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0 KB
- 2021-04-27 发布
高考热点演练卷(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口(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某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该风电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据此完成1~2题。
1.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朝向为(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该风电场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英国年降水量减少 B.影响空中飞机飞行
C.陆地风向发生改变 D.危及低空飞行鸟类
解析:1.C 2.D [第1题 ,根据所学知识英国泰晤士河口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当风电机扇叶和盛行风向垂直时,发电效率最高,故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应朝向西南方向,故该题选C。第2题,根据材料英国降水量受西风的影响,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东南部海域,对西风不产生影响,陆地风向不会发生改变,故AC错误;从示意图可以看出,风电机组的叶片最高仅为110米,不会影响到民航飞行,但对低空飞行的鸟类产生影响,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D。]
(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4.该绿洲可能位于( )
A.吐鲁番盆地 B.腾格里沙漠
C.呼伦贝尔草原 D.鄂尔多斯高原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材料该区有绿洲和沙漠,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读图,该地一天中气温为14°C~34°C之间,日平均气温高,应为夏季,故该题选C。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地方时14:00左右,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因此该地和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经度相差30°,故该地位于90°E附近,四个选项中只有吐鲁番盆地位于90°E附近,所以该题选A。]
(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5~7题。
甲地均温(℃)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 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mm)
164
84
95
140
1 260
5.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6.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7.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解析:5.D 6.C 7.D [第5题
,根据表格甲乙两地的月均温分布状况,甲地7月均温低、乙地1月均温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降水量比乙丰富;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靠近大陆西海岸,故AB错误;乙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而甲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第6题,根据上题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该题选C。第7题,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误;冬夏季均受地形的影响,故C错误; 主要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所以冬季降水大于夏季,故D正确;乙地全年都受暖流影响,故B错误。]
(2019·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联考)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则会出现0℃层,即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
B.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C.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D.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9.据图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云贵高原
解析:8.B 9.B [第8题,从图中看该季节0℃层高度海拔4 100~4 4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可推出近地面气温24.6℃~26.4℃,为夏季,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为秋季;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B正确;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为秋季;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为北半球冬季。第9题,从图中看该地区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最可能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B正确。]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10~11题。
10.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11.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解析:10.B 11.B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所处纬度较低,冬夏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因而气温年较差较小。第11题,5~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此时段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因而降水稀少。]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9·福州八县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其海岸地区常常形成浓厚的难以散去的海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此海岸西部经常出现“倒沙入海”现象。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辛巴人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6分)
(2)分析当地沿岸“倒沙入海”景观形成的主要成因。(8分)
(3)从适应环境角度简述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纳米比亚海岸地区常常形成浓厚的难以散去的海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时,受冷凝结成雾。从纬度看,该地受副高下沉气流影响,风力较弱,所以沿海浓雾不易扩散。第(2)题,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使沿海形成直逼海岸的沙漠,为“倒沙入海”提供了重要的沙源。受东南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将沙子吹送到西部沿海,形成“
倒沙入海”这一景观。第(3)题,在身上涂抹红泥的目的是抵御烈日暴晒,避免烈日直接晒皮肤。该地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红泥还能防止蚊虫叮咬,同时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答案:(1)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副高下沉气流(风力较弱)使得雾不易扩散。
(2)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形成直逼海岸的沙漠,为“倒沙入海”提供了重要的沙源;东南信风将沙子搬运到西部沿海,形成“倒沙入海”这一景观。
(3)抵御烈日暴晒;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任答3点)
13.(2019·福州八县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海拔1 500~2 000米,最高峰海拔2 469米。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均朝同一个方向生长,好像人的发型一样,梳向一侧。火地岛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当地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屋,屋顶坡度大。下图示意火地岛位置范围。
(1)描述图中西海岸地形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推测甲地的树木树冠指示什么方向,并分析自然原因。(6分)
(3)当地民居特点反映了哪些自然环境特征?(6分)
(4)简述火地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图中西海岸地形的突出特征是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峡湾。安第斯山余脉的边缘逼近海岸,地表起伏大。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隆起,岩石破碎,海岸线曲折。该地纬度高,冰川侵蚀作用强,形成峡湾,加剧了海岸线曲折程度。第(2)题,该地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均朝同一个方向生长,好像人的发型一样,梳向一侧。根据纬度,甲地位于西风带,受西北季风影响,树木树冠指示东南方向或偏东方向。结合纬度,甲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西北风。甲地以南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树冠受风的影响,向东南方向伸展。该地盛行西风的风力强,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不易生长,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第(3)
题,当地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屋,屋顶坡度大。原因是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当地降雨降雪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减轻积雪对屋顶的压力。民居材质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木质结构房屋较安全。第(4)题,火地岛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纬度、热量、水源、光照、地形、土壤等方面考虑。火地岛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位于西风带,降水丰富,云雾多,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冰川侵蚀,风力大,土层薄,土壤较贫瘠。
答案:(1)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峡湾。 山地(安第斯山余脉)边缘逼近海岸,地表起伏大(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隆起,岩石破碎),海岸线曲折;纬度高,冰川侵蚀形成峡湾,加剧了海岸线曲折程度。
(2)方向:东南(或偏东方向)。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西北风(偏西风),甲地以南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树冠受风的影响而向东南(偏东)方向发展 ,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
(3)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 ;当地降雨降雪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材质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
(4)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降水丰富,云雾多,光照不足;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少;冰川侵蚀,风力大,土层薄。
相关文档
- 高考同期声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2021-04-27 14:04:2514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4-27 12:18:1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25 21:21:21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5 16:37:58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