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 MB
- 2021-04-28 发布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
命题人:龙超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23日,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倘若对美国出口中国的第二大出口物——大豆也采取同样措施,将对美国农民产生重大影响。南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也是大豆主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约20%至25%。据此完成1~3题。
1.中国之所以能够留有后手,是因为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国主要进口南美的大豆,原因是南美大豆比美国大豆( )
A. 品质好 B. 价格低 C. 产量高 D. 上市早
2.美国与巴西比较,关于大豆生长期的长短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 长——热量 B. 短——气温 C. 短——降水 D. 长——光照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 技术力量较雄厚 B. 气候条件较优越 C. 后备土地资源较丰富 D. 劳动力较充足
服务外包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团队来承接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的一种管理模式。下表是三个国家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潜力对比表(数字越大,潜力越大)。读表完成4~5题。
因素 国家
甲
爱尔兰
加拿大
语言
4
5
5
政府支持
5
4
3
人力资源
5
3
3
基础设施
2
4
5
教育体系
4
4
5
工资成本
5
3
1
4.下列说法与甲国最吻合的是( )
A.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服务业比重比加拿大高 D. 基础设施完善
5.甲国吸引服务外包产业迁入的最大优势是( )
A. 消费市场广阔 B. 自然资源丰富 C. 交通便利 D. 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下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 甲--华北平原 B. 乙--内蒙古高原 C. 丙--塔里木盆地 D. 丁--黄土高原
7.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 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 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 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 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8.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四种户型。读图完成9~11题。
9.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5月下旬,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如果以一天中房间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可能需要滞留多长时间( )
A. 一个星期 B. 十天 C. 半个月 D. 一个月
下左图为利用GIS技术制作的我国某地区的经济林木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经济林木可能是( )
A.柑橘 B.枇杷 C.苹果 D.荔枝
13.下表中的栅格是记录 A 区域的海拔高度(单位:m),据此判断该河段的流向是( )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北向南,再由西北向东南 D.由北向南,再由东北向西南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A. 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 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
C. 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 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15.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
A. 地形与大气环流 B. 纬度与大气环流 C. 纬度与地形 D. 人类活动
2017年6月21日,在海拔4600多米的扎日南木错西北角、距离县城30千米处新发现了大量候鸟繁殖栖息,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局部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 该湖( )
A. 为淡水湖 B. 东西最长距离小于70km
C. 为风蚀洼地湖 D. 甲河在入湖河流中输沙量最大
17. 最可能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这些候鸟来源地最可能的是( )
A. 南亚和东南亚 B. 西伯利亚 C. 西欧 D. 中国东北
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是我国唯一一条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读“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 额尔齐斯河( )
A.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 参与海陆间循环
C. 自北向南流动 D. 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20. 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植被 C. 洋流 D. 土壤
21. 各国提出对额尔齐斯河进行梯级开发,有利于( )
①调节河流径流量 ②改变流域气候类型 ③促进旅游业发展 ④根治流域内污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大巴山地形崎岖,限制了南北两侧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2017年12月6日,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连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让“蜀道难”成为了历史。读图完成22~24题。
22. 西成高铁穿越了( )
A. 地势第二、第三阶梯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C. 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D.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23. 西成高铁的开通,对“蜀道难”变为“蜀道不再难”的主要影响是( )
A. 推动了成都附近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B. 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C. 促进区域间物资调配和经济协同发展 D. 利于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24. 西成高铁开通当日,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 )
A. 剑门关日出时影子朝西南 B. 汉中附近河流结冰封冻
C. 成都附近许多太阳能电站 D. 西安地区草木枯黄凋零
读我国荔枝分布图,完成25~26题。
25.影响荔枝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26.四川省合江县是我国荔枝分布的最北界,这里能够生长荔枝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B. 地形封闭,冬季气温高
C. 滨临长江,水源充足 D.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章丘素有“铁匠之乡”之美誉,曾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的章丘,境内人口为73万,约有38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2018年2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渐受冷落的章丘铁锅受到关注。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近6000倍,生产的铁锅和库存被“抢光”,一时间,章丘“无锅”。据此完成27~29题。
