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4-27 发布
2020-2021 年高三物理单元同步提升训练:综合训练一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计 24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处于 n=5 能级的氢原子,自发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辐射 20 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B.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 E=mc2,其中 E 是物体以光速 c 运动时的动能
C. 234
90 Th → 234
91 Pa + 0
1 e 是钍核( )的 β 衰变方程,衰变过程会伴随着 γ 射线产生
D. 高速运动
的
α 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414171
2781HeNO+n
【答案】C
【解析】A.根据 2
5C =10 可知,一群处于 n=5 能级态的氢原子,自发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最多能够辐射
10 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能方程的意义可知,在质能方程 E=mc2 中,其中 E 是质量为 m 的物体对应的能量值,不是以光速
c 运动时的动能。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以及核反应的特点可知, → + 是钍核( )的 β 衰变方
程,衰变过程会伴随着 γ 射线产生。故 C 符合题意;
D.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4 14 17 1
2 7 8 1He N O+ H .故 D 不符合
题意。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呈线性关系
B.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矿石,经过两个半衰期,它的总质量仅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
C.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其核子就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就越稳定
D. 卢瑟福通过分析 α 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
【答案】D
【解析】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故 A 错误;
B.放射性矿石经过两个半衰期,该放射性物质总质量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但还生成了其它的物质,总质
量大于原来的四分之一,故 B 错误;
C.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不是结合能),其核子就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就越稳定,故 C 错误;
D.卢瑟福通过分析 α 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故 D 正确。
3.如图所示,纸面内有一环形线圈,线圈中通入顺时针方向的环形电流,在线圈内部放入一小段通电导线,
导线与线圈共面,且通过导线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一小段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正确
的是( )
A. 垂直导线向右
B. 垂直导线向左
C. 垂直导线向外
D. 垂直导线向内
【答案】B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电流受到
的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导线向左。故 B 正确,ACD 错误。
4.(2020 年江苏卷)如图所示,两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1B 和 2B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金属圆环的直径与
两磁场的边界重合。下列变化会在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感应电流的是( )
A. 同时增大 减小
B. 同时减小 增大
C. 同时以相同的变化率增大 和
D. 同时以相同的变化率减小 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B.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感应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楞次定律可知,圆环中的净
磁通量变化为向里磁通量减少或者向外的磁通量增多,A 错误,B 正确。
CD.同时以相同的变化率增大 B1 和 B2,或同时以相同的变化率较小 B1 和 B2,两个磁场的磁通量总保持大
小相同,所以总磁通量为 0,不会产生感应电流,CD 错误。
故选 B。
5. (2020 年全国 III 卷)“嫦娥四号”探测器于 2019 年 1 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前曾绕月球飞行,
某段时间可认为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月球半径的 K 倍。已知地球半径 R 是月球半径的 P 倍,
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 Q 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
( )
A. R Kg
QP B. R P Kg
Q C. R Q g
KP
D. RPg
QK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在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上分别放置质量为 m 和 0m 的两个物体,则在地球和月球表面处,分别
有
2
MmG mgR ,
0
02
M mQGmg
R
P
解得
2PggQ
设嫦娥四号卫星的质量为 1m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1 2
12
M m vQGmRR KK PP
解得
RPgv QK
故选 D。
6.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倾角 30 的固定斜面底端上滑,到达最大高度处后又返回斜面底端,已知物块
下滑时间是上滑时间的 3 倍,取 3 =1.73,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0.1 B. 0.29 C. 0.46 D. 0.58
【答案】C
【解析】向上运动的末速度等于 0,其逆过程为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的大小为 a1,则:
2
11
1
2x a t ,设向下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2,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2
22
1
2xat ,由于知物块下滑的时间
是上滑时间的 3 倍,即 t2=3t1。联立可得:a1=9a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1mamgsinmgcos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2mamgsinmgcos ,联立得: 4 tan5 =0.46,
