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00 KB
- 2021-04-27 发布
第一章 第 2 节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1∶1∶1 比例的是( B )
①F1 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 表现型的比例
③F1 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 表现型的比例
⑤F2 遗传因子组合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解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 遗传因子组合为 YyRr,表现型只有一
种,F1 的配子为 YR、Yr、yR、yr,比例为 1∶1∶1∶1;F1 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合为 YyRr、
Yyrr、yyRr、yyrr 四种,表现型也是四种,比例都是 1∶1∶1∶1。F2 表现型有四种,比例
为 9∶3∶3∶1;F2 遗传因子组合有 9 种,比例为 4∶2∶2∶2∶2∶1∶1∶1∶1。
2.高秆抗病(DDRR)与矮秆感病(ddrr)的小麦相交,得 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 F1 自
交得 F2,从 F2 中选一株矮秆抗病和一株矮秆感病,它们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D )
A.1/16 B.1/2
C.1/8 D.1/3
[解析] 由题知矮秆感病植株一定为纯合子,而 F2 中矮秆抗病基因型为 ddRR(1/3)或
ddRr(2/3)。
3.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
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
型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 4 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 9 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解析] 由题干中已知的性状显隐性和后代表现型高秆∶矮秆=3∶1 得出亲本基因型为
Tt×Tt;由抗病∶感病=3∶1 得出亲本的基因型为 Rr×Rr,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TtRr×TtRr,
它们的基因型相同,其后代中有表现型 4 种,基因型 9 种,亲本可以通过 TTRR×ttrr 和
TTrr×ttRR 两种杂交组合获得。
4.两对基因(A-a 和 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后代的纯
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B )
A.3
4 B.1
4
C. 3
16 D. 1
16
[解析] 根据“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可确定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单
独考虑一对基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所以运用分枝法可得出 Aa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概率是1
2
,
Bb 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概率是1
2
,两对基因综合起来,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概率为1
2
×1
2
=1
4
,
亲本表现型为双显性,双显性纯合子概率是1
4
×1
4
= 1
16
,所以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
率为
1
16
1
4
=1
4
。
5.(2018·山东济宁市高二期末)某植物花色受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
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
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F2 中有白花植株和 4 种红花植株,按
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 5 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 1∶4∶6∶4∶1,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
A.亲本的表现型一定为白色和最红色
B.F2 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占 1/8 或 3/8
C.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用 F1 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每种表现型各占 1/4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
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属于数量遗传。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 F1,
F1 自交得 F2,F2 中有白花植株和 4 种红花植株,有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五种表现型,比例是 1∶4∶6∶4∶1。则亲本的表现型为
AABB 和 aabb 或 AAbb 和 aaBB,A 错误;当亲本为 AABB 和 aabb 时,F2 中与亲本表现型
相同的类型 AABB、aabb 占 1/8,当亲本为 AAbb 和 aaBB 时,F2 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
型 AAbb、aaBB、AaBb 占 3/8,B 正确;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错
误;用 F1 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 4 种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aaBb、aabb,
所以只有 3 种表现型,比例为 1∶2∶1,D 错误。
6.在 F2 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
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B )
A.F1 产生了 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 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必须有足量的 F2 个体
[解析] 在 F1 自交过程中,4 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与 4 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随机结合形
成 16 种合子,其中 9 种合子发育成黄色圆粒,3 种合子发育成黄色皱粒,另 3 种合子发育
成绿色圆粒,1 种合子发育成绿色皱粒,其比例为 9∶3∶3∶1。在豌豆花中,雌配子的数量
远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因此在 F1 的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的数量之间没有对等关系。
保证 F2 中有足够数量的个体是为了提高概率统计的准确性。
7.(2019·南郑中学高一期中)人体肤色的深浅受 A、a 和 B、b 两对基因控制(A、B 控制
深色性状)。基因 A 和 B 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 a 和 b 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
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成正相关,(如:Aabb 和 aaBb 的肤色一致)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 aaBb
C.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的有 1/4
D.与亲代 AaBb 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 3/8
[解析] 结合题意,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 4 个、3 个、
2 个或 1 个,所以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 正确;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肤色最深的孩
