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4-27 发布
高二物理考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1-3章 )、选修:3-3、3-5;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9题只有一选项,10-12题有多个选项)
1、人们在运动时穿着运动鞋感觉更加舒适,其物理学原理是( )
A.减小了脚落地时的动量 B.减小了脚落地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量
C.缩短了运动中脚落地的缓冲时间 D.延长了运动中脚落地的缓冲时间
2、如图,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连着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3、汽车刹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的汽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8t﹣t2(m),则该汽车在前5s内经过的路程为( )
A.14m B.15m C.16m D.17m
4、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为F,当它们的夹角变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2F B. C. D.
5、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此时速度为v,则( )
A.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B.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C.物体下落时速度为 D.物体下落时速度为
6、重为G=10N的物体,放于倾角α=37°的固定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力F1、F2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已知F1=5N,F2=2N,如图,现撤去F2,则此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 )
A.0 B.1 N C.2 N D.4 N
7、放射性同位素钍Th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Rn,其衰变方程为Th→Rn+xα+yβ,其中
A. x=1,y=3 B. x=2,y=3 C. x=3,y=1 D. x=3,y=2
8、如图所示,将一定的物块P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方向固定不动,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方向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B置于光滑有挡板的30°斜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拉A使其沿斜面缓慢向上运动,直到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在此过程中,A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有一竖直挡板,重为G的光滑小球静止时,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N1,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N2,则( )
A. FN1= Gsinθ B. FN1= Gtanθ
C. FN2=G/cosθ D.FN2=G/sinθ
11、图示是质点甲和乙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已知甲、乙在t=10s时相遇,则( )
A.在0﹣10s内,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在t=0时刻,甲、乙处于同一位置
C.在t=4s时刻,甲、乙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在0﹣5s内,甲在前,乙在后
12、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
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
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
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二、实验题(共16分)
1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D、E、F七个计数点进行研究, 这七个计数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照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s,A点到D点的距离是 cm,D点到G点的距离是 cm;
(2)通过测量不难发现,(sBC﹣sAB)与(sCD﹣sBC)、与(sDE﹣sCD)、…基本相等.这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拖动纸带的小车做的是 运动;
(3)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后,可以求得加速度的a = m/s2;
(4)还可以求出,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 = m/s.
14、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以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
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
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2)图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三、计算题(共36分)
15、(6分)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2 ,若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时0.7s后才能做出反应,进行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汽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
16、(10分)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在一起,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的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为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未拉A时,C受到B的作用力F的大小;
(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umin
17、(10分)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m=1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3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M=2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会立即与C粘在一起运动.求在以后的运动中:
①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v1为多大?
②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p是多少?
18、(10分)如图所示,一端开口的U形管内由水银柱封闭有一段空气柱,大气压强为75cmHg,当封闭气体温度为27℃时空气柱长为10cm,左、右两管液面相平,求:当封闭气体温度上升到多少℃时,空气柱长为12cm?
物理答案
一、选择:1、D 2、C 3、C 4、 B 5、B 6、A 7、D 8、D 9、C
10、BC 11、AD 12、AB
二、实验
13、(1)0.1 (2)4.14 (3)6.48 (4)匀加速直线
(5)0.260 (6)0.126 (以上误差在0.02范围内均可)
14、(1)D (2)F
三、计算
15、解: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匀速运动的位移X1=vt=14m,刹车时位移X2=V2/2a=25m,
所以汽车之间距离至少为X=X1+X2=39m
16、解:(1)对C受力分析,2Fcos300=mg, F=
(2)当C恰好着地时,对C受力分析有:
2Fcos600=mg,F=mg
保持静止,对B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有:
17、解:(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取向右为正方向,由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得:
(m+m)v=(m+m+M)v1
代入数据解得:v1=1.5m/s
(2)B、C碰撞时,B、C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两者的速度为v0,则:
mv=(m+M)v0
代入数据解得:v0=1m/s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P,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EP=(m+M)v02+mv2﹣(m+m+M)v12
代入解得为:EP=1.5J.
18、解: P0=75cmHg,l0=10cm,T0=300K; P=79cmHg,l=12cm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0sl0/T0=Psl/T,
T=379.2K =106.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