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50 KB
- 2021-04-27 发布
2017-2018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数学
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
1.(5 分)若集合 A={1,3,5,7},B={2,3,4,5},则 A∩B=( )
A..{1,4,7} B.{1,2,3,4,5,7} C.{7} D.{3,5}
2.(5 分)命题“∃x∈R,使得 x2<1”的否定是( )
A.∀x∈R,都有 x2<1 B.∃x∈R,使得 x2≥1
C.∀x∈R,都有 x2≥1 D.∃x∈R,使得 x2>1
3.(5 分)按如程序框图,若输出结果为 170,则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为( )
A.i>5 B.i≥7 C.i>9 D.i≥9
4.(5 分)一个年级有 12 个班,每个班的同学从 1 至 50 排学号,为了交流学习
经验,要求每班学号为 14 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里运用的是(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抽签抽样 D.随机抽样
5.(5 分)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
A.a=b=4 B.a=a+2 C.a﹣1=b+1 D.5=a
6.(5 分)同时抛投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则两枚硬币均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A. B. C. D.1
7.(5 分)利用计算机产生 0~1 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a,则使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
程 x2﹣x+a=0 无实根的概率为( )
A. B. C. D.
8.(5 分)若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α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a 平行
B.a 平行于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C.直线 a 上的点到平面 α 的距离相等
D.α 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 a 成 90°角
9.(5 分)设条件 p:a2+a≠0,条件 q:a≠0; 那么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5 分)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 an=(﹣1) n(3n﹣2),则 a 1+a2+…+a10=
( )
A.15 B.12 C.﹣12 D.﹣15
11.(5 分)当 a>1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y=a﹣x 与 y=logax 的图象为( )
A. B. C .
D.
12.(5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命题“若 x2﹣4x+3=0,则 x=3”的逆否命题是:“若 x≠3,则 x2﹣4x+3≠0”
B.“x>1”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 p 且 q 为假命题,则 p、q 均为假命题
D.命题 p:“∃x∈R 使得 x2+x+1<0”,则¬p:“∀x∈R,均有 x2+x+1≥0”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13.(5 分)若平面上三点 A、B、C 满足| |=3,| |=4,| |=5,则 • +
• + • 的值等于 .
14.(5 分)已知 ,则 的值为 .
15.(5 分)已知总体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 1,3,4,8,a,c,11,
23,53,86,且总体的中位数为 10,则 cos π 的值为 .
16.(5 分)如图所示,分别以 A,B,C 为圆心,在△ABC 内作半径为 2 的扇形
(图中的阴影部分),在△ABC 内任取一点 P,如果点 P 落在阴影内的概率为 ,
那么△ABC 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17 题 10 分,其余 12 分每题)
17.(10 分)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集合 A,函数 g(x)=log2(x+1)
在定义域为[1,3]时的值域为集合 B,U=R.
(1)求(∁UA)∩B;
(2)若 C={x|a≤x≤2a﹣1}且 C⊆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8.(12 分)设 p:实数 x 满足 x 2﹣5ax+6a2 ≤0(a>0),q:实数 x 满足
.
(1)若 a=1,且 p∧q 为真,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2)已知“若 p,则 q”是真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9.(12 分)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 10 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
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
(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
(3)现从乙班这 10 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 173cm 的同学,求身高
为 176cm 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20.(12 分)在△ABC 中,a=3,b=2 ,∠B=2∠A.
(Ⅰ)求 cosA 的值;
(Ⅱ)求 c 的值.
21 .( 12 分 ) 设 p : 关 于 x 的 不 等 式 ax > 1 的 解 集 是 {x|x < 0} ; q : 函 数
的定义域为 R,若 p∨q 是真命题,p∧q 是假命题,求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
22.(12 分)设 O 为坐标原点,点 P 的坐标(x﹣2,x﹣y)
(Ⅰ)在一个盒子中,放有标号为 1,2,3 的三张卡片,现从此盒中有放回地先
后抽到两张卡片的标号分别记为 x,y,求|OP|的最大值,并求事件“|OP|取到最
大值”的概率;
(Ⅱ)若利用计算机随机在[0,3]上先后取两个数分别记为 x,y,求 P 点在第
一象限的概率.
