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2 MB
- 2021-04-28 发布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
及STSE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
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
3.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1~100 nm)。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
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
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
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
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关系
【注意】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
(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2.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Al、 S
(2)离子符号:Al3+、S2-、
(3)同位素符号:
(4)化合价符号:Al
+3
2O3、H2S
-2
3.七种图式
(1)化学式:Na2O2、NH4Cl、SiO2
(2)分子式:C2H4、NH3
(3)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
(4)电子式:
(5)结构式:
(6)结构简式:CH3CO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化学与STS
高考试题对STSE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近期发生的
重大事件,要求从化学视角,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二是运用
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STSE创新题有如下几个命题角度:
(1)命题角度一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涉及的内容有:①食品(如食用
油、醋、酱油、盐、食用色素、防腐剂、调味品、添加剂、干燥
剂等)与人体健康;②烟酒与人体健康;③油漆、涂料、装饰材料
中的化学知识;④化妆品与化学知识;⑤药品相关知识;⑥毒品;
⑦饮用水及水溶液;⑧维生素;⑨氟与人体健康;⑩钙与人体健
康等。
(2)命题角度二 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考查点,由此达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重点关
注: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
污染;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导向作用。
①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
因。由于迅速繁殖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使水面呈现蓝色、
红色或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
海湾中出现叫做“赤潮”。
②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③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绿色化学观点:a、开发“原子经济”反应;b、采用无毒、无害的
原料;c、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d、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e、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f、环境友好产品。
④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它们很
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⑤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
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
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
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⑥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我
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⑦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
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使地表温度
上升的现象。
⑧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
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的过程中起催化
作用,从而使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而形成臭氧
空洞。
⑨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如铜、锌、银、铬、镉、镍、
铅、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
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如含铅汽油的使用等会造成铅
污染。
⑩空气质量日报: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
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此基础上,现在许多城市开始发
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
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API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
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3)命题角度三 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
能、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
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
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重点关注:新能源如新型燃料
电池、高能绿色电池等的开发和利用。
(4)命题角度四 化学与材料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源泉,以新型材料为背景考查物质的结构和
性质及化学原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这类试题与化学基本概念
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联系紧密,认真理解好题意就能顺利解答。
【典型例题】
【典例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
B.工业废水可经过“再生”处理,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水
C.硅单质常作为制备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
D. 淘米水中含有淀粉可以直接检测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
尘,污染大气,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错误;B.将工业废水“再生”处
理,把废水变为较为纯净的水,可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
水,故B正确;C.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C错误;
D.碘与淀粉变蓝是指与碘单质与淀粉变蓝,而不是碘的化合物,而
食盐加碘加入的是碘的化合物,故D错误;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典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 示正确的是 ( A )
A.氮气的电子式: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故A正确;
B、镁离子有10个电子,故B错误;C、磷的质子数为15,故C错误;D、
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
考点:基本化学用语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典例3】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
B.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一定为两性氧化物
D.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单质,例如:H2H,故A正
确。由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即为碳元素,故B错
误。二氧化硅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而二氧化硅是酸性
氧化物,故C错误。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D错。
考点:重点考查了对两性氧化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 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B.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
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C.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
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
属钛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油脂属于小分子,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错误;
B、水分子间的氢键较弱,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错误;
C、利用钠的强还原性,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
金属钛,正确;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
于物理变化,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原理
不同,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常识。
【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
7N
B.溴化铵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变式训练】
【典型例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原子的正确
表示方法为:14
7N,故A错误;B、溴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溴离子都
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溴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 ,
故B错误;C、氮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
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D、
间硝基甲苯中,硝基和甲基位于苯环的间为碳原子上,其结构简式为: ,
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结构简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元素符
号等的相关知识。
【变式训练3】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有错的是 ( A )
A. 氧化性酸:HNO3、H3PO4、HClO4 B. 干燥剂:碱石灰、硅胶、无水氯化钙
C. 酸性氧化物:SiO2、Cl2O、CrO3 D. 危险化学品:天然气、金属钠、氯酸钾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A、比氢离子氧化性强的含氧酸,其酸根里的中心原子处于较高的
价态。反应中比氢离子易得电子。常见的氧化性酸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硝
酸、亚硝酸及氯、溴、碘的含氧酸,H3PO4不是氧化性酸,A项错误;B、碱石
灰、硅胶、无水氯化钙都可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B项正确;C、SiO2、Cl2O、
CrO3都是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D、天然气、金属钠易燃,氯酸钾易爆炸,
都属于危险化学品,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