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4-28 发布
2017-2018 学年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命题人:王昌侨 审题人:易中林
考试时间: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Fe:56 C:12 Na:23
第一卷(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为了提高公众认识地球保障发展意识,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下列活动
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
A.加强海底可燃冰、锰结核的探测与开发研究
B.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
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D.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提高居民收入
2、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
树银花;⑦死灰复燃;⑧凿壁偷光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⑤⑦⑧ D.只有③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9.6 g 硫粉与 11.2 g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17.6 g 时,放出 19.12
kJ 热量。则 Fe(s)+S(s)==FeS(s) ∆H=−95.6 kJ·mol−1
B.稀醋酸与 0.1 mol/ L NaOH 溶液反应:H+ (aq)+OH− (aq)==H2O(1) ∆H=−57.3 kJ·mol−1
C.已知 l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 285.6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
方程式:2H2O(1)==2H2(g)+O2(g) ∆H=+285.6 kJ·mol−1
D.已知 2C(s)+O2(g)==2CO(g) ∆H=−221 kJ/mol,则可知 C 的燃烧热∆H=−110.5 kJ/mol
4、已知:C(s,石墨)== C(s,金刚石)∆H=+1.9 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1 mol 石墨比 1 mol 金刚石能量高
B.断裂 l mol 石墨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 1 mol 金刚石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C.若:C(s,石墨) + O2(g) == CO2(g) ∆H1=−393.5 kJ·mol−1
则有:C(s,金刚石)+ O2(g) == CO2(g) ∆H2=−395.4 kJ·mol−1
D.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实现该反应的反应热转变为∆H<0
5、25℃、101 kPa 下:①2Na(s) + O2(g)=Na2O(s) ∆Hl=−414kJ/mol1
2
②2Na(s) + O2(g)=Na2O2(s) ∆H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 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 kPa 下,Na2O2(s) + 2Na(s)=2Na2O(s) ∆H=−317 kJ/mo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1 mol H2SO4(aq)与 1 mol Ba(OH)2(aq)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25℃、101 kPa 时,l mol S 和 2 mol S 的燃烧热相等
C.CO 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 CO2,所以 CO 的燃烧反应
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 kPa 时,l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7、对于 A2 + 3B2 = 2C + D(均为气态物质)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的速率中,最快
的是( )
A.V(A2)= 0.4 mol/(L·s) B.V(D)= 6 mol/(L·min)
C.V(C)= 0.6 mol/(L·s) D.V(B2)= 0.8 mol/(L·s)
8、热化学方程式 C(s) + H2O(g) == CO(g) + Hz(g) ∆H=+131.3 kJ/mol 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 131.3 kJ 能量
B.1 mol 碳和 1 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 131.3 kJ 热量
C.1 mol 固态碳和 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 131.3 kJ
D.1 个固态碳原子和 1 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热 131.1 kJ
9、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的反应:2HI(g) H2(g)+I2(g),
若 C(HI)由 0.1mol/L 降低到 0.07mol/L 需要时间 15 秒,则由 0.07mol/L 降低到 0.05mol/L
需要时间为( )
A.等于 5 B.等于 10 C.大于 10 D.小于 10
10、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是一个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 1 mol H2O(g)时放出的
热量为 Q kJ。若反应过程中破坏 1 mol 氢气中的 H—H 键需消耗能量 Q1kJ,破坏 1 mol 氧气
中的 O=O 键需消耗能量 Q2 k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有 2Ql + Q2=2Q
B.根据能量守恒有 Ql + Q2=Q
C.由水蒸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H=(Q−Q1−Q2) kJ
D.形成 1 mol H—O 键放出的能量为
1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是由于( )
1 22 2
4
Q Q Q kJ
+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
率加快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12、在可逆反应 2A(g) + 3B(g) xC(g) + D(g)中,已知:起始浓度 A 为 5 mol/L,B 为
3 mol/L,C 的反应速率为 0.5 mol/(L·min),2 min 后,测得 D 的浓度为 0.5 mol./L。则关于
