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04-27 发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 2 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
产生了新的物质。
(2)知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也能观察到物理变化。
2.科学探究
(1)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2)体会运用证据的规则,寻找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仔细观察确立判断标准,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科学态度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
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3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
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
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
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
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
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
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
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
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
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
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
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
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3
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
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
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
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
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
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空气、2021-04-27 19:28:273页
-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2021-04-27 19:25:245页
- 2020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12)动量、2021-04-27 19:24:4830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周长是多少2021-04-27 19:24:483页
- 2014年秋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3_1_2021-04-27 19:24:242页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虚词易混用2021-04-27 19:23:197页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第六课时2021-04-27 19:20:416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2021-04-27 19:19:4710页
- 人教版物理八下143大气压强WORD教2021-04-27 19:19:404页
-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021-04-27 19:19:1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