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50 KB
- 2021-04-28 发布
有机反应的条件与类型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油脂能够发生的反应有( D )
①皂化反应 ②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使溴水褪色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 ⑥加成反应
A.仅①⑤ B.仅①②③④
C.仅①④⑤⑥ D.全部
解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酯化反应、硝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
B.乙醇生成溴乙烷和乙烯生成溴乙烷的反应类型相同
C.用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D.蛋白质、淀粉、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乙醇生成溴乙烷属于取代反应,而乙烯生成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B错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C错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相同物质的量的乙醇与乙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C.生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该过程属于热化学转化
D.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解析:聚乙烯中没有双键,无法加成。
4.下列关于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就是高分子的链节
B.缩聚反应的产物只有高分子
C.聚乙烯具有热塑性
D.1 mol 水解后只能与1 mol NaOH反应
解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称为单体,A不正确;缩聚反应除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化合物,B不正确;聚乙烯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热塑性,C正确;1 mol 含有n mol酯基,完全水解需n mol NaOH,D不正确。
5.以一氯乙烷为原料设计合成的方案中,最简便的流程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的顺序正确的是( B )
A.取代—取代—消去
B.消去—加成—取代—取代
C.消去—加成—消去
D.消去—加成—缩聚
解析:以一氯乙烷为原料合成的流程为CH3CH2ClCH2
CH2CH2BrCH2BrCH2OHCH2OH,经消去—加成—取代—取代四步完成,B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氯乙烯、聚乙烯都是不饱和烃
B.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氯乙烯制取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l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氯乙烯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而聚乙烯为饱和烃,A项错误;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B项错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但聚乙烯的结构单元为—CH2—CH2—,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7.合成导电高分子化合物PPV的反应为
++2n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PPV是聚苯乙炔
B.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C.PPV与聚苯乙烯的最小结构单元组成相同
D.1 mol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反应
解析:聚苯乙炔为,A不正确;该反应是缩聚反应,还有小分子HI生成,B正确;PPV最小结构单元为,而聚苯乙烯最小结构单元为,不相同,C不正确;1 mol 最多可以与5 mol H2发生反应,D不正确。
8.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属于应用缩聚反应制取高聚物的是( D )
A.单体CH2CH2制高聚物�CH2—CH2�
B.单体与CH2CH—CHCH2制高聚物
C.单体CH2CH—CH3制高聚物
D.单体CH2OHCH2OH与制高聚物
解析:A、B、C中均为加聚反应;D中因存在—OH、—COOH,故发生缩聚反应。
9.有机物结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以下事实中,不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 )
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B.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C.乙酸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而乙醇不能
D.苯硝化反应一般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解析: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是因为乙烯具有碳碳双键,是官能团的性质而非原子间影响所致;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是因为苯环的存在增大了甲基的活性,使其易被氧化;乙酸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而乙醇不能,是因为羰基的存在增大了羟基的活性,使其易电离出H+;苯硝化反应一般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是因为甲基的存在增大了苯环的活性,使其易生成多硝基取代物。
10.如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是取代反应
解析:反应①是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反应,反应②为乙烯的加聚反应,反应③是氧化反应,反应④⑥是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反应⑤⑦为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11.一种常见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流程如下:
请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
B: ;
C: ;
D: ;
E: ;
F: 。
解析:逆向推导是合成题最大的特点之一,从流程图可以分析出F是,C是 HO—CH2—CH2—OH,其他物质逆推也很容易。
答案:CH2CH2
12.气态烃A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生成B,B在人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①的反应类型是 。
(2)向试管中加入2 mL 10%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 硫酸铜溶液,振荡后加入2 mL 10% B溶液,加热。写出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从元素质量比,可以推断有机物A的最简式为CH2,和H2O反应生成CH3CH2OH,推知A为CH2CH2,B是葡萄糖。反应①为加成反应,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受热得到Cu2O砖红色沉淀。
答案:(1)加成反应
(2)产生砖红色沉淀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13.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1 mol NaOH 或2 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
(2)B的化学名称为 。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 。
(5)G的分子式为 。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 的L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 、
。
解析:(1)由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即4个H只有一种状态,所以结构简式为,即。
(2)由B的分子式与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1∶1知,结构简式为,名称为2-丙醇或异丙醇。
(3)由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 1 mol NaOH 反应或2 mol Na反应,则说明有一个酚羟基与一个醇羟基,且在对位,所以D为,所以反应为+
+H2O。
(4)E与F的反应为C12H18O3+C3H5ClO+KOHC15H22O4+KCl+H2O,为取代
反应。
(5)由图中G知,分子式为C18H31NO4。
(6)L为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1 mol L与
2 mol Na2CO3反应,则有2个酚羟基。则L的结构简式可能为、、、、、,共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是、。
答案:(1)
(2)2-丙醇(或异丙醇)
(3)++H2O
(4)取代反应 (5)C18H31NO4
(6)6
14.已知有机化合物A~F存在下列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
(2)反应①类型是 ,已知F的结构中无双键,则F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B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生成银镜,说明A中存在醛基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都存在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
C.将绿豆大小的钠块投入B中,钠块浮于液面上,并有大量气泡产生
D.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乙酸乙酯在下层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葡萄糖,B为CH3CH2OH,E为CH3CH2ONa,D为CH2CH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F为,C为CH3CHO,由以上可知:
(1)C为CH3CHO。
(2)反应①为加成反应,F为。
(3)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4)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将钠投入B中,钠块沉于B的底部,C错;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故乙酸乙酯在上层,D错。
答案:(1)CH3CHO
(2)加成反应 CH2ClCH2Cl
(3)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4)A
15.M是聚合物胶黏剂、涂料等的单体,其一条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及反应条件省略):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④的反应条件是 。
(2)除催化氧化法外,由A得到所需试剂为 。
(3)已知B能发生银镜反应。由反应②、反应③说明:在该条件下,
。
(4)写出结构简式:C ;M 。
(5)D与1-丁醇反应的产物与氯乙烯共聚可提高聚合物性能,写出该共聚物的结构简式: 。
(6)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丁醛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不含羰基 ②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已知:双键碳上连有羟基的结构不稳定。
解析:从题给信息推断
(1)反应①是消去反应,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2)A为,—CHO转化为—COOH,可以用催化氧化,也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但后面—COONH4、—COONa都需加酸转化成—COOH。
(3)反应②是和H2反应,反应③是—CHO和H2反应,条件相同,反应有先后,说明更易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D与1-丁醇反应得到,
再与共聚得到。
(6)丁醛有1个不饱和度,其同分异构体中满足条件①②的可以是、、。
答案:(1)消去反应 浓硫酸,加热
(2)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酸
(3)碳碳双键比羰基易还原
(4)CH2CHCHO
(5)
(6)(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