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50 KB
- 2021-04-27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B. σ键和π键比例为7:1
C. C与O互为等电子体,1 mol O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
D. 已知反应N2O4(l)+2N2H4(l)===3N2(g)+4H2O(l),若该反应中有4 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数目为3NA
2.下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①乙醚的沸点②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③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④水分子在高温下很稳定⑤氢化镁的晶格能高⑥DNA的双螺旋结构⑦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高
A. ④⑥②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⑤⑦
3.化合物中,稀土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3 ,但也有少数的稀土元素可以显示+4价,观察下面四种稀土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显示+4价的稀土元素是
(几种稀土元素的电离能(单位:KJ/mol))
元素
I1
I2
I3
I4
A.Se(钪)
633
1235
2389
7019
B.Y(铱)
616
1181
1980
5963
C.La(镧)
538
1067
1850
4819
D.Ce(铈)
527
1047
1949
3547
A. A B. B C. C D. D
4.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机理为:
H2O2+I-= 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的速率与I-浓度有关
C. v(H2O2)= v(H2O)= v(O2) D.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5.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现有两个体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向甲中加入1mol CO和2 molH2,向乙中加入2 molCO和4molH2, 测得不同温度下C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 0; P1> P2 B. 反应速率B点高于D点
C. A、C两点的平衡常数相同 D. M、L两点中,CH3OH的体积分数相同,且p(M)= 2p(L)
6.298K、1.01×105Pa,O2、S、Se、Te分别与H2化合的反应热数据如图所示。写出Se与H2化合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e(s)+ H2(g) = H2Se(g) ΔH=-242kJ·mol-1
B. Se(s)+ H2(g) = H2Se(g) ΔH=-20kJ·mol-1
C. Se(g)+ H2(g) = H2Se(g) ΔH=+81kJ·mol-1
D. Se(s)+ H2(g) = H2Se(g) ΔH=+81kJ·mol-1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大量MnO4-的水溶液中:NH4+、Fe2+、 SO42-、H+
B. 在pH=12的溶液中:ClO-、SO32-、Na+、K+
C. c(H+)=1.0×10-13 mol·L-1溶液中:CH3COO-、K+、SO42-、Br-
D. 能与铝粉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a+、A13+、CH3COO-、I-
8.已知:,利用下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沸点/℃
密度/(g·)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少量金属钠,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B. 当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117.2℃左右时,收集产物
C. 反应结束,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以分去水层,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 为加快反应,应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一次性全部加入正丁醇中
9.已知乙烯醇不稳定,可自动转化成乙醛:CH2=CH-OH→CH3CHO。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有消去反应、有羟基和羟基之间反应形成“C-O-C”结构),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人写出下列几种:①CH2=CH2 ②③CH3CHO ④⑤CH≡CH,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只有① B. ①⑤ C. ③④ D. ④⑤
10.对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 B. 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至多有8个
C. 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至少有4个 D. 分子中呈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有1个
11.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化合物可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B. 可与浓溴水反应,1 mol M最多消耗4 mol Br2
C. 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加聚、缩聚反应
D. 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 M最多消耗3 mol NaOH
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B. 在含有少量苯酚的苯中加入足量浓溴水,过滤,以除去苯酚
C. 溴苯中少量的乙醇可经过多次水洗、分液后除去
D.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先加NaOH溶液,然后分液除去
13.有A、B、C三种主族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ns1,B元素原子的M层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原子L层的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 A3BC4 B. A2BC4 C. A2BC3 D. A4BC4
14.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c(Na+)>c(HRO3-)+c(RO32-)
B. 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③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
15.25℃时,有下列四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pH=11的氨水
0.1mol/L的盐酸
pH=3的盐酸
0.1mol/L的氨水
A. ①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pH与②相同
B. 等体积①③混合、等体积②④混合所得的溶液都成酸性
C. ①②中分别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的值变小
D. 将20mL的①溶液与10mL的③溶液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则c(NH4+)>c(Cl-)> c(NH3∙H2O)> c(OH-)>c(H+)
16.1 L(标准状况下)某气态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水蒸气在273 ℃、1.01×105 Pa下体积为y L,当冷却至标准状况时体积为x L。下列用x、y表示该烃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 CxHy-2x B. CxHy-x C. CxH2y-2x D. CxHy
17.某一溴代烷的同分异构体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3H7Br B. C4H9Br C. C5H11Br D. C6H13Br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 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4 NA
C. 1 mol丙烯醛分子中含有的双键数为NA
D. 1 mol CH4含有的电子数为NA
19.一种钌(Ru)配合物光敏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X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工作时,光能→化学能→电能
C. 电池工作时,I-在电极Y上得电子
D. 电池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断减少
20.25℃时,Ksp[Mg(OH)2]=10-12,Ksp(MgF2)=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减小
B. 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C. 25℃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 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 25℃时,欲用1L NaF溶液将0.05mol Mg(OH)2完全转化为MgF2,则c(NaF)≥1.1 mol•L-1
二、实验题
21.实验室拟用如下装置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①已知稀硝酸、亚硝酸作为氧化剂时,一般其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
②lg2=0.3
③SO2易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溶解的体积比为1∶40
回答下列问题:
(1)①制取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加入的5g 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当__________________时,将NaHSO3晶体抖入烧瓶中,观察到D瓶及E瓶出现大量沉淀,
②写出D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2)两步反应A中的导气管口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A.前“a”后“b” B.前“a”后“a” C.前“b”后“b” D.前“b”后“a”
(3)实验结果, B中仍澄清透明,C中稍有浑浊,通过手持技术检测B、C溶液中pH变化得到如下图象:
通过理论计算,若C中所有的NO3-被还原,所得溶液冲稀10倍后pH为_______(精确小数点后一位)
(4)结果分析,与实验方案评价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与通入Ba(NO3)2溶液中pH 相差不大,若估测NO3-能将SO2氧化,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得值相差很大,分析其原因是同条件下:稀HNO3的氧化性_____ 稀 HNO2的氧化性(填“强于”或“弱于”或“接近”)。该实验设计在安全方面存在缺陷,请在不增加试剂瓶的前提下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2.(6分)将4molSO2与2mol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2SO2(g)+O2(g)2SO3(g) ,测得平衡时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为5mol,求:
(1)平衡时SO3的浓度;
(2)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BBDBB DCCAC CCAAD ACABD
21. NaHSO3+HC1= NaCl+SO2↑+H2O 制取CO2驱赶装置系统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 E中出现白色沉淀时 SO2+2NO2-+Ba2+=BaSO4↓+2NO C或D(全选或选一个均给分) 依2NO3-+3SO2+2H2O+3Ba2+= 3BaSO4↓+4H+ +2NO计算得到溶液pH= 0.7 弱于 在每个洗气瓶及发生装置的烧瓶增一导管,一端插入溶液中,一端连通大气,平衡气压
22.(共6分)(1) c(SO3)=0.5mol/L (2)K=4 (3)50% (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