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1-04-28 发布
南康三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第一次大考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H:1 N:14 P:31 S:32 I:127
一、选择题(共 48 分)
1.下列图片所示内容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2.下列反应的热效应形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反应 B.氯化铵晶体与 Ba(OH)2·8H2O 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
3.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g)△H=-QkJ·mol—1(Q>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条件下,2molSO2 和 1molO2 所具有的能量小于 2molSO3 所具有的能量
B.将 2molSO2 和 1molO2 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 QkJ
C.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如将一定量 SO2 和 O2 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 QkJ,则此过程中有
2molSO2 被氧化
4. 2016 年冬季,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国内电力行业和供暖部门引
进先进脱硫工艺以减少污染。目前脱硫工艺涉及的主要反应有:①H2S(g)+
3
2
O2(g)===SO2(g)+H2O(g) ΔH1 ②S(g)+O2(g)===SO2(g) ΔH2 ③S(g)+
H2(g)===H2S(g) ΔH3
则“2H2(g)+O2(g)===2H2O(g) ΔH4”中ΔH4 的正确表达式为( )
A.ΔH4=2
3
(ΔH1+ΔH2-ΔH3) B.ΔH4=2(ΔH1-ΔH2+ΔH3)
C.ΔH4=(ΔH1-ΔH2+ΔH3) D.ΔH4=3
2
ΔH1-2(ΔH2-ΔH3)
5. 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红棕色的 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 SO3 的反应
C.由 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6. 在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X 气体和 2mol Y 气体,发生如下
反应:X(g)+2Y(g)
⇌
3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
变化
C.容器内 X、Y、Z 的浓度之比为 1:2:3 D.单位时间消耗 0.1 mol X 同时
生成 0.3 mol Z
7. 有 X、Y、Z 三种气体,取 X 和 Y 按 1:1 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反
应:X + 2Y = 2Z ,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
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 5:4,则 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
A. 70% B. 40% C. 50% D. 80%
8. 根据下图中的两个图象,选出符合题意的反应方程式
A. X+2Y Z H >0
B. X+2Y Z H <0
C. 5X+3Y 4Z H <0
D. X+2Y 3Z H <0
9.已知某温度下:
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1,恒温、恒容且容积相同的两
个密闭容器 A、B,A 中通入 1 mol N2、3 mol H2,B 中通入 0.5 mol N2、1.5 mol
H2,反应一段时间后,A、B 中均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 中放热 92.4 kJ B.B 中放热 46.2 kJ
C.A 中热量变化值大于 B 中的 2 倍 D.A 中热量变化值等于 B 中的 2 倍
10.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 I2(g)+H2(g)
⇌
2HI(g)△H=﹣9.48kJ/mol
(Ⅱ) I2(s)+H2(g)
⇌
2HI(g)△H=+26.48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g I2(g)中通入 2g H2(g),反应放热 9.48kJ
B.1mol 固态碘与 1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 l7.00kJ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反应(Ⅰ) 拆开 1mol I﹣I 键与 1mol H﹣H 键需要的总能量小于拆开 2mol
H﹣I 键需要的总能量
11. 一定条件下将 2mol SO2 和 2mol SO3 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
生反应:2SO2+O2
⇌
2SO3,平衡时 SO3 为 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
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 SO3 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 n 的是( )
A.2molSO2+1molO2 B.2molSO2+1molO2+2molSO3
C.4molSO2+1molO2 D.3molSO2+0.5molO2+1molSO3
12.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 1molCl﹣,ClOx(x=1,2,3,4)的能
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e 是 ClO3
﹣
B.b→a+c 反应的活化能为 60kJ•mol﹣1
C.a,b,c,d,e 中 c 最稳定
D.b→a+d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ClO﹣(aq)═ClO3
﹣(aq)+2Cl
﹣(aq)△H=﹣116kJ•mol﹣1
13. 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发生水解反应(已知水解反应为
吸热反应)的瞬
时速率(v)如下
表.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
A.a=6.00
B.不同温度时,
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
需的时间相同
C.b<318.2
D.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 可能不变
14. 下列两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有关△H 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NaOH(aq)+ H2SO4(浓)═ Na2SO4(aq)+H2O(l)△H1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2
②CH4(g)+2O2(g)═CO2(g)+2H2O(g)△H3
CH4(g)+2O2(g)═CO2(g)+2H2O(l)△H4.
