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4-27 发布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50分,每题2分,共25题)
1.《百喻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材料中的愚人
①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③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未能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有人因此总结幸福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观点的是( )
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然宽
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儒学作为哲学范畴,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政策为此不断调整,由“普遍一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这表明
①人口状况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②生产方式必须与我国的人口政策相适应
③人口状况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下图所示,S1=S2=S3。由此可见( )
①事物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是事物存在的特殊形态
③行星与太阳之间存在稳定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
④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为了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中央部署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有关实施办法以促进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最大程度地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敢闯敢干的激情。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敢闯敢干才能把主观愿望变成客观现实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中总包含谬误的成分,要对错误持宽容态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林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的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它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原因在于:
①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研学旅行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研学旅行能够检验和拓展课堂教学知识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事物本质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研学旅行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最先预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有望第一次“目睹”黑洞真容。2019年4月10日,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我们在平时阅读科学新闻、科普书籍以及观看科幻电影的时候,看到的根据科学理论推测出来的黑洞的样子,变为了真实的存在。这印证了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③认识发展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④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并且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1.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充分体现了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C.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13.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一首咏夜景的诗:“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两腐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诗中数字从大到小,把夜色写得精美无比,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的位置随意调换,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启示我们要
A.解放思想,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B. 分析条件,实现主次矛盾的转化
C.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注重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发展
14.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
A.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B.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C.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5.2019年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指出:“喜马拉雅山脉将中国同尼泊尔相隔,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中有曲折 ②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
③任何事物发展的状态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④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2019年4月1日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 )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7.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18.有人运用“时间机器”理论进行投资获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投资者先在前者的市场上开展业务、验证发展模式,等待后者的国内市场开始成熟时再杀回来,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前者市场,进而凭经验优势获得套利的机会。从哲学上看,其成功之处在于
①具体分析矛盾,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突破思维定式,摆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善于把握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坚持经验至上,运用既有经验指导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借此强调,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下列诗词所体现的哲理与“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相同的是
①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②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近年被领导人多次引用的古语。领导人多次引用意在强调
①创新能推动社会性质的变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增强创新意识
③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要在创新中推动发展
④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可见,实现创新
①须破除矛盾的同一性②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④须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时代,把为人民谋幸福落到实处,就是要实实在在增加人民的“获得感”。这是基于( )
①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变迁
③人民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方案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进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选择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体现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有人拿你当宝,也有人拿你当草,这是因为你在别人眼里和心里的价值不一样。据此完成24——25小题。
24.山胡萝卜学名密花岩风,俗称山地瓜。在几十年前的农村中,山胡萝卜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野生植物,是田地里出现往往要被拔掉扔了的“草”。现在,因发现其含有消化纤维、胡萝卜素、17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矿物质,山胡萝卜变成了高营养精品的“宝”,收购价高达每斤七十元。这说明
①生活水平提高是山胡萝卜由“草”变“宝”的基础
②“草”或“宝”的关键在于是否是人创造的
③“宝”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④山胡萝卜含有消化纤维等属性是其成为“宝”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同样的物品,有人当“草”,有人当“宝”。由此可见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客观标准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有大幅提升,这将对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更好作用。语文教材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做人做事做到极致就是要做文化。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等因素,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精品力作成为时代话题和时尚先锋;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生产领域,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引导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与品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语文教材修订的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位列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一,创造了国产动画史上的“奇迹”。
在中国,“哪吒闹海”是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改编中大胆加入了当下的时代元素,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影片中的哪吒虽然是魔丸降世,但在父母、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依然可以选择逆天改命,向善向上。“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这是哪吒战胜困难的精神信念,也是中国人尊崇的价值理念。《哪吒》历时三年制作,特效镜头超过1400个,占比达到80%,气势磅礴的对战大场景、30秒一镜到底超长镜头,以及诸多从第一视角出发的视觉奇观,都在IMAX的银幕上给予观众更震撼的体验。
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给了文艺创作丰厚的沃土,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认同与期望则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样一个好时代,在影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影视作品,从历史走来,见证当下,畅想未来,成为文化长河中闪烁的点点繁星。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成功对我国影视创作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三地从区域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新举措。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城市群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其新使命。相比长三角及京津冀,粵港澳政治、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地域间制度多样性、产业互补性给各方合作带来共同利益;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本身地域接近,有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随着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完善,广佛、深莞惠、港珠澳等多个一小时同城生活圈逐步成型。但是粤港澳三地的强势城市都争当龙头,且大湾区的城市群目前定位趋同,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是一大挑战;相比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两种制度、两个特区、三种关税、横琴前海南沙三个自贸区,是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如何破除三地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三地发展仍需不断探索。因此,粵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要学会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赢。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十大流行语的评选,除了要考虑流行程度、语言学价值外,主要基于社会学价值这一原则。《咬文嚼字》主编指出,“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紧扣时代特征,正确反映民情民意,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是我们评选年度流行语坚持的社会学原则。我们评十大流行语,是向社会推广这些词,所以也希望输出正确的价值观。”从社会学价值来看,“退群”的流行,说明民众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关注;“锦鲤”的流行,反映了新时代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巨婴”“杠精”的流行,反映了民众的正确价值观,对负面事件,对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
一、 选择题
1—5 BBBBB
6- --10 BAACB
11- -15 DACAA
16- -20 ACACC
21--25 DBADB
二、 主观题
26.(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的语文教材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修改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这体现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
27.(12分)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影视创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我国影视事业发展。
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影视创作者要对中国影视创作充满信心,努力创作优秀影视作品。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影视创作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我国影视事业的辉煌创造条件。
28.(12分)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互依赖、紧密联系。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粤港澳三地及各城市之间有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差别,存在分歧和竞争。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只有在妥善处理各种分歧、加强交流合作中发掘自身特点,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只有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共赢发展。
29.(14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紧扣时代特征、反映年度社会生活,发挥流行词的导向作用,是社会学价值的重要内容。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学价值要求要正确反映民情民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社会学价值充分考虑了其背后的价值导向,始终倡导正确的价值观。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学价值要求正确反映民情民意,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