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0 KB
- 2021-04-28 发布
政治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四第 1-6 课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始终贯穿着
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A.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哲学 B.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C.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哲学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反映
2.德国伟大作家歌德有句名言:“诗是成熟的自然,哲学是成熟的理性。”哲学一旦成为生
存智慧的“统帅”, 给予人生的则是一个整个的世界。这是因为 ( )
①哲学总是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②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蕴含着哲学智慧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
“Microwell-seq”,对来自小白鼠近 50 种器官组织的 40 余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
转录组分析,绘制出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这说明 ( )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发挥作用离不开一定物质条件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因此其内容是主观的
③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形态的一种客观反映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事物最终都能为意识所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是人自身生活实践的结果;哲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的一
门学问,由此可知 ( )
A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迥异 B .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
C .世界观就是哲学 D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5.我国宋代存在理学与心学之争。理学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
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心学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对此,下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①两者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两者都把物质与精神看作独立的本源
③两者的观点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 ④两者都是在回答世界的本源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发展顺序的是 ( )
①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②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④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⑤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A.①—④—③ B.①—⑤—③
C.②—④—③ D.①—④—⑤
7.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 ( )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③对它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与发展方向
④它附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天下唯器而已,。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为道之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这一观
点
①物质归结为高度抽象的东西 ②是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
③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④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下列说法中蕴含的哲学观点与之完全一
致的是 ( )
①物是感觉的集合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③理者,气之依也 ④水是万物之本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国学大师季羡林指出: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每当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总是
首先在思想领域找到航标。这是因为 ( )
①思想家、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②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真正的哲学能正确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④真正的哲学能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告
诉我们 (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点 ②要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③时代发展需要一种新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④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致力于科学的“解释世界”, 而且致力于引导人们科学的“改造世
界 ” 。 这 说 明
(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
原则、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验而逐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
果 。 这 表 明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最高水平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属于辩
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是 ( )
①法律制度 ②工作计划 ③生产力水平 ④所有制结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1890 年 9 月 21~22 日)》的信中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由此可见 ( )
A.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
16.2016 年 6 月 22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①“乱作为”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不会为” 否认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不作为” 没有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 否认事物是运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人类会不会反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奴役?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的智能,
他只会辅助人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是因为,人工智能 ( )
①仅仅是对人脑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 ②不具有意识能力
③具有较低的思维水平 ④受技术发展的制约而无法影响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白居易在《暮江吟》中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传达出诗人热爱生命,
热爱自然的情绪。而张九龄在《望月远怀》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则道出了
诗人在清幽的月光下对家人的眷眷情思。由此可见 (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意识在性质上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近年来,神经学家一直致力于揭晓“人类灵魂”之谜,科学家发现宗教意识和灵魂概念
都可能源自大脑更深层次的活动,传统的意识构成基于典型的大脑物理性活动,大脑浮现的
意识则是数十亿个神经网络电刺激下的产物。科学家这一发现印证了 ( )
A.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D.人脑是生产意识的源泉
20.肾上腺素,是人体的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的时候,如兴奋、
恐惧、紧张等,就可能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让人的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瞳孔放
大 , 血 糖 量 升 高 , 减 少 消 化 道 痉 挛 , 从 而 增 强 自 己 的 反 应 速 度 和 力 量 。 材 料 表 明
( )
A.人的情绪调整可使外部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
B.在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上人和其他生命物质毫无相通或相似之处
C.感觉和心理都是人类特有的本能活动
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21.从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来看,下列选项与漫画中“三拍干部”的世界观不一致的是( )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B.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
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 )
A.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属于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 ( )
A.不可知论 机械唯物主义 B.诡辩论 二元论
C.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4.我国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
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 (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规律既能被发现,也能被创造
2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我们一定要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道路、举旗帜体
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②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③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喝上干净水是我国干旱地区农民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我国开展 10 多年来的援建“母亲水窖”活动是将雨水集到水窖储存,配备专用的雨水净化
器,让干旱地区农民喝上干净水。“母亲水窖”的创意 ( )
A.源自人们的科学想像和思维创新
B.说明实践的结果由认识主体决定
C.说明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D.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7.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 B.看到了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C.认为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 D.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28.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十多年前,基因组织测序技术还只是
在实验室中一个人“迷人” 但有昂贵的研究工具。现在,它却已经渐渐步入医疗界,成为一
种 略 显 “ 尖 端 ” 的 诊 断 技 术 , 在 临 床 医 学 中 发 挥 着 作 用 。 这 说 明
( )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④科学在不断颠覆世界中前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
是 它 前 一 步 的 直 接 继 续 。 ” 这 说 明 真 理
(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用幻想的形式表
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
预见。下列对科幻小说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未来的预见只能是幻想
②科幻小说中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科幻小说的创造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
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当今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
物联网等高端科技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黎明,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哲学社会
科学的繁荣。同时,科学技术的合理发展又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规范和引领,依赖于哲学
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
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8 分)
32.2016 年 8 月 22 日至 24 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
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针对扶贫工作,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广大党员干部要“不破楼兰终
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做好扶贫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
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的原因。(10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 年 8 月 16 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这意味着我国将在世界上率先开
展量子通信。
安全的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然而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
安全通信也没有完全实现。从 2008 年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某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大
量的科学实验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并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
量子通信的可能。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不再遥远。
据了解,未来五年,量子科技将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说明科学实验在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0
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
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再靠“刺激政策”提升总需求的套路来促进经济增长。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西医”
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
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当今以及“十三五”期间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
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
即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
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分)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1-5 CDCDD 6-10 ABDAC
11-15 CACDC 16-20 BAABD
21-25 BBDAC 26-30 DBACD
注意:31 题每点 4 分
32、(10 分)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具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
坚强意志,有利于促进贫困问题的解决。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
志,能够鼓舞党员干部的斗志,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
(每点 5 分,共 10 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3、(10 分)
34、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通过科学实验,人类逐步解决了信息安全问题,对信
息传递的认知不断加深。(4 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能够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
离量子通信。(3 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量子科技开展的科学实验获得的理论成果最终将应用于金融、通信
等领域。(3 分)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4. 答案:(12 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观点着我国市场需求结构的
变化,需要“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4 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
效举措,同时未来会给普通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4 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尊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
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采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
的综合疗法,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完善相关政策。(4 分)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中的举措,材料中“市
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材料中“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即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提示要尊
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材料中“‘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
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提示思考正确意识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