_2017-2018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
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
1.(5 分)若集合 A={1,3,5,7},B={2,3,4,5},则 A∩B=( )
A..{1,4,7} B.{1,2,3,4,5,7} C.{7} D.{3,5}
【分析】由交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 A 和 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可得到所求
集合.
【解答】解:集合 A={1,3,5,7},B={2,3,4,5},
则 A∩B={1,3,5,7}∩{2,3,4,5}={3,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的求法,注意运用定义法,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
础题.
2.(5 分)命题“∃x∈R,使得 x2<1”的否定是( )
A.∀x∈R,都有 x2<1 B.∃x∈R,使得 x2≥1
C.∀x∈R,都有 x2≥1 D.∃x∈R,使得 x2>1
【分析】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命题是特称命题,则否命题的否定是:
∀x∈R,都有 x2≥1,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比较基础.
3.(5 分)按如程序框图,若输出结果为 170,则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为( )
A.i>5 B.i≥7 C.i>9 D.i≥9
【分析】根据输出结果为 170,然后判定 S、i,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当 S、
i 满足条件时,退出循环体,从而得到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
【解答】解:S=0+2=2,i=1+2=3,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
S=2+8=10,i=2+3=5,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
S=10+32=42,i=5+2=7,不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
S=42+128=170,i=7+2=9,满足条件,退出循环体,
故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为 i≥9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到型循环结构,算法和程序框图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
在近两年的新课标地区高考都考查到了,这启示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属于基础
题.
4.(5 分)一个年级有 12 个班,每个班的同学从 1 至 50 排学号,为了交流学习
经验,要求每班学号为 14 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里运用的是(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抽签抽样 D.随机抽样
【分析】学生人数比较多,把每个班级学生从 1 到 50 号编排,要求每班编号为 14
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样选出的样本是具有相同的间隔的样本,是采用系统抽
样的方法.
【解答】解:当总体容量 N 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
要求相等,这时间隔一般为预先制定的,在第 1 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
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
本题中,把每个班级学生从 1 到 50 号编排,
要求每班编号为 14 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
这样选出的样本是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系统抽样,当总体容量 N 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将总体分
成均衡的若干部分即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
样.
5.(5 分)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
A.a=b=4 B.a=a+2 C.a﹣1=b+1 D.5=a
【分析】直接根据赋值语句的格式:变量=表达式 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对于选项 A:一次不能给多个变量赋值,
∴选项 A 错误;
对于选项 C:
不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表达式,
∴选项 C 错误;
对于选项 D:不能把变量的值赋给常数 5,
∴选项 D 错误;
只有选项 B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准确理解赋值语句的功能是解
题的关键,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小.
6.(5 分)同时抛投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则两枚硬币均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A. B. C. D.1
【分析】先列举出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次所有四种等可能的结果,然后
根据概率的概念即可得到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
【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次,
共有正正、反反、正反、反正四种等可能的结果,
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有一种,
∴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先利用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n,
然后找出某事件出现的结果数 m,最后计算 P= .属于基础题.
7.(5 分)利用计算机产生 0~1 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a,则使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
程 x2﹣x+a=0 无实根的概率为(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关键是要找出(0,1)上产生随
机数 a 所对应图形的长度,及事件“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x+a=0 无实根”对
应的图形的长度,并将其代入几何概型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解答】解:∵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x+a=0 无实根,
∴△=1﹣4a<0,
∵0<a<1,
∴ a<1,
∴事件“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x+a=0 无实根”的概率为 P= = .
故选:C.
