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38 KB
- 2021-04-28 发布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主体。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
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
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
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和
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
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
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
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
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
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
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弃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
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把握全文内容,划分全文层次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
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
的句子。
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
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
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
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
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
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
真实性:
1948年11月5日电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
日下午弃城南逃。
一年多时间内
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
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
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
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
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
利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
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二。
• 第一小题: ②句好。
因为:“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
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
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
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
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
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
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
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 ②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
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
有气势。
小结:
•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
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
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
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
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
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
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
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学 以
致 用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卖炭翁》 (16)_2021-04-28 00:23:4210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20-古代诗歌五首_2021-04-28 00:11:5528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第五单元阅读指导2021-04-27 23:05:59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第三单元11台阶习2021-04-27 21:16:1518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沁园春 雪》 (2021-04-27 20:21:5429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2)_鲁2021-04-27 19:17:4579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记承天寺夜游 (182021-04-27 18:03:141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2021-04-27 15:50:1829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沁园春 雪》 (2021-04-27 13:12:5111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大自然的语言 (8)2021-04-27 11:15:47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