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50 KB
- 2021-04-27 发布
www.ks5u.com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一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7~18日,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一带出现了较强降雨天气过程,重庆、贵州东部、湖北等地累计降雨量25~70毫米,重庆巴南局地100~176毫米;其中18日,贵州中部局地出现8~9级雷暴大风,并伴有冰雹,冰雹最大直径达30毫米,风速最大在麻江坝芒朱场坪,为27.8米/秒,造成蜂糖李、樱桃、六月李等经济林果受灾严重。4月17~18日,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一带出现了哪些气象灾害?直接导致哪个产业部门损失严重?
提示 风灾、冰雹、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农业。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1:根据资料,判断气象灾害的类型,说明其含义。
水平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分布状况。
水平3:运用图表资料,解释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危害。
水平4:综合运用资料,分析典型地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分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成因。
区域认知: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地区。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洪涝灾害或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并分析其原因。
一 洪涝灾害
1.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
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区
地形
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
对生产活动的危害
淹没农田;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
对居民生活的危害
淹没聚落;造成人员伤亡;人畜饮用水困难;引发疫情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导致河流淤塞;引发水土流失
影响灾害损失的因素
灾害强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
4.我国的洪涝分布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山区。
1.判断正误。
(1)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 )
A.内陆地区 B.极地地区
C.沿海地区 D.高山地区
答案 C
解析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提示 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部地势相对低平。
二 干旱灾害
1.含义: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旱灾分布
主要分布区
最严重的地区
世界
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非洲
中国
华北、华南、西南、江淮
华北
3.危害
生产
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危及畜牧业;严重时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生活
水资源短缺,饮水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环境
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加剧生态退化
1.判断正误。
(1)旱灾就是降水过少。(×)
(2)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旱灾。(√)
2.中国旱灾发生频率高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海陆位置
C.植被密度 D.气候特点
答案 D
解析 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3.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提示 不一定。旱灾主要是降水异常偏少形成的。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发生频率也很高。
主题探究 洪涝灾害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众多支流多为扇形网状水系结构,洪水集流迅速。下图为淮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淮河流域气候过渡性的表现是什么?
(2)淮河流域降水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从气候、地形、水系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成果展示] (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降水强度大。
(3)气候:夏季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地形: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水系:扇形网状水系,洪水集流迅速,入海口少,泄洪不畅。
1.洪涝的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
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河流
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广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
湖泊萎缩,调节洪水的能力降低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严重
2.我国洪水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分布特点
成因
空间差异
东部多,西部少
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多且多暴雨;西部干旱,降水稀少
沿海多,内陆少
沿海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多风暴潮;内陆干旱,降水稀少
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平原低地排水不畅,易积水;高原山地地势高,不易积水
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东坡和南坡多为迎风坡和向阳坡,降水多,冰雪消融量大
时间差异
夏秋多,冬季少
夏秋季为雨季,降水量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易融化
年际变化大
季风气候,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
读我国洪涝多发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洪涝多发区的共同特点是( )
A.雨季漫长 B.地势低平
C.河网密布 D.植被稀疏
(2)图示洪涝多发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雨季差异 D.气温差异
[科学思维] 洪涝成因的分布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分布
洪涝多发区降水强度大、地势低平。
洪涝多发区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洪涝的时段主要与降水的时段有关。
南方和北方雨季长短不同,开始、结束时间不同,导致洪涝时段不同。
[答案] (1)B (2)C
主题探究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0%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一半左右。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地干旱的主要发生时间,简要说明原因。
(2)指出图中B地干旱的主要发生时间,简要说明原因。
(3)图中C地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简析该地干旱形成的自然原因。
[成果展示] (1)春季(3~6月)。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农业灌溉需水量大。
(2)夏季(7、8月)。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3)地处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少;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表起伏大,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乏(存留时间短、储藏条件差)。
1.旱灾分布
2.我国的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据此完成(1)~(2)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科学思维] 旱灾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分布
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条件下,易发生旱灾。
武汉降水多,干旱等效频度小;开封降水少,干旱等效频度大。
成因
根据降水季节变化判断旱灾多发季节。
开封4~5月降水相对变率大,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
[答案] (1)C (2)A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102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洪涝灾害和旱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见下表)
事件
时间
地区
洪涝
灾害
华西秋雨
9月
华西和黄淮地区
南方洪涝
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旱灾
西南夏秋连旱
夏秋
西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春夏连旱
春夏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冬麦区冬春连旱
冬春
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地区
2.上述洪涝和旱灾发生地区有重合。一般有旱有涝,旱涝季节错开或相连。如山西、河南冬春旱、秋季涝,重庆、四川春夏旱、秋季涝。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综合思维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1949~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完全同步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C.1969~2000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01~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同步,A项错误;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B项正确;1969~2000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C项错误;2001~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变化,但没有下降趋势,D项错误。
2.影响我国洪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形
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
D.夏季风的强弱
答案 D
解析 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的年份,南旱北涝;反之,南涝北旱。
素养提升2 区域认知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旱灾多发时间分别为( )
A.4~5月 6~7月 B.7~8月 9~10月
C.4~5月 7~8月 D.7~8月 6~7月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地区,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4~5月);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主要是伏旱,时间为7~8月。
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天气影响 ⑤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旱灾主要受海陆位置、天气、地形的影响。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查询2019年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并将其绘制在中国地图上。