【点评】几何概型的概率估算公式中的“几何度量”,可以为线段长度、面积、体
积等,而且这个“几何度量”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
8.(5 分)若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α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a 平行
B.a 平行于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C.直线 a 上的点到平面 α 的距离相等
D.α 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 a 成 90°角
【分析】由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α,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间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
四个选项得答案.
【解答】解:若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α,过 a 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 α 相交,则交线
都在 α 内且与 a 平行,故 A 正确;
a 与平面 α 内的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异面,故 B 错误;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可知,直线 a 上的点到平面 α 的距离相等,故 C 正确;
若直线 a 平行于平面 α,平面 α 内与 a 在 α 内射影垂直的直线都与 a 成 90°角,
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是中档题.
9.(5 分)设条件 p:a2+a≠0,条件 q:a≠0; 那么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条件 q:a2+a≠0,即为 a≠0 且 a≠﹣1,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
【解答】解:若 p⇒q 为真命题且 q⇒p 为假命题,则命题 p 是命题 q 的充分不必
要条件;
条件 p:a2+a≠0,即为 a≠0 且 a≠﹣1
故条件 p:a2+a≠0 是条件 q:a≠0;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10.(5 分)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 an=(﹣1) n(3n﹣2),则 a 1+a2+…+a10=
( )
A.15 B.12 C.﹣12 D.﹣15
【分析】通过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数列的每相邻的两项的和为常数,进而
可求解.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 a1+a2=3,a3+a4=3…a9+a10=3
∴a1+a2+…+a10=5×3=15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求和.对于摇摆数列,常用的方法就是隔项取值,
找出规律.
11.(5 分)当 a>1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y=a﹣x 与 y=logax 的图象为( )
A. B. C .
D.
【分析】当 a>1 时,根据函数 y=a﹣x 在 R 上是减函数,而 y=logax 的在(0,+
∞)上是增函数,结合所给的选项可得结论.
【解答】解:当 a>1 时,根据函数 y=a﹣x 在 R 上是减函数,故排除 A、B;
而 y=logax 的在(0,+∞)上是增函数,故排除 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图象特征,属于基础
题.
12.(5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命题“若 x2﹣4x+3=0,则 x=3”的逆否命题是:“若 x≠3,则 x2﹣4x+3≠0”
B.“x>1”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 p 且 q 为假命题,则 p、q 均为假命题
D.命题 p:“∃x∈R 使得 x2+x+1<0”,则¬p:“∀x∈R,均有 x2+x+1≥0”
【分析】由逆否命题的定义知 A 是正确的;x>1|⇒x|>0 成立,但|x|>0 时,x
>1 不一定成立,故 B 是正确的;p 且 q 为假命题,则 p 和 q 至少有一个是假命
题,故 C 不正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故 D 是正确的.
【解答】解:逆否命题是对条件结论都否定,然后原条件作结论,原结论作条件,
则 A 是正确的;
x>1 时,|x|>0 成立,但|x|>0 时,x>1 不一定成立,故 x>1 是|x|>0 的充
分不必要条件,故 B 是正确的;
p 且 q 为假命题,则 p 和 q 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故 C 不正确;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故 D 是正确的.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四种命题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13.(5 分)若平面上三点 A、B、C 满足| |=3,| |=4,| |=5,则 • +
• + • 的值等于 ﹣25 .
【 分 析 】 根 据 + + = 可 得 , =0 , 展 开 可 得
=0,代入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 + + = 可得 =0,
∵| |=3,| |=4,| |=5
=0,
9+16+25+2( • + • + • )=0
∴ .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多注意一些巧妙的转化.
14.(5 分)已知 ,则 的值为 ﹣ .
【分析】原式中的角度变形后,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
出值.
【解答】解:∵cos( +α)= ,
∴cos( ﹣α)=cos[π﹣( +α)]=﹣cos( +α)=﹣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诱导公式是解本题的关
键.