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 min 末时,A 和 B 的浓度之比为 5:3 B.x=1
C.2 min 末时,B 的浓度为 1.5 mol/L D. 2 min 末时,A 的消耗浓度为 0.5 mol/L
1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 H2SO4=Na2SO4 + SO2↑ + S↓ + 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14、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的 N2 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达平衡。在此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N2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 2:3
B.N2 的转化率始终为 H2 转化率的 2 倍
C.N2 的转化率始终为 H2 转化率的 1/2
D.达到平衡时,平衡体系的总物质的量与起始时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可为 1:2
15、2SO2(g) + 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 V2O5 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 t1、t2 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 c1、c2,则时间间隔 t1~t2 内,SO3(g)生成的平
均速率为 v=
16、对于反应 2SO2(g) + O2(g) 2SO3(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 5V O
∆
2 1
2 1
c c
t t
−
−
∆
催化剂
A.2 体积 SO2 和足量 O2 反应,必定生成 2 体积 SO3
B.平衡时,SO2 浓度必定等于 O2 浓度的两倍
C.平衡时,SO2 消耗速率必定等于 O2 的生成速率的 2 倍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下降
17、可逆反应 2NO2 2NO+O2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18、已知 N2O4(g) 2NO2(g) ∆H>0,现将 1 mol 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
列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19、化合物 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
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 4~8min 间的平
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 μmol•L-1•min-1 和 2.0 μmol•L-1
B.2.5 μmol•L-1•min-1 和 2.5 μmol•L-1
C.3.0μmol•L-1•min-1 和 3.0 μmol•L-1
D.5.0 μmol•L-1•min-1 和 3.0 μmol•L-1
20、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 Q,已知为了
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 50 mL 8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则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
热量不可能是( )
A.10Q B.5Q~10Q C.大于 10Q D. 5Q
第二卷(60 分)
二、填空题(共 60 分)
21、(12 分)I.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中:
①2H2(g) + O2(g)=2H2O(1) ∆H=−571.6 kJ·mol−1
②CO(g) + O2(g) == CO2(g) ∆H=−283 kJ·mol−1
③C(s) + O2(g) == CO2(g) ∆H=−393.5 kJ·mol−1
④CaCO3 == CaO + CO2 ∆H=+177.7 kJ·mol−1
⑤C(s) + H2O(g) == CO(g) + H2(g) ∆H=−131.3 kJ·mol−1
⑥H+(aq) + OH−(aq) == H2O(1) ∆H=−57.3 kJ·mol−1
⑦ H2SO4(1) + NaOH(1) == Na2SO4(1) + H2O(1) ∆H=−57.3 kJ·mol−1
不正确的有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填序号)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 C 转化为 CO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Ⅱ.由石英砂制取高纯硅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①粗硅的制取:SiO2 + 2C Si(粗) + 2CO↑
②粗硅中 Si 与 Cl2 反应:Si(s) + 2Cl2(g) SiCl4(g) ∆H=−a kJ·mol−1
③制取高纯硅:SiCl4(g) + 2H2(g) Si(s) + 4HCl(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l mol Si 固体中有 2 mol Si—Si 键,1 mol O2 中有 l mol O=O 键,1 mol SiO2 固体
中有 4 mol Si—O 键。
某些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根据化学键数据写出 Si(s)在 O2 中完全燃烧生成 SiO2 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由反应②和另一个反应通过盖斯定律可获得反应③的反应热,则另一个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方程式),若该反应每生成 1 mol 化合物的反
应热∆H=−b kJ·mol−1,则反应③的反应热∆H= kJ·mol−1 (用含 a、b 的代数
式表示)。
22、(12 分)某学习小组拟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来间接测定醋酸的电离热(即 1 mol
CH3COOH 完全电离所吸收的热量),其原理如下:
CH3COOH(1) + OH− (aq) == H2O(1) + CH3COO−1 (aq) ∆H 中和'
H+ (aq) + OH− (aq) == H2O(1) ∆H 中和
CH3COOH(1) == H+ (aq) + CH3COO− (aq) ∆H 电离=∆H 中和' −∆H 中和
其主要过程如下:
(1)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该组同学共设计出以下 3 种测定方案,通过测定
1
2
1
2
1
2
高温
加热
高温
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计算反应热(∆H 中和)