27.近几十年来,促进章丘手工铁锅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 B. 铁矿丰富,原料充足
C. 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 D. 政策支持,财政补贴高
28.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少铁匠艺人 B. 机械化生产锅具的冲击
C. 锅具品质下降 D. 传统技艺的缺失
29.针对章丘“无锅”现象,合理的对策是( )
A. 提高章丘铁锅价格,降低公众购买愿望 B. 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
C. 加强培训更多铁匠,提高产量 D. 改进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30~32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30.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 甲类型 B. 乙类型 C. 丙类型 D. 以上都是
31.紧凑型城市应该( )
A. 不划分功能区 B. 鼓励无人汽车 C. 增加立体绿化 D. 杜绝城市扩张
32.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 降低公共空间 B. 加强钟摆式交通 C. 加剧大气污染 D. 保护农业用地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由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发明,他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 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
34.推测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是( )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 C.安装维护费高 D.市场需求不足
2017年7月7日
,港珠澳大桥桥梁海底隧道全线贯通,这被誉为人类史上的超级工程震惊了世界。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通车后,珠海至香港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运3小时以上,缩短至半小时以内,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形成“1小时经济圈”。据悉,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35~37题。
35. 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政治 C.技术 D.经济
36. 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37.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
A. 方便游人观景 B. 抵御地震台风 C. 方便游客休息 D. 利于桥隧转换
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据此完成38~40题。
38.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 )
A. 针叶林、高山苔原 B.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39.图中海拔1800~2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地( )
A. 干旱、寒冷、大风 B. 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
C. 寒冷、贫瘠、大风 D. 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
40.研究发现,近年来图中岳桦林带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该现象表明( )
A. 植被演替停止 B. 苔原带下侵 C. 岳桦林带下侵 D. 岳桦林带上侵
二.综合题(共2个大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育种是指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在兰州相关高校的支持下,河西走廊现已发展成为著名的种子繁育基地。河西走廊又号称“风电走廊”,也是我国发电能力最强的风能基地,但因远距离输电线路未配套及邻省的地方保护等原因,近年来此地大批风电设备闲置,弃风电现象十分严重。
材料二: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50mm,蒸发量却超过3000mm,但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多湖泊,且冬季不结冰。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崎岖的沙漠,最高沙峰必鲁图峰,海拔1609米,相对高度500米,号称“沙漠珠穆期玛”,沙峰上有少量植被分布。“奇峰、秀湖、神泉”等让巴丹吉林成为“中国最美沙漠”。
材料三: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及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1)与东北地区相比,分析河西走廊更有利于玉米育种的优势条件。(6分)
(2)列举走廊育种过程中需要应对的自然灾害及发生的季节。(4分)
(3)针对走廊中部和北部严重的弃风电现象,有人提议在风电基地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说明你是否赞成这一提议并说明理由。(8分)
4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材料二: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三: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4分)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4分)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8分)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原因。(6分)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C
A
D
B
D
D
A
D
D
C
C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A
B
A
C
D
B
D
B
B
A
B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B
C
D
B
D
A
C
D
二、综合题
41.(1)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更大,更利于有机质积累(2分);气候更干燥,种子晾晒条件好,利于保存(2分);兰州等地的专业人才多,育种技术水平高。(2分)
(2) 春秋季节多寒潮,导致低温冻害;(2分)
春季多大风、沙尘(暴)危害。(2分)
(3) 不赞成。(2分)
理由:风力发电设备多建在较干旱(平坦)的荒漠边缘,水资源紧缺,发展其它工业更加剧了缺水(2分);当地生态环境脆弱,高耗能产业多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大量采矿对生态破坏严重,冶炼时产生大量污染(2分);距离市场远,成品运输成本高。(2分)
42.(1)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高;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水流速度较慢,产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沙洲。(2分)
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能力强;河谷拐弯地段风力降低,风力堆积,逐渐形成沙丘。(2分)
(2) 沿河流(河谷)分布。(2分)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2分)
(3)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4)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走向和河谷分布。(2分)
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2分);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