子的基因型是 AAB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 aaBb,B 正确;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
同的子女的基因型中应该有三个显性基因,即有 AaBB 和 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
1/4 和 1/8, 所以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的有 1/4+1/8=3/8,C 错误;与亲代 AaBb 皮肤
颜色深浅一样子女的基因型中应该有两个显性基因,即基因型 AaBb 和 aaBB 符合,他们出
现的比例分别是 1/4 和 1/8,则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的有 1/4+1/8=3/8,D 正确。
8.南瓜所结果实中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是两对相对性状,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
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及其
比例如图所示。根据杂交实验的数据,不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C )
A.亲代南瓜乙是杂合子
B.子代南瓜中纯合子占 25%
C.南瓜的白色和盘状是显性性状
D.25%的子代南瓜与亲代南瓜性状不同
[解析] 假设黄色与白色由遗传因子 A、a 控制,球状与盘状由遗传因子 B、b 控制。白
色球状的南瓜甲与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后代出现黄色,且子代中白色与黄色的数量比为
3∶1,故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就黄瓜颜色来说,亲本均为杂合子(Aa),A 正确;亲代为球状
×盘状,子代中球状与盘状的数量比为 1∶1,据此不能判断球状与盘状的显隐性关系,C
错误;若球状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白色球状)×Aabb(白色盘状),
若盘状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白色球状)×AaBb(白色盘状),这两种
情况下,子代南瓜纯合子所占比例均为(1/2)×(1/2)=1/4,B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子代南
瓜中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3∶1∶1,与亲代南瓜性状不同的占(1
+1)/(3+3+1+1)=1/4,D 正确。
9.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 R 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 B、b 对稻瘟病基因的
抗性表达有影响,BB 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 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
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亲本的基因型是 RRBB、rrbb
B.F2 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
3
C.F2 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
9
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 F2 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解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3∶6∶7,该比例是 9∶3∶
3∶1 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RrBb,表现
为弱抗病,由于 BB 使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 RRbb(抗
病)×rrBB(易感病),A 错误;子二代弱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RRBb、RrBb,无纯合子,B 错
误;子二代中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R_bb,且 RRbb∶Rrbb=1∶2,抗病植株自交,RRbb
的后代全部是抗病植株,Rrbb 的后代中,抗病∶易感病=3∶1,因此 F2 的后代中不抗病植
株所占的比例是2
3
×1
4
=1
6
,则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5
6
,C 错误;F2 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rrBB、rrBb、rrbb、RRBB、RrBB,将 rrBB、rrBb、rrbb 与 rrbb 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植株,
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 F2 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D 正确。
10.下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基因是
( A )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而题图中
A—a 与 D—d 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
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 自交,播种所有的 F2,假定所有 F2 植株都能成活,在 F2 植株开
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 F2 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
且 F3 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 F3 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B )
A.1/8 B.3/8
C.1/16 D.3/16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根据分离定律,F2 表现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
感病无芒∶感病有芒=9∶3∶3∶1,若 F2 开花前,把有芒品种拔掉,只有无芒品种,而无
芒品种中抗病和感病的比例为 3∶1,自交其 F3 中感病植株比例为1
2
×1
4
+1
4
=3
8
。
12.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
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D )
A.黑色光滑×白色光滑→18 黑色光滑∶16 白色光滑
B.黑色光滑×白色粗糙→25 黑色粗糙
C.黑色粗糙×白色粗糙→15 黑色粗糙∶7 黑色光滑∶16 白色粗糙∶3 白色光滑
D.黑色粗糙×白色光滑→10 黑色粗糙∶9 黑色光滑∶8 白色粗糙∶11 白色光滑
[解析]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 F1 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
子是否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否自由组合,从而产生 4 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
的配子,因此最佳方法为测交。D 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色粗糙(相当于 F1 的双显)×
白色光滑(双隐性纯合子)→10 黑色粗糙∶9 黑色光滑∶8 白色粗糙∶11 白色光滑(四种表现型
比例接近 1∶1∶1∶1)。
二、非选择题
13.(2019·河池中学高二期末)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
可据此判断,__扁盘形__为显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
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_扁盘形∶长圆形=3∶1__。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
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_两__对
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__自由组合__定律。
(4)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对第(3)小题的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正确,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__AaBb×aabb__,预测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1∶2∶1__。
