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 MB
- 2021-04-28 发布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4
必修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解析
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丙河段水温开始低于
0
℃
,出现结冰现象,可能出现凌汛,
C
项正确。
典例
1
读图
A
和图
B
,回答下题。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图
B
,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
甲附近河段
B.
乙附近河段
C.
丙附近河段
D.
丁附近河段
√
思考:
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
答案
河流名称;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各河段水温差异。
典例
2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
“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
3
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
3
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
~
(2)
题。
(1)
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
更新速度快
B.
水位变化大
C.
含沙量较低
D.
水源易污染
√
解析
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
3
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
C
正确。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
A
、
B
、
D
错误。
(2)
下列关于三眼井说法正确的是
A.
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
涌泉出水口在
Ⅰ
潭潭底
C.
Ⅱ
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
Ⅲ
潭用于淘米洗菜
√
解析
根据材
料
,
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
,
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
,
A
错误
;
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
Ⅰ
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
B
正确;
Ⅱ
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
C
错误;
Ⅲ
潭用于洗衣,
D
错误。
思考:
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
答案
位于云南,降水较多;井与河较近,水体互相补给明显;井水来源为地下涌泉;三眼井用途不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由轻到重;由图知,三眼井的井口高度不同。
典例
3
《大真探
——
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图
1
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
2
为
“
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
。完成
(1)
~
(2)
题。
(1)
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大气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
解析
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
A
错误;
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
D
错误;
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
B
错误;
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
C
。
解析
获取淡水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图
2
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
14
时前后,选择
C
。
(2)
据图
2
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
时前后
B.6
时前后
C.14
时前后
D.18
时前后
√
思考:
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
答案
由于温室效应,膜下气温高于膜上;装置取水原理是:海水蒸发,在塑料薄膜处遇冷,水汽凝结,在集水器上方形成
“
降水
”
。
解析
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
②④
时段时洞庭湖补给长江。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典例
4
下图为
“
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①
乙之前
②
乙到丙
③
丙到丁
④
丁之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之前时段、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甲之前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逐渐增多,水位上涨变快;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
B
正确。
(2)
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A.
甲之前
B.
甲
→
乙
C.
乙
→
丙
D.
丙
→
丁
√
思考:
你在解答上题组时调用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解题技巧?
答案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两条曲线相交处水量收支平衡,以交点来划分涨落过程
(
技巧
)
。
典例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苏德沼泽位于南苏丹中部低地,是白尼罗河及其支流的汇流地区。
分析苏德沼泽形成的原因。
答案
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水流速缓慢,排水不畅;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5
~
10
月为雨季,降水集中;位于河流交汇处,雨季河水泛滥,易成沼泽。
思考:
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答案
水平衡原理;沼泽形成的条件。
典例
6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
图
2
为图
1
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
全年水位高
(
全年水位在
3m
以上
)
;高水位在冬季
(6
至
7
月
)
,低水位在夏季
(12
月至次年
1
月
)
;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思考:
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描述和分析?
答案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及变化幅度;水位变化的原因即水量变化的原因,从河流补给方式、湿地调蓄作用两方面分析。
典例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34
年,纽芬兰渔场由西欧航海家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为纽芬兰渔场赢得了
“
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
”
的美名,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供应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现今纽芬兰渔场已成为历史,但中国各版本地理教科书中,仍将其标明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纽芬兰渔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
分析纽芬兰渔场曾经有
“
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
”
现象的原因。
答案
沿海为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流速变慢,营养物质汇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大河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饵料;开发历史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
(2)
描述圣劳伦斯河的水文特征并说明成因。
答案
地处湿润气候区,流量较大;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含沙量小;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纬度高,有结冰期;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秋末和初春有凌汛现象等。
思考:
对于以上两个小题,你想从哪些方面描述和分析?
答案
(1)
从渔场的形成条件分析,即浅海、径流、洋流等。
(2)
水文特征应该从水量、含沙量、汛期、冰期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应结合图示信息分析。
典例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并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北亚三大河流年平均流量表
河流
河口年平均流量
(m
3
/s)
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
(%)
冬
(12
~次年
2
月
)
春
(3
~
5
月
)
夏
(6
~
8
月
)
秋
(9
~
11
月
)
鄂毕河
12 700
8
36
37
19
叶尼塞河
19 800
6
51
22
21
勒拿河
17 000
3
37
34
26
(1)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
叶尼塞河
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
(
河床比降大
)
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2)
简述表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及主要原因。
答案
春夏季径流量较大;秋冬季径流量较小。
春季多冰雪融水补给,夏季降水集中;秋季降水少;冬季降雪,不会形成地表径流。
思考:
对于上面两个小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
答案
(1)
地形
→
流速
→
侵蚀或堆积强度
→
含沙量大小。
(2)
从季节角度描述其极值的共性特点;从补给角度分析成因。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4
必修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13-2中国地2021-04-28 09:35:5879页
- 高考同期声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2021-04-27 14:04:2514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4-27 12:18:1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25 21:21:21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5 16:37:58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