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3 KB
- 2021-04-28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练前提示 诗歌就是抒情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如此。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内容和题型之一就是赏析抒情艺术。这种题型在题目中一般有“如何抒情”“抒情特色(方式)”等字眼。答这种题型,要答出抒情方式和情感内涵两个要点。抒情方式指的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如是间接抒情,则一定要答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人、物抒情等具体方式,个别的还涉及对比衬托等手法,然后指明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有的题问“如何抒情的”,且问的是全篇或者词的上片或下片,则还要逐联逐句地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三首(其一)
朱淑真[注]
才过清明春意残,落花飞絮便相关。
衔泥燕子时来去,酿蜜蜂儿自往还。
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
绿槐高柳浓阴合,深院人眠白昼闲。
注 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
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主要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末两联的前三句借景抒情,描写了风雨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藓绿意丛生,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最后一句写出了庭院深深,少有人至,甚至白日入眠的情形。表达出了诗人身处深闺看似闲适实则寂寞无聊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建康
仲 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典故:化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秋景,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清]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虚写,前三句通过想象男子在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而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②侧面描写,表达了对男子的思念之切;③想象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两首诗的抒情方法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王诗借景抒情,诗中有画,注重色彩描写,抒发了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②张诗借景抒情,用拟人写了山色的活跃,借议论直接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①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②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春 梦
岑 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③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注 ①次:途中止宿的处所。②漫:放纵。③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
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戎诗以景烘托怀人之情(或“借景抒情”),极写江畔寒气逼人,江水恣意流淌,声声入耳,竹影临窗,乱月穿户,以环境的寒冷、纷乱烘托羁旅之人心境的纷乱,自然引出羁旅之人梦中怀人的诗行。
②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写季节的更换引起感情的波动。“美人”“湘江”,用典抒情,不点明所思之人为何人,所处之地为何地,使诗歌意境朦胧,情感含蓄蕴藉。
练前提示 意象是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在此有“三考”
:一是找意象,二是析(意象)特点(寓意),三是说作用。找意象题较为容易,但要注意其表述形式为名词或名词化短语。分析特点题固然要联系该意象的传统寓意,更要结合该诗分析出其具体特点。说作用题则要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营造意境和组织诗篇等方面的作用。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声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①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②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注 ①邮:驿站、旅舍。②方寸:指心。
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南初夏的景色。
(2)黄莺,借其“声老”,表明春天已逝;桑叶,写其稀疏,表明初夏来临;梅雨,更体现了江南初夏的季节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诗歌后两联写到“莫愁”“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用: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擅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海棠的美丽。诗人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这就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2)情感: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杪江亭有作[注]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本诗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孤雁”和“千万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这两种景物勾起了诗人的联想,景中寓情。
②“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
③“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
(2)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