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9.50 KB
- 2021-04-27 发布
www.ks5u.com
阜阳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石墨 B. 硫酸 C. 蔗糖 D.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A项,石墨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硫酸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硫酸属于电解质;C项,蔗糖是溶于水和熔融时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属于非电解质;D项,氯化钠是溶于水和熔融时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氯化钠属于电解质;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需要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如石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非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时都不能导电。
2. 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5.9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A. 溶解度(s) B. 物质的量浓度(c)
C. 质量分数 D. 摩尔质量(M)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单位mmol/L可看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答案选B。
3.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硅酸钠
干冰
B
硝酸
烧碱
纯碱
氧化铜
C
碳酸
生石灰
小苏打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苛性钠
食盐
石灰石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氧化铜是氧化物,故B正确;
C.生石灰是CaO,是氧化物,不是碱,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盐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B. 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 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
D. 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A
【解析】
A.电解质属于化合物,故正确;B.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C.溶液属于分散系,故包含关系,故错误;D.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为包含关系,故错误。故选A。
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
B. 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C. “血液透析“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B
【解析】
A. “钴酞菁”分子的微粒直径属于胶体分散系范围内,属于胶体分散系,溶液中分散质直径小于1nm,所以“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钠离子大,故正确;B. 胶体不带电,但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故错误;C. “血液透析”是胶体的渗析,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故正确;D.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但溶液没有,故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正确。故选B。
6.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固体
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 K2Cr2O7溶液
装置或仪器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则加四氯化碳萃取即可,图中装置、仪器均合理,故A正确;
B、采用蒸发的方法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取NaCl晶体,蒸发时用蒸发皿,灼烧药品时用坩埚,故B错误;
C、碘易升华,KI加热不发生变化,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应该有冷凝装置,故C错误;
D、配制1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100mL容量瓶,则图中缺少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7.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HCO3-+OH-=H2O+CO32-
B. H3PO4+3OH-=PO43-+3H2O
C. Fe(OH)3+3H+=Fe3++3H2O
D. 3Fe2++4H++NO3-=3Fe3++NO↑+2H2O
【答案】D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及化合价的升降。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C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 33.6LNH3气体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C.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同温同压下,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 C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A错误;
B、33.6L NH3气体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B错误;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同温同压下,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反应中水只表现还原性的是
A. 3NO2+H2O=2HNO3+NO
B. 2H2O 2H2↑+O2↑
C. 2F2+2H2O=4HF+O2
D. 2Na+2H2O=2NaOH+H2↑
【答案】C
【解析】
A项,N元素的化合价由NO2中的+4价部分升至HNO3中的+5价,部分降至NO中的+2价,H2O中H、O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H2O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B项,H元素的化合价由H2O中+1价降为0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H2O中-2价升至0价,H2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C项,F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HF中的-1价,F2表现氧化性,O元素的化合价由H2O中-2价升至0价,H2O只表现还原性;D项,Na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NaOH中的+1价,Na表现还原性,H元素的化合价由H2O中+1价降为H2中的0价,H2O只表现氧化性;答案选C。
10.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C. Ba(OH)2溶液滴入硫酸铜中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B
【解析】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A. 氢氧化镁难溶,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OH-=H2O,故B正确;C. Ba(OH)2溶液滴入硫酸铜中的离子反应为Ba2++2OH-+Cu2++SO42-═BaSO4↓+Cu(OH)2↓,故C错误;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故D错误;故选B。
11.下列溶液中的c(SO42-)与50mL1mol·L-1Al2(SO4)3溶液中的c(SO42-)相等的是
A. 150mL1mol·L-1Na2SO4溶液
B. 75mL2mol·L-1(NH4)2SO4溶液
C. 150mL3mol·L-1K2SO4溶液
D. 20mL1.5mol·L-1Fe2(SO4)3溶液
【答案】C
【解析】
50mL1mol/LAl2(SO4)3溶液中c(SO42-)=1mol/L3=3mol/L;A项,150mL1mol/LNa2SO4溶液中c(SO42-)=1mol/L;B项,75mL2mol/L(NH4)2SO4溶液中c(SO42-)=2mol/L;C项,150mL3mol/LK2SO4溶液中c(SO42-)=3mol/L;D项,20mL1.5mol/LFe2(SO4)3溶液中c(SO42-)=1.5mol/L3=4.5mol/L;与题干中c(SO42-)相等的是C,答案选C。
点睛:本题计算溶液中SO4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和1mol溶质电离出的SO42-的物质的量有关,与溶液体积无关。
12.对四组无色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四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MnO4-、K+、S2-、Na+
B. Mg2+、NO3-、OH-、Cl-
C. K+、H+、Cl-、CO32-
