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 MB
- 2021-04-27 发布
考情概览
·
备考导航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研究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
-
内容探究:
人
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是常考点。重点关注各种人口统计图分析和最新的人口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
-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2014
课标
Ⅰ
,
10
~
11
题,
8
分
2013
课标
Ⅰ
,
7
~
8
题,
8
分
2013
课标
Ⅱ
,
1
~
2
题,
8
分
选择题
形式探究:
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一般在
4
~
8
分,难度系数
0.7
~
0.8
。
热点探究
:二孩、延迟退休、人口红利。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外国文化、中国文化与人口
-
-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2.
掌握:判断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描述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征,并能分析人口时空分布规律;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意义。
3.
应用:能够运用资料、图表等探究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考点一 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
知
识
整
合
]
1
.
世界人口增长
在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
”
形曲线。
2
.
人口自然增长率
(1)
概
念:一定时期内
与
相减的得数。
(2)
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和
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其中
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J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经济基础
生产力
1
.简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关系。
提示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0
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0
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
0
时,人口数量减少。
(2)
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
(
如图中
A
点
)
;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
0
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
(
如图中
B
点
)
。
2
.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一定增长多吗?
提示
不一定。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3
.
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变化趋势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
深
度
解
读
]
1
.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
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
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2)
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
通常为一年内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
“
性别比
”
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
2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
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
男性比重偏高
)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人口增长的特征分析
1
.
(2014·
课标
Ⅰ
,
10
~
11)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如图所示的
①
、
②
、
③
、
④
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
A
.
1910
~
1930
年
B
.
1930
~
1950
年
C
.
1950
~
1970
年
D
.
1970
~
1990
年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题干文字中的核心词语有:
“
①
及其占总人口比
例
”
。
(2)
第
(1)
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
人口增长
②
”
。
(3)
第
(2)
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
多
”“
③
”
等。
移民人数
特征
时段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1)A
(2)C
命题角度二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2
.
(2014·
福建文综,
5
~
6)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
(15
~
64
岁
)
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
1980
~
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
(1)
~
(2)
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2)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A
.人口迁移加剧
B
.劳动力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
第
(1)
题,图中显示
2015
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第
(2)
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
2025
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
答案
(1)D
(2)B
命题角度三 我国的政策与人口增长变化
3
.
(2014·
江苏地理,
17
~
18)
1980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
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1
是
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
2
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
年持续上升
解析
第
(1)
题,由图示可知,
1980
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到
1987
年前后开始持续下降,故
C
项错误。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
0
,所以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故
A
、
D
项错误,
B
项正确。第
(2)
题,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在短期内会有所增加,但从长期来看是波动下降的。故
A
项错误。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会降低,但人口总量还是在增加的。故
B
项错误。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增加,青少年儿童比重增加,可减缓或降低老龄化,故
C
项正确。放开单独二孩,由图示可知,未来
30
年人口出生率总体上是下降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
(1)B
(2)C
【
反思归纳
】
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
1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
(1)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出生率=出生人口
÷
人口总数
×
100%
(3)
死亡率=死亡人口
÷
人口总数
×
100%
2
.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
人口数量增加数=该年人口总数
×
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3
.
n
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
该年人口总数
×
(1
+自然增长率
)
n
(n
为年数
)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
[
知
识
整
合
]
1
.
人口增长模式
人
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正是由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导致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问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图示
模式
高
—
高
—
低
高
—
低
—
高
低
—
低
—
低
增长
状况
速度
慢,波动较大
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
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问题
人口寿命短,死亡率高
人口增长
,少年儿童所占比重
人口增长
、
化严重
具体影响
劳动力缺乏
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造成
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应措施
发展生产力,提高御灾、抗病能力
政策
鼓励
,接纳海外
过快
大
缓慢
人口老龄
劳动力
实行计划生育
生育
移民
【
学法指导
】
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
.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
“
高高低模式
”
(
传统型
)
;工业化初期属于
“
高低高模式
”
(
过渡型
)
;后工业化时期属于
“
低低低模式
”
(
现代型
)
。
2
.
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
“
高
—
低
—
高
”
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
“
三低
”
现代型;发达国家属于
“
三低
”
现代型。
3
.
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高高低
”
高
(>2.5%)
高
(>2.5%)
低
(<1.0%)
“
高低高
”
高
(>2.5%)
低
(<1.5%)
高
(>1.0%)
“
低低低
”
低
(<2.0%)
低
(<1.5%)
低
(<1.0%)
[
深
度
解
读
]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
)
1
.人口金字塔图含义及类型
(1)
人
口金字塔图含义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的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
具体内容如下图
)
(2)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
见下表
)
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类型对比
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
年轻型
(
增长型、扩张型
)
成年型
(
静止型、稳定型
)
老年型
(
缩减型、收缩型
)
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
形状
人口增
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主要原因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代表性国
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日利亚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西欧、北欧的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匈牙利
(3)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
)
、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
(
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
——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
——
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
)
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下图举例说明。
2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
读
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
“
高
—
低
—
高
”
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
“
低
—
低
—
低
”
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
析变化
①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
“
高
—
高
—
低
”
型
→“
高
—
低
—
高
”
型
→“
低
—
低
—
低
”
型转变。
②
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分析
1
.