故 C 正确,ABD 错误。
7.如图所示,一根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 O 点,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半径忽略不
计。开始时轻绳保持竖直,现用一光滑细杆的右端 P 点与轻绳接触,保持细杆水平向右缓慢推动轻绳,使 P
点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则在此过程中( )
A. 轻绳 OP 段的拉力越来越大
B. 轻绳 OP 段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
C. 轻绳对杆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D. 轻绳对杆的作用力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AB.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绳子拉力始终等于小球的重力,轻绳 OP 段的拉力保持不变,故 AB 不符
合题意;
CD.两段绳子的拉力大小不变,夹角逐渐减小,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两个分力不变,夹角减小时合力
增大,可知轻绳对杆的作用力越来大,故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一个电阻 R 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增加相同匝数,其它
条件不变,则
A. 电阻 R 的功率变大
B. 电阻 R 的功率变小
C. 原、副线圈两段电压的比值不变
D. 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大于副线圈匝数;而当同时增大相同匝数时,匝数之比一
定变小;再根据变压器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因为是降压变压器,所以 1
2
1n
n ,假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加相同的数得到的新分数将变小,根据 11
22
Un
Un ,
可得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比减小,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故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增大,故副线圈中的电流
增大,根据 2P I R 可得电阻的功率增大,A 正确 BC 错误;根据 12
21
In
In 可得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
变大,D 错误;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计 20 分)
9.如图所示,关于 x 轴对称的三条等势线为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等差(Uab=Ubc)等势线,等势线与 x
轴的交点分别为 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 三点中 a 点的电势最高
B. a、b、c 三点中 c 点的电场强度最大
C. b 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 x 轴垂直
D. 把一电子从 a 点移到 b 点,电子的电势能减小
【答案】BD
【解析】AB.该处是正点电荷的电场,由正点电荷的电场线的特点: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为辐射状,等势
面为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同心圆,所以可以判断出正电荷位于 c 的右侧,结合点电荷的电场的特点可知,c 处
的电场强度最大,电势最高,故 B 正确,A 错误;
C.由于电场线方向与等势面方向垂直,所以 b 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沿 x 轴的方向。故 C 错误;
D.把一电子从 a 点移到 b 点,电势升高,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的电势能减小。故 D 正确。
10.(2020 年北京卷)图甲表示某金属丝
的
电阻 R 随摄氏温度 t 变化的情况。把这段金属丝与电池、电流表
串联起来(图乙),用这段金属丝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易温
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t 应标在电流较大的刻度上,且温度与电流是线性关系
B. 应标在电流较大的刻度上,且温度与电流是非线性关系
C. Bt 应标在电流较大的刻度上,且温度与电流是线性关系
D. 应标在电流较大的刻度上,且温度与电流是非线性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甲图可知, 点对应的电阻阻值较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对应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故 应
标在电流较大的刻度上;而 点对应的电阻阻值较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对应电路中的电流较小,故
应标在电流较小的刻度上;由图甲得
0RRkt
其中 0R 为图线的纵截距,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g
EI RRr
联立解得
0R Rg rEt kI k
可知 t 与 I 是非线性关系,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
11.如图所示,在∠MON 以外区域存在着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MON=60°,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在 OM 边上取一点 P,使得 OP 长度为 a 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负电粒子(重力
不计)以速度 v0=
2
qBa
m
从 PO 的中点垂直于该边界射入磁场,从此刻开始计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粒子会经过 P 点
B. 粒子会经过 O 点
C. 粒子在磁场区域飞行的总时间为 10
3
m
qB
D. 粒子在磁场区域飞行的总时间为 2 m
qB
【答案】AC
【解析】由题知,速度 v0=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qv0B=
2
0mv
R
解得轨迹半径:R= 0 1
2
mv aqB
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A.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O 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粒子经过 C 点时速度方向向上,解得粒子经过 OM 边界
时距离 O 点的距离 d=
sin 30
R
=a
即粒子经过 P 点,故 A 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粒子不可能经过 O 点,故 B 错误;
CD.粒子经过 P 点后继续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根据几何关系可得粒子再次经过 OM 边界离开磁场后不再进
入磁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角度为 2300360
则运动的时间 t= 6 0 0 1 0
3 6 0 3
mT qB
故 C 正确,D 错误。
