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24 KB
- 2021-04-28 发布
核心素养测评 十九
农业区位因素与主要农业区
建议用时: 45 分钟
(2019 ·合肥模拟 ) 坛紫菜喜高温,原产于福建沿海海域,经科学
家不断试验,目前坛紫菜已北引至江苏沿海大规模种植。据此完成 1、
2 题。
1. 制约坛紫菜北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2. 与福建相比,江苏种植坛紫菜的优势条件有 ( )
①土壤肥沃 ②生长周期长
③昼夜温差大 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1 选 D,2 选 B。第 1 题,坛紫菜喜高温,原产于福建沿海海
域。福建纬度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热量条件好,适宜坛紫菜的生
长。第 2 题,江苏较福建纬度高,热量条件不如福建,使坛紫菜的生
长周期长,积累的有机质量多;江苏纬度高,昼夜温差较福建大,利
于坛紫菜积蓄更多养分;坛紫菜生长在海水中,与土壤性质无关,降
水对其影响不大。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图中甲县适宜许多花卉生长,素有“万紫
千红花不谢”的美誉。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县就开始发展花卉
产业,近年来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读图完成 3、4 题。
3. 甲县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的美誉,其主要原因是 ( )
A.冬暖夏凉 B.地势低洼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4. 甲县打造花卉生产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优势是 ( )
A.临近县城,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素质低,成本低
C.靠近高铁,交通运输便利
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解析】 3 选 A,4 选 D。第 3 题,甲县位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距冷空气源地较远,且有山岭阻挡,不易受冷空气影响;甲
县地势 ( 海拔) 较高,夏季凉爽,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气
温年较差小,适宜多种花卉的生长,所以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的
美誉。第 4 题,由材料和图示可知,甲县花卉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
富,技术成熟;距沿海城市 ( 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较近,生活水平提
高,消费市场广阔;高铁主要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不适宜发展货
运;花卉种植需要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投入量大,成本较高。
慕尼黑地处德国西南部,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适应可持续
发展的需求,也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在慕尼黑的部分地区,尽可能做
到退耕还绿,构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群落生态环境组合,充分利用
大都市所带来的可能性与机会实行 “直接市场化区” 与 “休闲休养区” ,
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据此
完成 5~7 题。
5. 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 )
A.大量可利用的荒地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6. 德国发展“绿腰带”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保持农业用地
B.满足农民文化休闲
C.美化农村环境
D.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7. 在“绿腰带”地区适合种植 ( )
A.柑橘和水稻 B.蔬菜和玉米
C.小麦和鲜花 D.牧草和马铃薯
【解析】 5 选 B,6 选 A,7 选 D。第 5 题,由材料可知,“绿腰带”项
目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场所,能够发展的
前提应是市场需求,需要有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才能发展。第 6 题,
材料“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说明“绿腰带”项目主要为保持农业用地。“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
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说明在郊区农村实施“绿腰带”项目是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第 7 题,德国南部是大陆性气候,平
均气温 7 月 14~19 ℃,1 月-5 ~1 ℃,年降水量 500~1 000 毫米,
比较适合马铃薯、牧草的种植。
鲁冰花,原产北美南部墨西哥高原,闽南语中称为“路边花”,
每年一到春天,它或开遍田野路旁,或点缀于各种高山植物与岩石之
间。其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元素固定到土壤中。台湾
山地的茶农在种植高山云雾茶时,常常在茶山周边、甚至是茶树附近
种上鲁冰花。据此完成 8、9 题。
8. 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可能不属于鲁冰花生长习性的是 ( )
A.喜光喜热 B.适应性强
C.耐贫瘠 D.根系发达
9. 鲁冰花的根茎和果实都富含蛋白质,是上佳的饲料,被世界多国引
种,引种鲁冰花,最有可能造成以下哪种环境问题 ( )
A.水资源短缺 B.土地退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 8 选 A,9 选 C。第 8 题,根据材料,鲁冰花生长在墨西哥高
原上或台湾的高山上,生长习性应是不喜光喜热。生长在路边、高山
植物与岩石之间,说明适应性强、耐贫瘠、根系发达。第 9 题,该花
适应性强,生命力强,引种到新地区后,可能侵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
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0 ·大同模拟 )2016 年智利取代泰国成为中国第一大新鲜水果
进口来源地。智利西部是海岸山脉,东部是安第斯山,两条山脉之间
的中央山谷成为水果生长的沃土。据此完成 1~3 题。
1. 泰国曾连续多年是我国进口水果最多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
①距离我国近,运输成本低
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丰富
③农业科技发达,生产成本低
④水果种类与我国的互补性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 与泰国水果相比,智利水果在我国具有的竞争优势是 ( )
A.具有反季节供应优势
B.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
C.海洋运输成本低廉
D.能全年供应新鲜水果
3. 智利中央山谷有利于优质水果生产的条件为 ( )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
【解析】 1 选 B,2 选 A,3 选 A。第 1 题,泰国位于东南亚,距离我国
近,水果运输成本低;泰国位于热带,我国多为亚热带和温带,其水
果种类与我国的互补性强,故 ①④正确;泰国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其气候类型远不如我国的复杂多样, 泰国的农业科技也不如我国发达,
故②③错误。第 2 题,与泰国水果相比,智利位于南半球,季节变化
与中国相反,故其水果在我国具有反季节供应优势;在海洋运输成本
方面,由于智利距离我国路途遥远,运费较高;智利劳动力不如泰国
