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1-04-27 发布
[考案 3] 第三单元 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
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C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欧洲近代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解析] 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
大影响。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
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 C 项。
2.(2020·郑州高二检测)一些外国人翻译《萍洲可谈》时把“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二
字,误译成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得出最早使用指南针的是阿拉伯海船的错误结论。从中可以
得出( B )
A.外国对中国的指南针不理解
B.南宋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
C.阿拉伯人十分推崇中华文化
D.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最先外传
[解析] 材料中的“误译”与阿拉伯海船使用指南针的错误结论,说明此时中国的指南针
已应用于航海之上,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误译”是语言方面的障碍造成的,并非外国人
对指南针不理解,A 项错误;C 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材料并未涉及其他三大发明的外传,无法
得出 D 项。
3.(2020·南昌高二联考)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
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其意在说明中国四大发明( D )
A.对中国社会发展毫无意义
B.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C.有助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D.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A 项表述错误;B 项过于夸大了四大发明对
欧洲的作用,排除;C 项只概括了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对欧洲航海业的作用,不够全面,排除;
D 项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4.(2020·南阳高二段考)约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以应用题集形式写成,全书共
分方田、粟米、衰分(按等级分配物资和税收比例)、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商功(工程的体积
计算)、均输(赋役及税收计算)、盈不足(盈亏问题)、方程、勾股九章。据此分析,该书的编写
主要是为了( C )
A.加强对于广袤国土的统治
B.建立独具特色的数学体系
C.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D.给各级学校配备数学教材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数学。材料“全书共分方田、粟米、衰分(按等级分配物资和
税收比例)、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商功(工程的体积计算)、均输(赋役及税收计算)、盈不足(盈
亏问题)、方程、勾股九章”表明该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故 C 项正
确。
5.(2020·景德镇高二检测)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
名的,其中一座被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 A )
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
B.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现象
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 365.242 5 日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天文学成就。石申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他用赤道坐标记录
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故 A 项正确;B 项是商代的天文学成就,排除;浑仪不是石申制造
的,故排除 C 项;D 项是郭守敬的成就,排除。
6.(2020·广州高二联考)《齐民要术》:“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
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
话体现了( D )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古代农业重视经验(总结)
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解析] 题干中“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的信息表明了神农、尧、舜等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与材料主旨
不符,排除。
7.(2020·长沙高二联考)《诗经》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它
( C )
A.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D.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诗经》的特点。“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意即《诗经》奠定了中国古
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去思考分析。
故选 C 项。
8.(2020·周口高二期末)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艺术手法,《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
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D )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解析]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材
料中“‘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而屈原的心志是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
图强,故 D 项正确。
9.(2020·临沂高二检测)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
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B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解析] 汉赋的特点是辞藻华丽、文辞铺张,“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强调的是“节俭”,故 B 项正确。
10.盛唐诗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
范可循”。这一诗歌风格中成就最大的是( A )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解析]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与材料中“天才极致,似乎没有
任何约束”相符,故 A 项正确;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
史”,被誉为“诗圣”,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均与材料信息不
符,故排除 B、C、D 三项。
11.(2020·安阳高二期末)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
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
说明( D )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化、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呈现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的说法绝对,故 A 项错
误。材料未反映宋代文学商品化、市场化,故 B 项错误。材料说“必求永(柳永)为辞”,但只
是“声传一时”,不能说占据主导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
流传民间”反映了文学平民化、世俗化,故 D 项正确。
12.元朝文人张鸣善《咏雪》中称:“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
你!难道是国家祥瑞?”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 )
A.语言通俗,形式活泼 B.借物抒怀,辞藻华美
C.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D.音节和谐,风格浪漫
[解析] 题干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故 A 项正确。元曲很少有华丽辞藻,故 B 项错误;元曲
形式活泼,而不是结构严谨,故 C 项错误;元曲通俗、贴近现实生活而不是风格浪漫,故 D
项错误。
13.(2020·南阳六校高二期末)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
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小说
( A )
A.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
B.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
C.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
D.开创了章回体小说先河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根据材料,宋代话本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
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文学朝着平民化趋势发展,A 项正确;B 项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的主旨,排除 C 项;D 项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
14.(2020·贵阳高二检测)明清时代,大量以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
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C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 随着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市民阶层扩大,对通俗文学
的需求扩大,C 项符合题意。
15.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位的本
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属于“排在第二位”的著作是( C )
A.《三国演义》 B.《聊斋志异》
C.《西游记》 D.《水浒传》
[解析] 《三国演义》《水浒传》文中没有妖魔鬼怪,故 A、D 两项错误;《聊斋志异》不
属于明清四大长篇小说,故 B 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有大量的妖魔鬼怪,象征着现实生活
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西游记》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之一,故 C 项正确。
16.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作了一
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
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D )
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
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 《三国演义》将对时代有贡献的曹操视为“奸雄”,表明该书深受儒家正统思想
的影响,故 D 项符合题意。
17.(2020·孝感七校高二期末)2017 年 11 月,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关于甲骨文,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C )
A.它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
B.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忆
C.它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
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
[解析] 本题考查甲骨文。根据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原始史
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当时的占
卜记录,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 A 项错误;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卜辞,不能反映夏朝的情
况,且只反映商代的部分史实,不是完整记忆,故 B 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
文字且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故 C 项正确;魏晋以前书法为自发阶段,故 D 项错误。
18.(2020·威海高二检测)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究备、风格
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
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唐代( A )
A.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B.草书否定楷书的法度、规范
C.书法完全满足了当时人的审美需求
D.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从材料可以看出,楷书严格推崇法度,而草书特别
强调情趣,突出了唐朝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故选 A 项。
19.(2020·许昌高二期末)宋代书画创作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
