶体采用的操作是降温结晶、过滤。
(3)白色沉淀8.155g是硫酸钡,物质的量是8.155g÷233g/mol=0.035mol,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2g÷160g/mol=0.0125mol,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根据电荷守恒得:n(OH-)=3n(Fe3+)-2 n(SO42-)="0.005" mol,所以晶体中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5.349g-0.025mol×56g/mol-0.035mol×96g/mol-0.005mol×17g/mol18g/mol5.349g-0.025mol×56g/mol-0.035mol×96g/mol-0.005mol×17g/mol18g/mol=0.028mol,所以铁离子、氢氧根、硫酸根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025mol:0.005mol:0.035mol:0.028mol=25:5:35:28,因此化学式为Fe25(OH)5(SO4)35·28H2O,
考点:考查离子检验、物质制备以及化学式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