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8 MB
- 2021-04-27 发布
第
2
讲 城市化
[2015·
权威预测
]
2015
年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可能以区域图或模式图提供材料,结合生活热点问题,来考查获取有效信息,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阐述事物的能力。题型多为选择题形式。
01
教材基础夯实
一、城市化
1
.
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
2
.
驱动力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
.
衡量指标:
常用
来表示。
①
乡村
②
城镇
③
推力
④
拉力
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意义
(1)
带来了
的变化;
(2)
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
为区域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特别提醒
]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⑥
聚落形态
⑦
社会经济发展
1.
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提示: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
.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曲线。
2
.
阶段和特点
(1)A(
阶段
)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
(2)B(
中期阶段
)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
后期阶段
)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
⑧稍被拉平的“
S”
形
⑩较慢
⑨
初期
⑪
城市化问题
⑫
较高
⑬
趋缓甚至停滞
3
.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
(
填字母
)
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阶段。
[
易错易混
]
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⑭
C
⑮
A
或
B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速度越快吗?
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越高,但并不绝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现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阶段,发展速度已趋缓甚至停滞。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
减少。
(2)
、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
废渣影响城市
。
(4)
出现城市
“
”
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⑯
生物多样性
⑰
水质
⑱
土地质量
⑲
热岛
[
特别提醒
]
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
3.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有什么区别?
提示:
(1)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加速阶段的表现,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阶段的表现。
(2)
再城市化:一些老城市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即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02
核心要点研究
考点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知识必备
1
.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
.地区差异
国家
类型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后果
发达国家
后期
(
饱和期
)
早
缓
高
大
相适
应
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出现
逆城
市化
现象
发展中国家
中期
(
发展期
)
晚
快
低
小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造成
很多
社会
问题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相同点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不同点
成因
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市中心区衰落
所处阶段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化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表现国家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落实体验
1
.
[2013·
山东淄博
]
下图为城市发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如图所示,城市的发展阶段一般为
(
)
A
.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B
.再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城市化
C
.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再城市化
D
.郊区城市化
—
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2)
中心城区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
(
)
A
.城市化
B
.郊区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
解析
】
(1)
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区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区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
(2)
图中中心城区曲线与横坐标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
答案
】
(1)A
(2)C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知识必备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
源
短
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影响
成因
措施
环
境
污
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等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影响
成因
措施
社
会
问
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落实体验
2
.
[2013·
陕西一模
]
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
读图表回答
(1)
~
(2)
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
Y
降水量
(mm)
675.0
644.5
径流总量
(mm)
405
267
地表径流
(mm)
337
96
地下径流
(mm)
68
171
蒸发量
(mm)
270
377.5
(1)
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
XY
的含义分别是
(
)
A
.
①
X
表示城市中心区,
Y
表示郊外平原区
B
.
②
Y
表示城市中心区,
X
表示郊外平原区
C
.
③
Y
表示城市中心区,
X
表示郊外平原区
D
.
④
X
表示城市中心区,
Y
表示郊外平原区
(2)
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
A
.径流总量减少
——
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
.地下水位的上升
——
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
.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
——
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
.降水量减少
——
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
解析
】
(1)
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
X
表示城市中心区,
Y
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
①
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
①
。
(2)
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
【
答案
】
(1)A
(2)C
03
经典考题研究
例
1—
城市化进程
【
典型例题
】
[2013·
安徽文综,
23
~
25]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
~
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
(1)
~
(3)
题。
(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了解意图
】
本题组以安徽
1985
~
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与特点,考查区域城市化与产业发展、人口迁移的关系。
【
获取信息
】
[
提示
]
1.
降低 大 降低 增长
2.
提高
50%
中期
3.
缓慢 劳动力 农业产业链
[
答案
]
(1)B
(2)D
(3)A
【
解题技巧
】
统计图表解读的一般方法:第一步,看清统计图表的基础信息,如图表名称、图例、各坐标轴的含义、坐标轴的增大方向等;第二步,理清统计图表内的点、线、柱状体等符号的含义,这一步必须借助图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加以辨认;第三步,读出数据,描述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差异;第四步,调用相关知识,揭示地理事物时空差异的地理背景。
例
2—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典型例题
】
[2012·
福建文综,
3
~
4]
读图完成
(1)
~
(2)
题。
上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1)
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
了解意图
】
(1)
考查内容:城市化发展过程;考查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考查内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获取信息
】
[
提示
]
1.
低 改革开放 丁
2.
甲 二、三
[
答案
]
(1)D
(2)A
【
特别提醒
】
(1)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有所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
50%
。
(2)
学生应掌握城市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了解目前中国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状况。
04
学科素能培优
基本技能系列
1——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
热考秀
】
[2013·
江苏地理,
5
~
6]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
温带草原带
②
热带雨林带
③
热带草原带
④
热带荒漠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
)
A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
.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
解析
]
(1)
从俄罗斯莫斯科飞往南非比勒陀利亚,依次经过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并未经过热带雨林带。
(2)
非洲是富饶的大陆,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非洲工业化水平低,科技、教育较落后,经济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是,非洲人口增长快,年轻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答案
]
(1)C
(2)A
【
角度说
】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
1.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
(
呈现方式
)
和内容
(
考核重点
)
建立正确的联系
例如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呈现方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等,考核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异规律。只要把握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并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地联系起来。
2.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
认识
”
和
“
说明
”
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如设问中有
“
是什么
”“
为什么
”
等问题,
“
是什么
”
主要是考查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掌握,而
“
为什么
”
则强调如何运用知识,所以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3.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多采用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要运用多种知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只有重视基础并理解其内在联系,将原有平面知识结构提升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才能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05
随堂对点练习
06
限时规范特训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 高考同期声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2021-04-27 14:04:2514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4-27 12:18:1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25 21:21:21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5 16:37:58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