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50 KB
- 2021-04-27 发布
课时作业3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C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生活感悟正确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不符合题意。
2.假如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的程度;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就不会这么的精美。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B )
A.坚持创新,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解析:材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得以发展,B说法正确。A、C、D说法均与题意无关。
3.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看上去是一对冤家,但也并非决然不能兼顾。生态保护是底线,发展是硬道理,让它们并行不悖才是真本事。上述观点认为( D )
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和改造规律
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消除
④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促进矛盾的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对冤家,同时也可能得兼,体现了①;②③错误,客观规律不可以被改造,矛盾不可能被消除;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才是真本事,体现了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故④正确。
4.“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D )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析:材料中的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A体现了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体现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强调了美和恶、善和不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题干包含的哲理相同。
5.漫画《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腾出时间生病》蕴含的哲理是( B )
①工作不利于人的健康
②事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还有同一的一面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不应该只看到休息会占用时间,影响工作,还应该看到休息有利于恢复体力更好地工作,②入选;在一天之中,休息时间只是一部分,但是如果休息不好,影响到身体健康,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变成主要方面,结果就会什么都做不成了,故选③。①④不符合“哲理”这一要求,而且①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均排除。
6.常言道,“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一个人若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敢于同对手竞争,在竞争中和对手一起成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A.要善于寻找“敌我”双方的共性,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B.是朋友还是“敌人”,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C.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要把“敌我”的竞争化为进步的动力
D.“敌人”不是永恒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朋友”
解析:
材料揭示了任何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斗争,就没有双方力量的改变,也就没有矛盾双方的转化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双方的斗争促进共同成长,A项与题意不符;B项与题意不符;题意主旨强调矛盾双方在对立中统一,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7.“多难兴邦”贵在“兴”。“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这是因为( C )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
解析:自强不息是实现在多难中兴邦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就无法实现双方的转化。
8.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家赫兹里特说过,毫无缺点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朋友,他似乎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种。下列语句与上述语句反映的哲理不相同的是( C )
①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 ②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③乱极则治,暗极则光 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借助名人名言考查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毫无缺点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强调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①②与之所反映的哲理相同,排除。③④均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材料蕴含的哲理不相同,符合题目要求。
9.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 )
①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②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能与不能”“知与不知”“有和没有”都是矛盾的双方,既对立统一,因此,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①④正确;材料不涉及联系的普遍性,也不涉及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②③与题意不符。
10.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判断坚持了( A )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中国社会发展较之前有所不同,“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体现了矛盾特殊性中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相对静止,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
11.环保节能、开车不限行、能走公交专用道、有专用号牌、免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新能源汽车也存在充电不方便、电池寿命短等问题。由此可见( D )
①复杂事物是诸多矛盾构成的综合体
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抓住主流的同时不能忽视支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新能源汽车的诸多优惠政策使得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新能源汽车也存在充电不方便、电池寿命短等问题。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抓住主流的同时不能忽视支流。同时要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支持新事物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抓主要矛盾,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辩证否定观,②与题意不符。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据此,下列的哲学解释正确的是( C )
①久久为功、扎实推进——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析具体原因,解决具体问题
③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④获得感、幸福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排除①;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正确;改善环境、补齐短板,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排除③;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体现了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④正确。
13.习近平主席曾针对“精准扶贫”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俗话说,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情要( B )
A.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B.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C.弄清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
D.认识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
本题借助精准扶贫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说明要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入选,C、D排除。A不符合题意。
14.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诡辩而闻名。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 A )
A.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既有马的特殊性,也有马的普遍性,它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非马”的论断割裂了二者的联系,A正确。
15.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B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解析:题干说的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16.下面漫画《健康第一》启示我们( B )
A.做事情要善于把握主流
B.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C.做事情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D.要坚持从局部去认识整体
解析:对一个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健康,地位、财富和幸福都将失去,漫画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B符合题意。
17.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 )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解析:人在饥饿时,生存是主要矛盾,发展是次要矛盾;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
18.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 B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解析:是药三分毒,但生病时我们仍得吃药,这是抓住了药能治病这一主要功能,坚持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B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28分)
19.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中总结了她成功的经验,下面是节选的片段:
第一,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第二,学科交叉为研究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第三,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第四,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请结合材料,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学习屠呦呦的经验,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
答案: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屠呦呦的成功经验中有指导科研的共性的东西。科研工作者应吸取屠呦呦的成功经验里的共性的东西。
③屠呦呦的经验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通过个性化的主观努力形成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借鉴她的经验并与个人实际情况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学习屠呦呦的经验,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并回答出这一原理的内容及方法论;然后,要准确理解屠呦呦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与所学哲学原理联系起来。一方面,屠呦呦的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事物的共性,考生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角度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屠呦呦的成功具有其特殊性,考生需要从矛盾的特殊性角度分析说明,科研工作者应具体分析,与个人实际情况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