12.(2020 年山东卷)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且垂直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磁场,图中虚线方格为等大正方形。一位于 Oxy 平面内的刚性导体框 abcde 在外
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沿 y 轴正方向运动(不发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4s 末 bc 边刚好进入磁场。在
此过程中,导体框内感应电流的大小为 I, ab 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Fab,二者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可能
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因为 4s 末 bc 边刚好进入磁场,可知线框的速度每秒运动一个方格,故在 0~1s 内只有 ae 边切
割磁场,设方格边长为 L,根据
1 2E B L v=
1
1
EI R
可知电流恒定;2s 末时线框在第二象限长度最长,此时有
2 3E BLv
2
2
EI R
可知
21
3
2II=
2~4s 线框有一部分进入第一象限,电流减小,在 4s 末同理可得
31
1
2II=
综上分析可知 A 错误,B 正确;
CD.根据
ababFBIL
可知在 0~1s 内 ab 边所受的安培力线性增加;1s 末安培力为
1abFBIL
在 2s 末可得安培力为
1
3 22abFBIL¢=创
所以有 3ababFF¢= ;由图像可知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BC。
三、实验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3.(2020 年江苏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
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题图 1 所示。
(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_____。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
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
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
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
(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
的
小球和刻度如题图 2 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
间的时间间隔为 1
6 s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 m ,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 2m / s 。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
片,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 (1). 小钢球 (2). ①③④② (3). 9.61(9.5~9.7) (4). 仍能
【解析】
【详解】(1)要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需要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密度大体积小的小钢球最适合;
(2)要完成实验首先应该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安装好三脚架,调整好手机摄像头的位置;因为下落时
间很短,所以一定要先打开摄像头开始摄像,然后在将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故顺序为①③④②;
(3)由三张图片读出小球所在位置的刻度分别为 2.50cm,26.50cm,77.20cm;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2xgT 可得
( ) ( )22
22
22
77.20 26.50 10 26.50 2.50 10 m/s 9.61m/s
1
6
xg T
---?-?= ==
骣÷ç ÷ç ÷ç桫
(4)因为就算小球偏离了竖直方向,但是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依然是自由落体运动,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故仍能用前面的方法测量出重力加速度。
14.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干电池组(两节)
的
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有下列器材:
A 灵敏电流计 G(量程为 0~10mA,内阻约为 100Ω)
B 电压表 V(量程为 0~3V,内阻约为 10kΩ)
C.电阻箱 R1(0~999.9Ω)
D.滑动变阻器 R2(0~10Ω,额定电流为 1A)
E 旧电池 2 节
F.开关、导线若干
(1)由于灵敏电流计的量程太小,需扩大灵敏电流计的量程。测量灵敏电流计内阻的电路如图甲所示,调节
R2 和电阻箱,使得电压表示数为 2.00V,灵敏电流计示数为 4.00mA,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398.3Ω,
则灵敏电流计内阻为___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
(2)为将灵敏电流计的量程扩大为 100mA,该实验小组将电阻箱与灵敏电流计并联,则应将电阻箱 R1 的阻值
调为_____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把扩大量程后的电流表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 U-lG(U 为电压表的示数,IG 为灵
敏电流计的示数)图象如图丙所示则该干电池组的电动势 E=___________V,内阻 r=___________Ω(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答案】 (1). 50.0; (2). 4.55; (3). 2.910.01 ; (4). 11.00.2 ;
【解析】(1)灵敏电流计内阻: 1 3
2.00 398.3101.74.00 10g
UVRRIA
;
(2)灵敏电流计满偏电流为 10mA,把它改装成 100mA 的电流表,电流表量程扩大了 10 倍,并联电阻分
流为 90mA,为电流计的 9 倍,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并联电阻阻值: 100 =11.199
gRR 并 ;
(3)电流表示数:I=10IG,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源电动势:E=U+Ir=U+10IGr,整理得:U=E-(10r)IG,
由图示 U-IG 图象可知,电源电动势:E=2.91V,图象斜率:k=10r= 3
2.91 2.00 =9110 10G
U
I
,电源内阻:r=9.1Ω;
四、计算题(15 题 10 分,16 题 12 分,17 题 14 分,共计 36 分)
15.(2020 年全国 III 卷)如图,两侧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等、高度均为 H=18cm 的 U 型管,左管上端封
闭,右管上端开口。右管中有高 h0= 4cm 的水银柱,水银柱上表面离管口的距离 l= 12cm。管底水平段的体
积可忽略。环境温度为 T1=283K。大气压强 p0=76cmHg。
(1)现从右侧端口缓慢注入水银(与原水银柱之间无气隙),恰好使水银柱下端到达右管底部。此时水银
柱的高度为多少?
(2)再将左管中密封气体缓慢加热,使水银柱上表面恰与右管口平齐,此时密封气体
的
温度为多少?