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D )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解析] 材料中“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及不同阶层各有所爱,表明人们精神生
活丰富,故 D 项正确。市场成熟含义广,而材料中“书画创作”只是一个方面,故 A 项错误;
材料不能得出 B、C 两项。
20.郑板桥喜欢画兰。观察下幅郑板桥的兰画,它主要反映了郑板桥( A )
画中题诗:
东风昨夜发灵芽,
一片青葱一片花。
盎植盆栽殊可笑,
青山是我外婆家。
A.清华淡泊 B.桀骜不驯
C.物我两忘 D.高风亮节
[解析] 兰花是花中君子,清香淡雅,与文人君子的清淡名利相似,故 A 项正确。
21.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B )
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书法以点画和结构
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 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
自由 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国书画主要体现了文人阶层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活的反
映,排除④。故选 B 项。
22.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主
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出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C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剧的精华
[解析] 元代文人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满腔才
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兴盛。故选 C 项。
23.(2020·天津南开中学高二期末)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
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
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根源是( D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志趣的变化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更加通俗、
更符合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艺术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而像昆曲这类的高雅的艺术形式,因其
不够通俗、不符合市民文化需求而逐渐没落,故 D 项正确;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不是根源,
排除 A 项;统治阶层志趣的变化无法真正左右艺术的发展变化,故 B 项错误;随着文化的不
断发展,民众的文化水平应该是提升的,且这一点也不是根源,故排除 C 项。
24.(2020·大同高二期末)京剧研究学者刘彦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
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
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 )
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众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解析] 根据“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京剧产生的重
要前提是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皆包含在 A 项中。
25.(2020·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检测)有学者针对京剧提出:“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
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
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B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 A 项错误;依
据材料“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
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知京剧是经各种声腔融合而推陈出新的产物,故 B 项正
确;材料只是叙述了京剧的形成,并没有反映其地位,故 C 项错误;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
的成熟,故 D 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6 分,第 27 小题 18 分,第 28 小题 16 分,
共计 50 分)
26.(2020·荆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
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
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
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
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
展。
——《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
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
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
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
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
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
咎也。”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6 分)
[解析] 据材料一信息“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
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
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
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等概括。
[答案] 原因: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
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6 分)
[解析] 据材料二信息“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
惯和藏书方式”“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故印刷愈便,
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等逐项概括。
[答案] 影响: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
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6 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4 分)
[解析] 要从科技进步的进步性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回答。
[答案] 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能给
人类自身带来消极影响;只有正确地对待科技应用,才能趋利避害。(4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亦可)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
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
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
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
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
面,使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
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
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
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
主要因素。(7 分)
[解析] 本问中的“特点”从材料一中概括即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原因从经济、
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答案] 特点: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创作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百花争艳,
空前繁荣。因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选官制度的促进和
教育的发展等。(7 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7 分)
[解析] 本问中的“特点”从材料二中概括即可;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从经济、政治、
思想等方面分析。
[答案] 特点: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数量浩繁;深受读者喜爱;崛起过程艰难。原因: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
应市民阶层的需要。(7 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 分)
[解析] 根据前两问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进行概括。
[答案]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
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学发展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4 分)
28.(2020·南京高二学情检测)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
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
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 1598 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
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
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
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妓私奔到你跟前,又不曾央媒人将你来
说骗。你要走,也由得你,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也,那希图你
这一点。”
——摘自冯梦龙《挂枝儿》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冯梦龙《黄山谜》
材料三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
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
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
因。(4 分)
[解析] 依据材料一中“喜好劲歌狂舞”到“浅吟低唱”并结合所学从思想上对理学出
现以及戏曲出现等角度综合分析。
[答案] 原因:理学的兴起,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戏曲等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4
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8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私议朝政者……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淡,略无顾
忌”“又不是红拂妓私奔到你跟前,又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
的信息从抨击君主专制、择偶自由以及追求平等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明
清之际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时代特征回答即可。
[答案] 现象:非议朝政,抨击君主;张扬个性,自主择偶;否定礼教,追求平等。(4 分)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腐朽;理学占主导地位等。(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
其有何意义?(4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并
结合所学从人文意识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史学研究范围扩大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依据:人文意识的觉醒。意义:拓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4 分)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82021-04-26 02:07:0811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12021-04-26 01:45:5415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我是什么》2021-04-25 15:14:23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92021-04-22 19:08:28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42021-04-21 18:51:56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2021-04-21 16:34:54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12021-04-21 14:37:49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32021-04-21 00:25:1011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572021-04-20 19:11:26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42021-04-20 13:38:3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