A.测定 50 mL 0.5 mol/L HCl 溶液与 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B.测定 50 mL 0.55 mol/L HCl 溶液与 50 mL 0.5 mol/L NaOH 溶液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C.测定 50 mL 0.5 mol/L HCl 溶液与 50 mL 0.5 mol/L NaOH 溶液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请选出不合理的方案 ;不合理方案的原因是 。
(2)测定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热:该组同学设计出以下 2 种测定方案,通过测
定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来计算反应热(∆H 中和')
A.测定 30 g 冰醋酸与 10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B.测定 50 mL 0.5 mol·L−1 醋酸与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①合理的一组为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有同学认为,用该装置测得的∆H 中和和∆H 中和' 在理论上均偏小,你是否同意该观
点 ,原因是 。
③该同学坚持将环形玻璃搅拌棒去掉而用温度计代替,你认为是否可行 ,原
因是 。
23、(12 分)用 H2O2 和 H2SO4 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 + 2H+(aq) == Cu2+(aq) + H2(g) ∆H=+64.39 kJ·mol−1
2H2O2(1) == 2H2O(1) + O2(g) ∆H=−196.46 kJ·mol−1
2H2(g) + O2(g) ==2H2O(1) ∆H=−571.68 kJ·mol−1
(1)一定量的 H2 完全燃烧生成 H2O(g)放出热量 Q=1143.36 kJ,则 H2 的质量 8 克
(填“大于”、“小于”、“等于”)。
(2)在 H2SO4 溶液中 Cu 与 H2O2 反应生成 Cu2+和 H2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u 与浓 H2SO4 反应也可以制备 CuSO4,请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说出该方法与(3)中获取 CuSO4 相比,较好的方法对应的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浓 HNO3 因见光易产生有色气体而使浓硝酸显黄色,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黄
色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实验室的浓硝酸
应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瓶保存,若已变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
式来恢复无色。
24、(10 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常温下酸的性质时,误把 H2O2 溶液当成酸与 Al2O3 粉末混
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到 MnO2 可作 H2O2 分解的催化剂,那么,A12O3 能否作 H2O2
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 Al2O3 能否作 H2O2 分解的催化剂?
(2)[猜想] ①Al2O3 能作 H2O2 分解的催化剂。
②Al2O3 不能作 H2O2 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
H2O2 溶液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复燃 Al2O3 能加快 H2O2 的分解速率
(4)[结论] Al2O3 能作 H2O2 分解的催化剂。试将(3)中的表格填充完整。
(5)[讨论与反思]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完全证明 Al2O3 在 H2O2 分解中
起了催化作用:还应补充一个探究实验前后 Al2O2 的量是否改变的实验。
实验三:①准确称量 Al2O3 (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
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 ,④ 。
(6)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三可以确定 Al2O3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要证明猜想
Al2O3 能作催化剂,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达到目的,仍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应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探究过程对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4 分)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
展,化石能源大量消耗,人类已经面临较严重的能源危机。为此,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
更多的新能源 显得相当重要。下图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
请回答:
(1)任意列举两项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处理煤的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一种新的处
理方法是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 60%)成分的水溶
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则 X 的
名称是_____。
(4)在煤燃烧前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煤的某种脱硫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微生物脱硫技术。该技术的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是
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但有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如:
俗称大苏打的 Na2S2O3 在酸性条件下就很不稳定,容易变质,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及含碳物质的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的 CO,和 NO 一样,严重污染环境,汽
车尾气就含有较多的这两种有毒物质,它们能缓慢起反应,转化为无毒的物质,为了控制大
气污染,提出建议:①使用催化剂②改变压强③提高温度,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
(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