2.查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年旱涝损失,绘制曲线图,总结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调查本地主要洪涝和干旱灾害,说明其位置及成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洪涝灾害
1、2、4、5、6、7、13
干旱灾害
3、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三幅图分别为印度地形示意图、印度某地气候统计图、印度1950~2016年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对该国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降水 风暴潮 B.地形 风暴潮
C.地形 水系分布 D.气温 水系分布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国洪涝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所以对该国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形和水系分布,C项正确。
2.(综合思维)该国洪涝主要集中于(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6~9月降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3.(综合思维)印度旱灾主要发生在( )
A.12月~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3~5月降水稀少,气温高,因此印度旱灾主要发生在3~5月。
下表为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四个国家1990~2010年洪涝灾害状况。读表,回答4~5题。
国家
次数
死亡人数/人
受灾人数/万人
经济损失/千万美元
甲
143
23 849
166 794.38
13 639.84
乙
17
226
52.62
1 127.83
丙
144
26 825
50 958.85
1 971.32
丁
37
88
27.15
1 210.94
4.(区域认知)甲、乙、丙、丁依次为( )
A.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印度
B.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
C.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
D.日本、中国、印度、澳大利亚
答案 B
解析 读表可知,甲、丙两国受灾人数多、死亡人数多,说明甲、丙两国人口多;乙、丁两国受灾人口少、死亡人数少,说明乙、丁两国人口相对较少,故B项正确。
5.(人地协调观)丙国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小于甲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减灾防灾能力较高 B.人口密度较小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国为中国,丙国为印度。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小。
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回答6~7题。
6.(区域认知)图中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省区是( )
A.河北、山西、河南 B.辽宁、河南、江苏
C.湖北、浙江、安徽 D.安徽、河南、江苏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有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和湖北等省区。
7.(综合思维)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较重 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7、8月份易产生雨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东部雨涝灾害区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夏季降水集中;东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严重。甲地位于华北平原,7、8月份降水多,易产生雨涝;乙地位于江淮地区,6月份降水多,易产生雨涝。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完成8~10题。
8.(区域认知)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重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贵或黔)、四川(简称川或蜀)。
9.(区域认知)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地形以( )
A.高原山地为主 B.平原丘陵为主
C.山地平原为主 D.盆地平原为主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发生重、特旱的地区主要在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和四川中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A项正确。
10.(综合思维)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地震 D.森林火灾
答案 D
解析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空气干燥,极易产生火灾。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年2月20~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人地协调观)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海陆位置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否适宜灌溉主要取决于水分在地表结冰的程度,由此推断影响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12.(综合思维)可推断该区域该年2月前期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洪涝 D.台风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需要灌溉,容易推断出该灾害是干旱。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 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1954年相比,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1998年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的洪水水位。下图为长江流域简图。
(1)指出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特点。(6分)
(2)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试解释其原因。(6分)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6分)
(4)分析说明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10分)
答案 (1)发生频率高,发生次数多,易出现特大洪水,洪涝损失严重。
(2)与1954年相比,1998年长江流域生态破坏严重,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较多。
(3)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易溃堤。
(4)自然原因: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大,降水集中;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长江干流同时来水,水量大,来势猛;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由于流域内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致使植被、湖泊减少,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淤高河床,降低河道泄洪能力;湖泊萎缩,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
解析 第(1)题,从次数、频率、强度、损失等方面归纳。第(2)题,主要与生态破坏、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关。第(3)题,长江的荆江段险主要是多曲流、易溃堤;长江进入荆江段已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容易加剧洪涝灾害;曲流使得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易溃堤形成洪涝。第(4)题,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与流域面积、流量、降水等有关。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人为原因与流域内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有关。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干旱灾害是困扰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下面两图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各大流域平均受旱率和成灾率统计情况(单位:%)。其中,受旱面积是指因干旱导致作物减产超过正常产量10%的耕地。成灾面积是指因干旱导致作物减产超过正常产量30%的耕地。
注:受旱率=受旱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100%;成灾率=成灾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1)简述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6分)
(2)分析我国旱灾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8分)
(3)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发生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答案 (1)(空间上)北方地区受旱率和成灾率均高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旱灾率高于南方地区)。(时间上)1991~2007年除太湖流域外,其他流域受旱率和成灾率均较1949~1990年明显上升。
(2)北方地区人、水、土的矛盾突出(或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3)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原因:春季雨带还未到达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风未到达北方),而气温开始回升,蒸发旺盛,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要大量灌溉水源,故易造成春旱;夏季(7~8月)高气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其影响,中心气流下沉,形成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受旱率和成灾率均高于南方地区。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人、水、土的矛盾突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北方地区受旱率高于南方。第(3)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成因分别从气压、降水等方面回答。
相关文档
- 高中英语课时分层作业8Listeningan2021-04-27 14:41:306页
- 2020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2Wildlifep2021-04-27 14:40:5510页
-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专题5 字2021-04-27 14:39:588页
-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2021-04-27 14:38:553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2021-04-27 14:38:283页
-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2测试:Unit5 Sec2021-04-27 14:36:524页
- 2020高中化学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2021-04-27 14:36:3113页
- 2020年精选关于高中体育教师个人述2021-04-27 14:34:4210页
- 精编20XX高中元旦晚会策划方案大全2021-04-27 14:34:2912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782021-04-27 14:33:25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