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58 KB
- 2021-04-28 发布
章末综合提升
网络构建
核心点拨
结合单元网络把握其内在联系的同时,运用“一、二、三、四”法把握重点内容:
一个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两个影响: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个计算:地方时、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昼夜长短的计算。
四个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
1.从试题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典例展示 下图中PQ为晨昏线,阴影区域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相邻两经线间的经度差为30°。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此图表示南半球,那么北京时间为( )
A.0时 B.8时
C.16时 D.23时
(2)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那么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东部平原正值玉米收获的季节
B.巴西高原草木繁茂
C.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东非高原
D.尼罗河正值汛期
思维过程
标准答案 (1)C (2)D
方法总结 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设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指向性”,为解答问题提供具有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要素、过程、原因等限制性要求,这是设问信息最重要的表现。
从设问中获取信息首先要搜索设问中心词,必要时可采用记号标志法(如添加着重号、下划线或圈划等)来提醒围绕中心和要求作答;其次是审定条件限定词,依据其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运用,并寻求答题思路,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限定词,进一步提炼、筛选,形成符合题意的简明答案。
2.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的能力
典例展示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思维过程
标准答案 (1)西 6 (2)北 60°E (3)11
方法总结 综合信息的解读是在充分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对材料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分析,把握它们内在联系的整合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迅速地实现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其前提必须是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要有扎实的掌握,对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有系统的构建。
要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仅要用到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解读信息的地理视角和方法。要注意因地制宜解决地理问题的观点,将空间上的地理现象放到一定的时间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动态地去研究地理问题。尤其是人文事象更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分析。
相关文档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4-28 10:28:394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27 13:33:472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27 09:53:5912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25 20:17:1419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25 19:16:091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3-1自然2021-04-20 19:24:1915页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4-19 16:21:4310页
-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2021-04-17 23:25:184页
-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壳物2021-04-17 17:21:136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4-17 15:07: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