[解析] (1)根据“以稳定遗传的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
果”,可据此判断,扁盘形对长圆形为显性。
(2)由(1)小题可知,亲本均为纯合子。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亲本
为 AA(扁盘形)×aa(长圆形),子一代为 Aa(扁盘形),子一代自交所得的子二代为 1/4AA(扁
盘形)、2/4Aa(扁盘形)、1/4aa(长圆形),所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扁盘形∶长圆
形=3∶1。
(3)根据“9∶3∶3∶1”的变式,可推知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9(A_B_)∶
6(A_bb、aaB_)∶1aabb。所以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子(aabb)对 F1(AaBb)进行检测。测交子代为 1AaBb(扁盘形)∶
1Aabb(圆球形)∶1aaBb(圆球形)∶1aabb(长圆形),所以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扁盘形∶圆
球形∶长圆形=1∶2∶1。
14.为了研究果蝇眼色(由基因 E、e 控制)和翅形(由基因 B、b 控制)的遗传规律,科研
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
验,结果如图 1。请分析回答:
(1)由实验一可推测出翅形中的显性性状是__卷翅__。F1 卷翅自交后代中,卷翅与长翅
比例接近 2∶1 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型为__BB__的个体致死。
(2)实验二中 F1 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__EeBb__。F1 赤眼卷翅自交所得 F2 表现型比例接近
于__6∶3∶2∶1_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
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如图 2,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研究者指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 d1 和 d2 表示),
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 2 所示。其中 d1d1 和 d2d2 致死,d1d2 不致死,d1 和 d2__不属于__(填
“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__d1、d2 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__。
②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理论上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
例为__3∶1__。
[解析] (1)由实验一 F1 卷翅自交,F2 有卷翅和长翅,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翅形中卷
翅是显性性状;F1 的基因型为 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卷翅)∶Bb(卷翅)∶bb(长
翅)=1∶2∶1,即卷翅∶长翅=3∶1,但实际比例接近 2∶1,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 BB
的卷翅个体致死。
(2)实验二的 F1 赤眼卷翅自交,F2 有四种表现型,说明 F1 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 EeBb。
F1 赤眼卷翅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赤眼卷翅(E_B_)∶赤眼长翅(E_bb)∶紫眼卷翅(eeB_)
∶紫眼长翅(eebb)=9∶3∶3∶1,但由于基因型为 BB 的卷翅个体致死,即 F2 中 1EEBB、2EeBB、
1eeBB 个体死亡,因此,F1 赤眼卷翅自交所得 F2 表现型比例是 6∶3∶2∶1。
(3)①题图中 d1、d2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属于等位基因。②若紫眼卷翅
品系(Bbd1)和赤眼卷翅品系(Bbd2)杂交,由于 B 和 d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紫眼卷翅
品系(Bbd1)产生的配子是 Bd1∶b=1∶1,赤眼卷翅品系(Bbd2)产生的配子是 Bd2∶b=1∶1,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由于 d1d1 和 d2d2 致死,d1d2 不致死,则后代卷翅(BBd1d2、Bbd1、Bbd2)
与长翅(bb)的比例为 3∶1。
15.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 与 a、B 与 b)控制,叶片宽度由一对等
位基因(C 与 c)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 3 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
(A_B_)、粉花(A_bb)和白花(aaB_或 aabb)。下表为某校探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组合
F1 的表现型及比例
紫花
宽叶
粉花
宽叶
白花
宽叶
紫花
窄叶
粉花
窄叶
白花
窄叶
甲 紫花宽叶× 9/32 3/32 4/32 9/32 3/32 4/32
紫花窄叶
乙
紫花宽叶
×白花宽叶 9/16 3/16 0 3/16 1/16 0
丙
粉花宽叶
×粉花窄叶 0 3/8 1/8 0 3/8 1/8
(1)写出甲、乙两个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
甲:__AaBbCc×AaBbcc__;乙:__AABbCc×aaBbCc__。
(2)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让乙组 F1 中的紫花植株自花传粉,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__9__种,其中粉花植株占的比例为__1/8__。
(3)某实验田现有一白花植株,若欲通过一代杂交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
为__粉花__的纯合个体与之杂交。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
够多)
①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aaBB__;
②若杂交后代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aaBb__;
③若杂交后代__全开粉花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aabb__。
[解析] (1)根据表中数据和题干信息可知,甲组中 F1 中紫花∶粉花∶白花=9∶3∶4,
即 A-a 与 B-b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两紫花亲本的基因型均
为 AaBb;由 F1 中宽叶∶窄叶=1∶1 可推出亲本中宽叶和窄叶的基因型为 Cc 和 cc,则甲组
紫花宽叶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紫花窄叶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cc。同理可推知乙组中
紫花宽叶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白花宽叶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丙组中粉花宽叶亲
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粉花窄叶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2)只考虑花色的遗传,乙组产生
的 F1 中的全部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AaBB∶AaBb=1∶2,AaBB 的自交子代中无
粉花植株,AaBb 的自交子代中有粉花植株,占所有后代的比例为 2/3×3/16=1/8。(3)白花
植株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 三种,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只能选择表
现型为粉花的纯合植株(AAbb)与之杂交,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若杂交后代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若
杂交后代全开粉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