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2021-04-27 发布
云南省新平三中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 12 月份考试
高一 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 试时间 9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1.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最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 )
A.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B.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C.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D.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2.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 m 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
为 F 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则
磨石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F-mg)cosθ
B. (F-mg)sinθ
C.μ(F-mg)cosθ
D.μ(F-mg)
3.如图所示,A,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 )
A.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4.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
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
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内表面光滑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甲、乙、丙三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关于这三个球所受弹力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 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 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 甲、乙、丙三球都只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x-t 图象,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出发
B.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出发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D.t2 时刻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6.2012 年 8 月 10 日,在 2012 年伦敦奥运田径男子 200 米决赛中,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 19
秒 32 的成绩卫冕成功,成为历史上首位蝉联男子 100 米和 200 米双项奥运冠军的运动员.下
列关于他在运动中与地球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 t=0 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 x 与速度的平方
v2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刹车过程汽车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
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 s
C. 刹车过程经过 3 s 的位移为 7.5 m
D.t=0 时汽车的速度为 10 m/s
8.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F 时,物体的加速度
为 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为 2F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2,则( )
A.a1=a2 B.a1<a2<2a1
C.a1=2a2 D.a2>2a1
9.一列火车由静止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出站,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不计车厢间间隙距离,
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最前面,他通过测时间估算出第一节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v0,
则第 n 节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
A.nv0 B.n2v0 C. v0 D. 2nv0
10.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 m 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 k 的弹簧上,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用一水平力 F 向右拉弹簧,使物体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g)(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16 分)
11.(多选)图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 x-t 图象.若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 )
A. 甲在 0 到 T1 时间内,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B.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
C.T3 时刻,它们相遇,且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
D. 0 到 T3 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12.(多选)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率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有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D.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
13.已知 a、b、c 三个物体在 0~10 s 时间内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则在 0~10 s 时间内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a、b、c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相等
C.a 的平均速率最大,b 的平均速率小于 c 的平均速率
D.a 的平均速率最大,b、c 的平均速率相等
14.(多选)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长木板放在桌面上,带滑轮的一端要伸出桌边
B. 实验时,要控制小车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 纸带穿过限位孔后应置于复写纸下面
三、实验题(共 2 小题,共 15 分)
15.如图所示为“用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DIS 直接显示物体加速度)探究加
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作为__________,用 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F 关
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16.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以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 M 表示,盘以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 m 表示.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f=50 Hz 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
线与长木板平行.
(2)若已平衡好摩擦,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绳子拉力 FT=________,当 M 与 m
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3)某小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 m 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
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D.用天平测出 m 以及 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 a= 求出
(4)某小组同学保持小车以及车中的砝码质量 M 一定,探究加速度 a 与所受外力 F 的关系时,
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 a-F 关系图象如图所示,①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②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
(5)某小组在操作完全正确且满足(2)中质量关系的情况下,下图为实验时小车在长木板上带
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x1=3.20 cm,x2=4.52 cm、x5=8.42 cm、x6=9.70 cm.则小
车加速度大小 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17.足球以 10 m/s 的水平速度正对着墙壁撞击后,以 9.0 m/s 的速度被反向弹回,球与墙
壁的接触时间是 0.10 s,则:
(1)在与墙壁接触的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
(2)若足球被反弹后做加速度大小为 1.5 m/s2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反弹后 8 s 时球离
墙壁的距离.
18.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试计算:
(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
(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
(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19.木块 A、B 分别重 50 N 和 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夹在 A、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 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400 N/m.A、B、弹簧组成的系统置于水平
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 F=1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 B 上,如下图所示,求力 F 作用后木
块 A、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20.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 θ=37°,并以 v=10 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
送带的 A 端轻轻地放一小物体.若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传送带 A
端到 B 端的距离 L=16 m,则小物体从 A 端运动到 B 端所需的时间为多少?(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
答案
1.C 2.A 3.C 4.C 5.C 6.C 7.D 8.D 9.C 10.D
11.BC 12.BCD 13.AD 14.ACD
15.【答案】 (1)小车总质量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
正比 ②C
16.【答案】(2) M≫m (3)C (4)①没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②不满足
M≫m (5)1.30
17.【答案】(1)190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27 m
【解析】(1)设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 1=10 m/s,末速度 2=-9 m/s,时间
.由加速度公式,有 加速度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
反.故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190 m/s2,方向与原速度相反.
(2)足球从反弹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s
反弹后 8 s 时球离墙壁的距离为: 6 m=27 m.
18.【答案】 (1)4.83 s (2)17.5 m (3)3 m
【解析】 从图象知两车初速度是 v0=0,加速度分别为 a1= = m/s2,a2= = m/s2,
做匀加速运动.
(1)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设乙车运动 t 时间后两车相遇,则甲、乙两位移为 s1=a1(t+2
s)2,s2=a2t2,由于 s1=s2,所以 a1(t+2 s)2=a2t2,代入数据解得 t′=(2-2 ) s(舍去),t=
(2+2 ) s≈4.83 s.
(2)相遇点离出发点的距离
s2=a2t2= × ×4.832m≈17.5 m.
(3)由图可知甲车行驶 t4=4 s 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距离最大,Δs=s 甲-s 乙= ×3×4 m
- ×3×2 m=3 m.
19.【答案】8 N 9 N
【解析】没有施加力 F 时,木块 A、B 受力平衡,所受静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
FA=FB=F 弹=kx=400×0.02 N=8 N
木块 B 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μGB=0.25×60 N=15 N
施加力 F 后,对木块 B 有:F+F 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