【答案】(i)12.9cm;( ii)363K
【解析】
【详解】(i)设密封气体初始体积为 V1,压强为 p1,左、右管的截面积均为 S,密封气体先经等温压缩过程
体积变为 V2,压强变为 p2。由玻意耳定律有
1 1 2 2p V p V
设注入水银后水银柱高度为 h,水银的密度为 ρ,按题设条件有
10 0hpp g , 20ppgh
102VSHlh , 2V S H
联立以上式子并代入题中数据得
h=12 .9cm
(ii)密封气体再经等压膨胀过程体积变为 V3,温度变为 T2,由盖一吕萨克定律有
23
12
VV
TT
按题设条件有
3 (2 )V S H h
代入题中数据得
T2=363K
16.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 1
4
圆弧金属导轨 P1P2 和 Q1Q2 位于竖直平面内,它们分别与位于水平面内的金属导
轨 P2P3 和 Q2Q3 相切于 P2、Q2 两点,导轨 P1P2P3 和 Q1Q2Q3 间距为 L,上端 P1、Q1 用阻值为 R 的电阻连接,
整个装置固定,导轨所在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m 的金属杆
MN 从导轨上端 P1Q1 处由静止释放,滑至圆弧导轨最低端 P2Q2 处的速度为 v0,然后在水平导轨上运动直至
停止。运动过程中杆 MN 始终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不计导轨和杆 MN 的电阻,不计一切摩
擦。
(1)求杆 MN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
(2)求杆 MN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通过电阻 R 上的电荷量;
(3)设杆 MN 停止的位置到 P2Q2 的距离为 s(未知),求杆 MN 运动到距 P2Q2 的距离为 ns(0<n<1)时,
电阻 R 上的热功率。
【答案】(1)mgr(2) 0mvB Lr
R B L (3) 2662
23
1B L n s
mR
【解析】(1)杆 MN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可得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mgr
(2)金属杆滑至圆弧导轨最低端 P2Q2 处过程中通过 R 的电荷量为 q1,则: q1= 11
EBLrItt RRR
水平轨道上运动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可得:﹣BILt2=0﹣mv0
此过程中通过 R 的电荷量为:q2=It2,
解得:q2= 0mv
BL
故通过电阻 R 上的电荷量为:q=q1+q2=
(3)逆向思维,假设杆从距离 P2Q2 距离为 s 处开始反向加速到距离 P2Q2 距离为 ns 处时的速度为 v,则反
向加速距离为:x=(1﹣n)s
根据动量定理可得:BILt=mv
即
22BLvt
R
=mv,而 v t=x=(1﹣n)s
解得:v= 221BLns
mR
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杆 MN 运动到距 P2Q2 的距离为 ns(0<n<1)时,电阻 R 上的热功率为:
P=
2 2 2B L v
R
=
17.(2020 年山东卷)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装一弹性挡板,P、Q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
为 m 和 4m,Q 静止于斜面上 A 处。某时刻,P 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 v0 与 Q 发生弹性碰撞。Q 与斜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等于 t a n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 与斜面间无摩擦,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
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面足够长,Q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 P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1)求 P 与 Q 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 vP1、vQ1;
(2)求第 n 次碰撞使物块 Q 上升的高度 hn;
(3)求物块 Q 从 A 点上升的总高度 H;
(4)为保证在 Q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 P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求 A 点与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 s。
【答案】(1) P 的速度大小为 0
3
5 v ,Q 的速度大小为 0
2
5 v ;(2)
2
1 07
2525
n
n
vh g
( ) (n=1,2,3……);(3)
2
0
18
vH g ;
(4)
2
0(8713)
200sin
vs g
【解析】
【详解】(1)P 与 Q 的第一次碰撞,取 P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11 4PQmvmvmv ①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2
011
111 4222 PQmvmvmv ②
联立①②式得
10
3
5Pvv ③
10
2
5Qvv ④
故第一次碰撞后 P 的速度大小为 ,Q 的速度大小为
(2)设第一次碰撞后 Q 上升的高度为 h1,对 Q 由运动学公式得
2
1
1=2 ( 2 sin ) s0 inQ
hgv ⑤
联立①②⑤式得
2
0
1 25
vh g ⑥
设 P 运动至与 Q 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 02v ,第一次碰后至第二次碰前,对 P 由动能定理得
22
0211
11=22Pmvmvmgh ⑦
联立①②⑤⑦式得
0 2 0
7
5vv ⑧
P 与 Q 的第二次碰撞,设碰后 P 与 Q 的速度分别为 2Pv 、 2Q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222 4PQmvmvmv ⑨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2
0222
111 4222 PQmvmvmv ⑩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式得
20
37
55Pvv ⑪
20
27
55Qvv ⑫
设第二次碰撞后 Q 上升的高度为 h2,对 Q 由运动学公式得
2 2
2 =2(2sin) s0 inQ
hgv ⑬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式得
2
0
2
7
2525
vh g ⑭
设 P 运动至与 Q 刚要发生第三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 03v ,第二次碰后至第三次碰前,对 P 由动能定理得
22
0322
11=22Pmvmvmgh ⑮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式得
2
03 0
7
5vv( ) ⑯
P 与 Q 的第三次碰撞,设碰后 P 与 Q 的速度分别为 3Pv 、 3Q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3 3 34PQmv mv mv ⑰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2
0333
111 4222 PQmvmvmv ⑱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⑬⑮⑰⑱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