15.(5 分)已知总体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 1,3,4,8,a,c,11,
23,53,86,且总体的中位数为 10,则 cos π 的值为 ﹣ .
【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 a+c 的值,再利用诱导公式计算 cos π 的
值.
【解答】解:根据题意, =10,
∴a+c=20;
∴cos π=cos =cos =﹣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与三角函数求值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16.(5 分)如图所示,分别以 A,B,C 为圆心,在△ABC 内作半径为 2 的扇形
(图中的阴影部分),在△ABC 内任取一点 P,如果点 P 落在阴影内的概率为 ,
那么△ABC 的面积是 6π .
【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几何概型,先试验发生包含的所有事件是三角形的
面积 S,然后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代入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几何概型,
∵试验发生包含的所有事件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S,
阴影部分的面积 S1= π22=2π.
点 P 落在区域 M 内的概率为 P= = .
故 S=6π,
故答案为:6π.
【点评】本题考查几何概型,且把几何概型同几何图形的面积结合起来,几何概
型和古典概型是高中必修中学习的,高考时常以选择和填空出现,有时文科会考
这种类型的解答.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17 题 10 分,其余 12 分每题)
17.(10 分)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集合 A,函数 g(x)=log2(x+1)
在定义域为[1,3]时的值域为集合 B,U=R.
(1)求(∁UA)∩B;
(2)若 C={x|a≤x≤2a﹣1}且 C⊆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分析】(1)求出 A、B,进而可得(∁UA)∩B;
(2)分 C 为空集和 C 不为空集两种情况,可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x﹣1>0,
∴A=(1,+∞),CUA=(﹣∞,1];
∵1≤x≤3
∴2≤x+1≤4
∴1≤log2(x+1)≤2,
B=[1,2];
∴(CUA)∩B={1};…(5 分)
(2)当 a>2a﹣1,即 a<1 时,{x|a≤x≤2a﹣1}=∅,符合题意;
当 a≤2a﹣1,即 a≥1 时,若{x|a≤x≤2a﹣1}⊆[1,2],
则 ,即 ;
综上所述, .…(10 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包含关系的判断及应用,难度
中档.
18.(12 分)设 p:实数 x 满足 x 2﹣5ax+6a2 ≤0(a>0),q:实数 x 满足
.
(1)若 a=1,且 p∧q 为真,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2)已知“若 p,则 q”是真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分析】(1)p:实数 x 满足 x2﹣5ax+6a2≤0(a=1),解得:2≤x≤3.q:实数 x
满足 .解得:2<x≤4.根据 p∧q 为真,即可得出.
(2)p:实数 x 满足 x2﹣5ax+6a2≤0(a>0),解得:2a≤x≤3a.根据“若 p,则
q”是真命题时,则 p⇒q,反之不一定成立.即可得出.
【解答】解:(1)p:实数 x 满足 x2﹣5ax+6a2≤0(a=1),解得:2≤x≤3.
q:实数 x 满足 .解得:2<x≤4.
∵p∧q 为真,∴ ,解得 2<x≤3.
(2)p:实数 x 满足 x2﹣5ax+6a2≤0(a>0),解得:2a≤x≤3a
“若 p,则 q”是真命题时,则 p⇒q,反之不一定成立.
∴ ,解得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
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12 分)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 10 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
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
(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
(3)现从乙班这 10 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 173cm 的同学,求身高
为 176cm 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分析】本题中“茎是百位和十位”,叶是个位,从图中分析出参与运算的数据,
代入相应公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1)由茎叶图可知:甲班身高集中于 160~169 之间,而乙班身高
集中于 170~180 之间.
因此乙班平均身高高于甲班
(2) ,
甲 班 的 样 本 方 差 为
+
(170﹣170) 2+(171﹣170) 2+(179﹣170) 2+(179﹣170) 2+(182﹣170)
2]=57.