A.△H1>△H2;△H3<△H4 B.△H1>△H2;△H3>△H4
C.△H1=△H2;△H3<△H4 D.△H1<△H2;△H3>△H4
15. 用 CH4 催化还原 NO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 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2=﹣1160kJ•mol﹣1.
已知 NO、NO2 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17 倍,16g 甲烷和该混
合气完全反应生成 N2、CO2、H2O(g)放出 1042.8kJ 的热量,则△H1 是( )
A.﹣867kJ•mol﹣1 B.﹣574kJ•mol﹣1 C.﹣691.2kJ•mol﹣1 D . ﹣
925.6kJ•mol﹣1
16. 把下列四种 X 溶液分别加入盛有 10mL 2mol•L﹣1 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
50mL,此时,X 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60 3.00 2.40 1.80
328.2 9.00 7.50 a 4.50
b 2.16 1.80 1.44 1.08
A.10℃20 mL 3 moL•L﹣1 的 X 溶液 B.10℃10 mL 2 moL•L﹣1 的 X 溶液
C.20℃10 mL 5 moL•L﹣1 的 X 溶液 D.20℃30 mL 2 moL•L﹣1 的 X 溶液
二、填空题(共 52 分)
17(4 分).对于 A(?)+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
条件,请回答:
(1)A 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 A 为 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 n=3 时,A 为 态.
(3)若 A 为固态,增大压强,C 的组分含量减少,则 n .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热反应.
18(4 分).对于反应 3X(g)+Y(g)⇌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
条件则生成 Z 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 ; (2)增大容器容积: ;
(3)移走部分 Z: ; (4)加入催化剂: ;
19.(12 分)①已知 0.4mol 液态肼(N2H4)和足量 H2O2 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时放出 256.65kJ 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已知化学方程式:H2(g)+O2(g)= H2O(g),该反应的活化
能为 167.2kJ/mol,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409.0kJ/mol,写出该逆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已知白磷(P4)和 PCl3 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的化学键的键能
(KJ/mol):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写出 1mol 白磷完全反应生
成 PCl3(s)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④已知 S(s)+O2(g)⇌SO2(g) 当有 4N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 297.23kJ 的热
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⑤常温常压下,1 克 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时,放出 Q kJ 的热量.写出
CH4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6 1L1mol/LH2SO4 溶液与 2L1mol/L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 114.6kJ 的热量,
写出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0.(5 分)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图 1 转
化: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正)=k(正)c(顺)和 v(逆)=k(逆)c
(反),k(正)和 k(逆)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回
答下列问题:
(1)已知:T1 温度下,k(正)=0.006s﹣1,k(逆)=0.002s﹣1,该温度下反应
达平衡时,C(反﹣1,2﹣二甲基环丙烷):C(顺﹣1,2﹣二甲基环丙烷)= ;
该反应的活化能 Ea(正)小于 Ea(逆),则△H 0(填“小于”“等于”或
“大于”).
(2)T2 温度下,图 2 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填曲线编号)
21(6 分).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 5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0.4mol SO2 和 0.2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当 5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容器
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 0.7 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O2、SO3 三者的浓度之比为 2:1:2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3 的物质的量不再变
化
e.SO2 的生成速率和 SO3 的生成速率相等
(2)反应达平衡时 SO2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SO2 的转化率 .
22.(10 分)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他们
只利用 Cu、Fe、Al 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1、2 mol•L﹣1、18.4 mol•L
﹣1).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
表:常温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 2mol/L﹣1 硫酸于
试管中;
② .
反应速率:Al>Fe,Cu
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
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3)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该实验中不
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 .
23.(11 分)(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量筒、
________________。
(2)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_次,量取反应物时,
取 50 mL 0.50 mol·L-1 的盐酸,还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50 mL 0.50 mol·L-1 NaOH 溶液 B.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
C.1.0 g NaOH 固体
(3)把温度为 15.0 ℃,浓度为 0.5 mol·L-1 的酸溶液和 0.55 mol·L-1 的碱溶
液各 50 mL 混合(溶液密度均为 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 ·g-1 ·℃
-1,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反应物 起始温度 t1/℃ 终止温度
t2/℃ 中和热
HCl+NaOH 15.0 18.4 ΔH1
HCl+NH3·H2O 15.0 18.1 ΔH2
忽略实验仪器的比热容及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Q=________(写出计算公式);
ΔH=________。(已知溶液密度均为 1 g/cm3)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②写出 HCl+
NH3·H2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