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 MB
- 2021-04-28 发布
第
2
讲 城市化
-
2
-
-
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
差异
1
.
概念
: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城镇
集聚和城市
范围
不断扩大、
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
2
.
动力
-
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标志
: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
.
世界城市化的
进程
-
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 )
时间变化
: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
S
”
形曲线。
( 2 )
地区差异
: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
C
(
填字母
)
阶段
,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A
或
B
(
填字母
)
阶段。
-
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 1 )
郊区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产物。由于人口急剧扩张
,
导致市区规模扩大
,
城市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内部出现的
,
郊区与市区是连为一体的。
( 2 )
逆城市化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
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逆城市化是由大城市向乡村、小城镇迁移
,
已超越原城市的地域范围。
-
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6
浙江温州二模
)
一般来说
,
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
,
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
,
完成第
1~2
题。
1
.
据材料推断
,
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C
)
A.
东部与
东北
B
.
东部与中部
C.
中部与
西部
D
.
东北与西部
2
.
与中西部相比
,
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
D
)
A.
水资源
丰富
B
.
农业发达
C.
地形平坦
D.
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
-
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
,
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明显
,
我国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
,
城市化弹性系数高
,
需要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C
项正确。第
2
题
,
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
以季风气候为主
,
地形平坦
,
农业发展条件好
,
农业发达
,
水资源丰富
,
这些条件都是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
但由于东部地区人口众多
,
产业过度集中
,
产生众多的城市问题
,
使得城市化弹性系数降低
,D
项正确。
-
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城市化进程的
“S”
形曲线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
,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
,
如下图所示。
-
1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
-
1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4
全国
Ⅱ
卷
,1~2 )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
“
握手楼
”(
下图
)
。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农民建
“
握手楼
”
的直接目的是
(
D
)
A.
吸引外来人口
定居
B
.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
面积
D
.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
.“
握手楼
”
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B
)
A.
居住人口
减少
B
.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
环境恶化
D
.
城区不再扩大
-
1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
,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
,
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此务工
,
城市周边农民自建住房的目的就是为附近务工人员提供相对廉价的居住环境
,
同时当地居民还可提高经济收入。第
2
题
,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拥入使得城市住房紧张
,
同时也促使房价过快增长
,
因此
,
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城市周边房价相对低廉的地方。
-
1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2012
山东卷
,27 )
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1 )
自
1990
年至
2010
年
,
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
答案
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
;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 2 )
指出与贵州省相比
,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与贵州省相比
,
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
,
地理位置优越
;
地势平坦
,
交通便利
;
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
;
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
水平高。
-
1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该题以统计图为载体
,
考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第
(1)
题
,
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要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起步早晚等方面来回答。第
(2)
题
,
江苏省与贵州省相比
,
城市化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交通与经济区位、产业基础等方面回答。
-
1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常考图形之
17
]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
,
展示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示。
-
1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判读方法
]
1
.
读图名
,
定主题
根据图名确定示意图反映的主题
,
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如图
1
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
横坐标表示年份
,
纵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
;
图
2
为某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
,
表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中心与郊区人口密度的大小
;
图
3
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
从图例看主要包括城区范围
,
交通运输点、线等要素的发展变化。
-
1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抓要素
,
看变化
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
可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
,
借用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
,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某城市不同时期地理要素变化曲线图多以距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
,
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城市化要素作为纵坐标
,
用多条曲线反映该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图
2
的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
,
明确表达的要素
,
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如图
3
的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城镇数量、交通线路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
-
2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用原理
,
析特征
根据图中城市化要素的发展变化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如图
1
反映了发达国家
(
英国、美国
)
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
目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发展中国家
(
中国
)
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
但城市化速度较快。从图
2
可以看出
,
在城市发展初期
,
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外迅速减小
;
随着城市发展
,
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
,
最终在距市中心
6~9
千米附近形成人口密度最大的住宅区。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
,
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④
—
③
—
②
—
①
。图
3
表达了某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A—
初期阶段、
B—
加速阶段
(
出现郊区城市化
)
、
C—
成熟阶段
(
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带
)
。
-
2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常考问题
]
1
.
描述城市化的特点。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
一般包括
:
城市人口的变化
,
城市数量、规模的变化
,
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2
.
判断城市化阶段。根据图中的城市化水平及相关特征
,
可以判断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如图
1
中英国、美国
2000
年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
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
2
中
④③②①
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
郊区人口密度逐渐扩大。
3
.
比较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
,
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
发展速度慢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
发展速度快。
-
2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
.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
降低人类活动对
环境
的压力。
3
.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
不
合理
城
市
化
的表现
-
2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7
福建四地六校期中
)
我国东部某城市正在研究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
“
通风廊道
”,
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廊道包括
5
条宽度
500
米以上的主要由该市的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的一级通风廊道。下图为计划中的五条通风廊道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1~3
题。
-
2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图中廊道多为西北
—
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B
)
A.
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
限制
B
.
城市主导风向的变化
C.
城市规划中的街道
走向
D
.
楼层高度变化决定
2
.
通风廊道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
C
)
①
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
②
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③
利于城市住宅区开发
④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
④
D
.
③④
3
.
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
(
A
)
A.
严格控制建筑规模
,
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
拆除一切建筑物
,
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
大力修建城市中的林荫大道
,
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
开挖河湖池沼
,
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
,
扩建人工景点
-
25
-
解析
第
1
题
,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
图中廊道多为西北
—
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
,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第
2
题
,
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
,
使城市空气更加流通
,
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
②
对
;
通风廊道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④
对。第
3
题
,
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严格控制建筑规模
,
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廊道主要是由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一级通风廊道
,
不是拆除一切建筑物
,
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
;
廊道宽度
500
米以上
,
不是城市中的林荫大道
;
廊道主要是利用原有的景点
,
打通关键节点
,
不是开挖河湖池沼
,
扩建人工景点。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 1 )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
建设卫星城
,
开发新区
,
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
( 2 )
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
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
治理城市环境
,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
适当分散污染源
;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
2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16
海南卷
,10~12 )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
,
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
,
计算公式为
:
职住比
=
就业岗位数量
/
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
2015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第
1~3
题。
-
3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相比较而言
,
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C
)
A.
二环与三环
之间
B
.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
之间
D
.
五环与六环之间
2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
,
导致就业人群的
(
B
)
A.
平均居住成本
上升
B
.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
增加
D
.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
.
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
,
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
)
①
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
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
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
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
B.
②
③
C
.
①④
D.
②④
-
3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知
,
职住最为平衡时
,
也就是职住比在
1.00
左右。读图可知
,
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职住比为
0.95~1.00
和
1.00~1.15,
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
C
项。第
2
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北京经济飞速发展
,
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
,
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高
,
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
,
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
,
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
,
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
,
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
B
项。第
3
题
,
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
,
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
,
人口居住在外围
,
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
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
把产业迁移到郊区
,
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
,
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
A
项。
相关文档
- 高考同期声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2021-04-27 14:04:2514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4-27 12:18:1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25 21:21:21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5 16:37:58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