(3)设身高为 176cm 的同学被抽中的事件为 A;
从乙班 10 名同学中抽中两名身高不低于 173cm 的同学有:(181,173)(181,
176)
(181,178)(181,179)(179,173)(179,176)(179,178)(178,173)
(178,176)(176,173)共 10 个基本事件,而事件 A 含有 4 个基本事件.∴
.(12 分)
【点评】茎叶图的茎是高位,叶是低位,所以本题中“茎是百位和十位”,叶是个
位,从图中分析出参与运算的数据,代入相应公式即可解答.从茎叶图中提取数
据是利用茎叶图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2 分)在△ABC 中,a=3,b=2 ,∠B=2∠A.
(Ⅰ)求 cosA 的值;
(Ⅱ)求 c 的值.
【分析】( I)由正弦定理得 ,结合二倍角公式及 sinA≠0 即可得
解.
( II)由( I)可求 sinA,又根据∠B=2∠A,可求 cosB,可求 sinB,利用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及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即可得 sinC,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解.
【解答】解:( I)因为 a=3,b=2 ,∠B=2∠A.
所以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 .
故 .
( II)由( I)知 ,
所以 .
又因为∠B=2∠A,
所以 .
所以 .
在△ABC 中, .
所以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
式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21 .( 12 分 ) 设 p : 关 于 x 的 不 等 式 ax > 1 的 解 集 是 {x|x < 0} ; q : 函 数
的定义域为 R,若 p∨q 是真命题,p∧q 是假命题,求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
【分析】p:关于 x 的不等式 ax>1 的解集是{x|x<0},可得 0<a<1.q:函数
的 定 义 域 为 R , a=0 时 不 成 立 , 舍 去 . a ≠ 0 时 , 可 得
,由 p∨q 是真命题,p∧q 是假命题,可得 p 与 q 必然一真一
假.
【解答】解:p:关于 x 的不等式 ax>1 的解集是{x|x<0},∴0<a<1.
q:函数 的定义域为 R,a=0 时不成立,舍去.
a≠0 时,可得 ,解得 .
由 p∨q 是真命题,p∧q 是假命题,可得 p 与 q 必然一真一假.
∴ 或 ,
解得 ,或 a≥1.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或 a≥1.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
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2.(12 分)设 O 为坐标原点,点 P 的坐标(x﹣2,x﹣y)
(Ⅰ)在一个盒子中,放有标号为 1,2,3 的三张卡片,现从此盒中有放回地先
后抽到两张卡片的标号分别记为 x,y,求|OP|的最大值,并求事件“|OP|取到最
大值”的概率;
(Ⅱ)若利用计算机随机在[0,3]上先后取两个数分别记为 x,y,求 P 点在第
一象限的概率.
【分析】(1)记先后抽到的两张卡片的标号为(x,y),列出所有情形,然后分
别求出|OP|的值,从而得到最大值;
(2)求出点 P 落在第一象限所构成区域的面积,然后求出基本事件空间所表示
的区域的面积,计算出二者的比值即可.
【解答】解:(I)记抽到的卡片标号为(x,y),所有的情况分别为,
(x,y)(1,1)(1,2)(1,3)(2,1)(2,2)(2,3)(3,1)(3,2)(3,3)
P (﹣1,(﹣1,(﹣1,(0,1)(0,0)(0, (1,2)(1,1)(1,0)
(x﹣
2,
x﹣y)
0) ﹣1) ﹣2) ﹣1)
|OP| 1 1 0 1 1
共 9 种.由表格可知|OP|的最大值为 …(5 分)
设事件 A 为“|OP|取到最大值”,则满足事件 A 的(x,y)有(1,3),(3,1)两
种情况,
∴ …(7 分)
(II)设事件 B 为“P 点在第一象限”
若 ,其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为 3×3=9,
由题意可得事件 B 满足 ,
即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
其区域面积为
∴ …(12 分)
【点评】本题考查几何概率的求法:首先根据题意将代数关系用面积表示出来,
一般用阴影区域表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
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