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00 KB
- 2021-04-27 发布
2017-2018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卷
命题人 叶惠英 审题人 黄芸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元朝时,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新是设立了 ( )
A.中书省 B.节度使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5.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
A.废丞相 B.在中央设内阁
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
6.雅典城邦在公元前6世纪初进行的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时的执政官是( )
A.梭伦 B.苏格拉底
C.伯里克利 D.克里斯提尼
7.《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历史地位是 ( )
A.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B.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 D.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8.“光荣革命”之所以“光荣”,不仅因为革命后政权转移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由于革命( )
A.由资产阶级领导 B.有群众的大力参与
C.没有引起流血冲突 D.由无产阶级领导
9.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了“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了 ( )
A. 行政职责 B. 顾问职责
C.立法权力 D.司法权力
10.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1.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的产生方式是 ( )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由选民间接选出
C.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D.由世袭而来
12.以下文献中,赋予该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4.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
A.毛泽东思想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1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
18.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 )
A.1911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5年
19.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
A.领导工人运动 B.采取暴力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20.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2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 )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2.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B.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C.1945年取得基本胜利 D.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23.19世纪中期,有一本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册子出版了,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本小册子是 ( )
A.《人权宣言》 B.《四月提纲》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4.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领导这场革命的是 ( )
A.布尔什维克党 B.公社委员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5.“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美国内战 B.普法战争
C.彼得格勒起义 D.法国大革命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7.“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 )
A.要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 B.要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
C.要加强人民对社会的监督 D.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8.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就推进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
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 (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以两岸“三通”为前提
C.开拓了国际关系新领域
D.发展为“一国两制”构想
29.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
A.不结盟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0.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于2001年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华沙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3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铁幕”演说的发表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
32.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33.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冷战”终结于20世纪 ( )
A.50年代末 B.60年代末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34.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3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的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36.中国历代王朝大都执行“重本弃末”“强本弱末”的经济政策。这里的“末”是指 ( )
A. 商业和手工业 B. 农业和手工业
C.农业和商业 D.手工业和畜牧业
37.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唐朝 D. 宋朝
38.最早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 )
A.英国 B.荷兰
C.意大利 D.西班牙
39.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 ( )
A. 金银掠夺 B. 商品输出
C. 黑奴贸易 D. 香料贸易
4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
A.计算机的诞生 B.蒸汽机的改良
C.相对论的提出 D.电力的广泛应用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41.古代中国某种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 )
A.三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42.“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43.“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培养
44.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 )
A.议会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三权分立
45.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46.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 )
A. 《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 D.《巴黎和约》
47.宣统三年(1911)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 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
48.“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抗日战争
49.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 )
A.第一国际 B.五四运动
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
50.1917年3月9日,俄国彼得格勒一半的产业工人发动大罢工,并提出“要面包!”“打倒专制!”“打倒战争!”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俄国人民的愿望,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B.退出一战,实现和平
C.渴望获得土地和面包 D.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51.“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等到它的来到。”由此可见 ( )
A.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C. 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D.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52.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
A.德黑兰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53.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54.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后果”是 ( )
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 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D. 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55.在与毛泽东会面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少年来我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就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尼克松所讲“新的形势”是指 ( )
A.冷战形势的新变化 B.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中日邦交正常化
56.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 ( )
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两极格局形成 D.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57.《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58.乾隆皇帝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当时,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 )
A.重农抑商 B.厚往薄来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
59.有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 )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60.恩格斯说:“18世纪,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场变革……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这场变革”指 ( )
A.商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 D.议会改革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 )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削弱中央集权 D.推行分封制
62.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小国寡民 D.代议制
63.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因此,它只是一个把各邦国的统治者结合起来的帝国,而不是把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 )
A.没有实行联邦制 B.妇女享有选举权
C.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D.采用资产阶级代议制
6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 )
A.张学良 B.蒋介石
C.汪精卫 D.杨虎城
65.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有 (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达尔文进化论
66.下列哪些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决议内容 ( )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立新中国的国旗、国歌、首都
D.制订出过渡时期 “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
67.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有 (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中美关系解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8.1961年9月,有25个国家首脑参加的会议发表宣言:“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材料表明与会各国提倡 ( )
A.建立社会主义阵营 B.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C.维护国家的独立 D.结成联盟反对霸权主义
6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 )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70.17、18世纪,英国、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派遣满载白银的船只来到亚洲,把印度的棉布、中国的丝绸及瓷器运回本国。英国一直苦于找不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货物,直到19世纪早期大规模鸦片贸易的兴起。由此可知 ( )
A.鸦片战争后英国不再购买中、印货物
B.18世纪英国使用贵金属购买中、印货物
C.工业革命前英国已经形成对华贸易的优势
D.英国通过贩卖鸦片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处境
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D
A
A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A
D
D
B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A
C
D
D
A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D
B
D
A
B
D
C
D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D
B
B
C
A
C
A
D
D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B
D
C
D
A
B
B
C
D
C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B
AB
CD
AD
AC
AC
CD
BC
BC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