(
2012·
山东文综,
7
~
8
)
下图为
1982
年和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
.
1982
~
2009
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
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
C
.
1982
年的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的高
D
.
1982
年的
20
~
24
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
2009
年的多
(2)
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表明
25
~
5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审题突破
】
1
.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1)
由图名可知该图反映我国
1982
年和
2009
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问题。
(2)
由图例可知该坐标图左侧为
1982
年人口年龄结构,右侧为
2009
年人口年龄结构。
2
.
分析变化趋势
自
1982
年至
2009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因此造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中
2009
年
25
~
59
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答案
(1)B
(2)B
命题角度二 我国的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2
.
(2015·
福建文综,
7
~
8)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
(1)
~
(2)
题。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
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
A
.
a
方案较合理
B
.
b
方案较合理
C
.
c
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
a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明显小于
c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性别比差别都不大。第
(2)
题,
a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
c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自然增长快。两种方案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
b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分配最为合理,所以三种生育方案中
b
方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D
(2)B
命题角度三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分析
3
.
(
2013·
浙江文综,
9
~
10
)
下图为
1950
~
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完成
(1)
~
(2)
题。
(1)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
1950
~
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
1950
~
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
1990
~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
1950
~
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解析
第
(1)
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
1950
~
2010
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A
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
1950
~
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
B
项错误;
1990
~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项错误;
1950
~
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20
‰
以下上升至
20
‰
以上,
D
项正确。第
(2)
题,通过对
2010
年的
“
三率
”
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
①
是非洲,次高的
②
为亚洲,最低的
④
为欧洲,次低的
③
为北美洲。
答案
(1)D
(2)C
考点三 人口合理容量
[
知
识
整
合
]
1
.
“
人口爆炸
”
(1)
含
义:用来描述
20
世纪出现的
情况,反映近
100
多年来
的现象。
(2)
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世界人口猛增
2
.环境的限制性
——
资源问题
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
显著增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人均消耗量
资源问题的表现
土地资源
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用于
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
正
,甚至趋于
水资源
需求量增大,
及
,导致短缺
森林资源
大面积毁坏导致
,
下降,
加快,
加重,气候反常
限制性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
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人均土地拥有量
农业生产
迅速减少
枯竭
不合理利用
水体污染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耕地沙化
大气污染
良性循环
3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
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分析如下:
概念
强调点
实质
体现
共同点
人口容量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
极限人口
)
一个警戒值
生存
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
(
不确定
)
,故具有不确定性;
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
(
最佳人口
)
一个合理值
发展
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
环境承载力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一个警戒值
生存
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
(
或环境承载力
)
的总体特征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提示
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都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热量
”
。
[
深
度
解
读
]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
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如下表所示: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首要因素,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自然资源与人口容量
1
.
(
2013·
上海地理,
13
~
14
)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回答
(1)
~
(2)
题。
(1)
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
a
×
b/c
,其中
a
为耕地面积,
b
为熟制,
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审题指导
】
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信息
推断结论
“
理论人口容量=
a
×
b/c
,其中耕地面积
a
相同,年人均粮食消费量
c
相
同
”
①②③④
四地理论人口容量取决于
b
四市的
理论人口容量
①
<
②
<
③
<
④
四市中四市位置由北向南依次为
①②③④
我国农作物熟制由北向南增加,熟制
①
<
②
<
③
<
④
熟制
四市水资源状况统计图
①④
(
②③
)
市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
(
小于
)
人均用水总量
答案
(1)D
(2)C
新材料型问题,解答时要注意思维过程
首先是仔细阅读材料,领会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如本题总题干材料中指出
“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
,这就告诉了考生的思维指向
——
区别四个市的人口容量,要考虑四个市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
第二步是认真读图,建立图中的信息与题干信息的有机联系。如第
(1)
题,读图可看出由四个市位置决定的最主要自然条件差异就是
“
热量
”
,与题目中的
“
熟制
”
建立联系,然后根据公式信息来估算理论人口容量大小。
第三步是结合所学知识,验证结论,得出答案。如第
(2)
题,根据所学知识知道,人口容量往往以某种资源为评价标准,本题即为水资源,只要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就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命题角度二 自然环境与环境承载力
2
.
[2011·
北京文综,
36(4)
,
8
分
]
读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8
分
)
解析
绿洲分布特点直接从图中读出;本区域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低。
答案
绿
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5 21:18:21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4 02:22:038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4-20 22:55:522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4-20 00:52:184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19 17:36:245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4-19 17:30:399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洋流及2021-04-19 16:01:1752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2地2021-04-18 01:04:26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4-17 23:11:0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