多,劳动力成本比泰国高;智利热量条件不如泰国,不能全年供应新
鲜水果。第 3 题,智利中央山谷位于西部海岸山脉与东部安第斯山这
两条山脉之间,地势较高,起伏较大,且降水较少,水源不充足;智
利中央山谷土壤优势不明显;但山谷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水果中的糖分含量高,水果质量好,成为
该地种植水果的优势条件。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鲜
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 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
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 4、5 题。
4. 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B.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5. 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洪涝 B.土壤
C.霜冻 D.光照
【解析】 4 选 B,5 选 C。第 4 题,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
显著,气候多样,适合多种马铃薯的种植。第 5 题,小春马铃薯的生
长季节是 2 月到 4 月,对其影响最大的是霜冻。
6.(2019 ·潍坊模拟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蒙自市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种植的
早熟葡萄品种第一茬在每年 5、6 月份上市,而通过盖棚、摘心、促花
等措施改变了露天葡萄一年一收的现状,实现了第二茬上市,上市时
间在 11 月份到次年 1 月份。第二茬葡萄产量比第一茬略低,但甜度较
高,经济效益是第一茬的 3 倍左右。进入 11 月份,该地的葡萄主要依
托电商平台销售,快递企业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下
图示意蒙自市所在位置。
(1) 说明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的原因。
(2) 从气候条件说明蒙自市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原因。
(3) 蒙自市第二茬葡萄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兰州, 试解释葡萄到达兰州后
仍然保持新鲜的原因。
(4) 蒙自市农民种植葡萄单位面积年收入比华北产区高,试简述理由。
【解析】 第(1) 题,纬度较低,加之农业技术 ( 盖棚等 ) 的应用,使适合
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为第二茬种植提供了条件;同时第一茬上市早,
也为第二茬留够了生长、 成熟时间。 第(2) 题,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 “气
候条件”“甜度高”。第 (3) 题,注意获取解读信息:兰州距离产地遥
远、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第 (4) 题,一年两收则必然单位面积产量增
大,材料中告知品质好,经济效益高,同时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
华北,则生产成本较低。
答案: (1)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早熟葡萄品种发芽早,
成熟快,收获期早;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采用摘心、促
花等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
(2) 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气温
较低,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
(3) 交通条件改善,快递时间短;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保鲜效果好。
(4) 实现一年两收, 产量大; 第二茬葡萄错季上市, 且当地葡萄品质好,
价格高;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
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作物资料,完成 1~3 题。
指标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 /( 元 / 千克 ) 30 6 4 3
生产成本 /( 元 / 千克 ) 15 3.5 2 1
运费 /( 元 /100 千克×千
米)
5 4 2 3
单位面积产量 / 千克 ·年 500 4 000 800 1 500
1.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两广丘陵 B. 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2. 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 城市空间结构
C.消费市场 D.科技水平
3. 该郊区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将对表中四种农业用地进行征收。征地
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 ( )
A.花卉地 B. 蔬菜地
C.稻米地 D.甘蔗地
【解析】 1 选 A,2 选 C,3 选 B。第 1 题,该区域主要农作物有产于热
带、亚热带的甘蔗,只有两广丘陵符合条件。第 2 题,市场是决定农
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要区位因素。第 3 题,收益越高的土地,征地
补偿标准越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咖啡树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的地区,其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下图
为埃塞俄比亚简图,甲城市以咖啡贸易著称,被称为“咖啡城”。
(1) 简述咖啡原产地的自然优势。
(2) 指出该国咖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3) 分析甲城市成为“咖啡城”优势条件。
(4) 针对甲城市未来发展,有人认为应该扩大咖啡的生产规模。请说出
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 题,埃塞饿比亚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高
原地形,土层深厚,适合咖啡生长;图示区域内部,河湖众多,灌溉
水源充足,所以成为咖啡原产地。第 (2) 题,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种植
园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但劳动力投入量大。第 (3) 题,甲城
市位于咖啡原产地,原料充足;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有铁路
经过,对外交通便利,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广阔,所以成为咖啡城。
第(4) 题,赞同,从有利农业区位分析,并从经济收益角度说明;不赞
同,主要从不利区位分析,并从带来的环境问题补充说明。
答案: (1) 纬度低,热量充足;高原地形,土层深厚;河湖众多,水源
丰富。
(2) 种植园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劳动力需求量大。
(3) 甲城市位于咖啡集中生产区,货源充足;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品质
上乘;对外联系方式多样,交通便利;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4) 赞同。理由:当地生产咖啡的自然条件优越;扩大咖啡生产可促进
区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不赞同。理由:扩大生产势必加大垦荒,破坏草地;可能会造成土地
退化,加剧荒漠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