D. Na+、OH-、Cl-、N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MnO4-显紫红色,故错误;B、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H+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D、能够大量共存,故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等知识。
13.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 2∶1 B. 1∶2 C. 3∶1 D. 1∶3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3NO2+H2O=2HNO3+NO中,参加反应的3个NO2分子中,有2个N原子的化合价升高到+5价,所以有2个NO2做还原剂;1个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选B。
14.根据反应(1)2Fe3++Cu=Cu2++2Fe2+
(2)2Fe2++Cl2=2Fe3++2Cl-
(3)HClO+H++Cl-=H2O+Cl2,可以判断出各粒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 HClO>Cl2>Fe3+>Cu2+
B. Cl2>HClO>Fe3+>Cu2+
C. Cl2>Fe3+>HClO>Cu2+
D. HClO>Cl2>Cu2+>Fe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推断:(1)Cu2+>Fe2+;(2)Fe3+>Cu2+;(3)Cl2>Fe3+;(4)HClO>Cl2。故选A。
考点:考查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点评:在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15.某溶液中只含有Al3+、Na+、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Na+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1:2 B. 2:5 C. 3:1 D. 1:10
【答案】B
【解析】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3n(Al3+)+n(Na+)=n(Cl-)+2n(SO42-),溶液中Al3+、Na+、Cl-的个数比为3:2:1即Al3+、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n(Na+):n(SO42-)=2:5,答案选B。
点睛: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或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可用电荷守恒巧解。电荷守恒指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1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 →Fe2+;MnO4-→ Mn2+;Cl2 → 2Cl-;HNO3 → 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少的是
A. Fe3+ B. MnO4- C. Cl2 D. HN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列方程逐一进行计算。
【详解】1molFe3+转化为Fe2+得到1mol电子,氧化KI时可得到0.5molI2;
1mol MnO4-转化为Mn2+可得到5mol 电子,氧化KI时可得到2.5 molI2;
1mol Cl2转化为Cl-得到2mol电子,氧化KI时可得到1 molI2;
1mol HNO3转化为NO 得到3mol电子,氧化KI时可得到1.5mol I2;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得到I2最少的是Fe3+,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电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中Cl2转移电子数需按2个氯原子转移的数目进行计算,题目难度不大。
17.现有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FeCl2+bKNO3+cHCl=dFeCl3+eKCl+fX+gH2O,若b=1,d=3,X为生成物,其分子式应为
A. NH4Cl B. NO C. N2 D. NO2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原子守恒定律,由已知条件可知:a=d=3、e=b=1,根据氯原子守恒,则c=4,再由氢原子守恒,则g=2,最后根据N、O原子守恒,推出X的化学式为NO,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全题贯穿原子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即可推断出相关化学反应计量数,再确定X。
18.将a L (标准状况下)NH3完全溶于1000 mL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w=×100%
B. c=
C. 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D.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气溶于水,主要以一水合氨存在,但仍然以NH3作为溶质,ω= , 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浓度①式c= ,②式 ,将②式带入①式得c= ,故B正确;
C、ω==,故C错误;
D、物质的量浓度c=,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明确密度比水小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氨水、酒精溶液.
19.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实验测得m(H):m(O)>1:8,则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Ⅱ装置中的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B. 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C. 该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先点燃酒精灯,然后将氢气通入Ⅱ装置
D. Ⅲ装置后是否加入干燥装置,均不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A、CuO没有全部被还原,只会使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也随之减少,而对于氢氧元素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会带出一部分水蒸气,I、Ⅱ装置之间如果缺少干燥装置会使反应后测得水的质量增加,故B正确;
C、应先使稀硫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通入装置,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防止空气影响测量结果,故C错误;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Ⅲ装置中,而使测得的水的质量增加,因此影响测量结果,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20.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
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20 mol·L-1 B. 0.25 mol·L-1
C. 0.40 mol·L-1 D. 0.50 mol·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n=cV计算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各自含有SO42-离子物质的量,两溶质含有的SO4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混合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公式c=来计算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00mL0.3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0.3mol/L×0.1L=0.03mol,50mL0.2mol•L-1Al2(SO4)3溶液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0.2mol/L×0.05L×3=0.03mol,混合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6mol,则混合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故选C。
第Ⅱ卷
二、填空题
21.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钙溶液和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
(4)铁和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
(5)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________。
(6)硫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___________。
(7)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Mg2++SO42-+Ba2++2OH-=BaSO4↓+Mg(OH)2↓ (2). HCO3-+H+=H2O+CO2↑ (3). Ca2++2OH-+CO2=CaCO3↓+H2O (4). Fe+2H+=Fe2++H2↑ (5). Na2O+2H+=2Na++H2O (6). SO42-+Ba2+=BaSO4↓ (7). Ba2++2OH-+2H++SO42-=BaSO4↓+2H2O
【解析】
【详解】(1)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得到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SO42-+Ba2++2OH-=BaSO4↓+Mg(OH)2↓;
(2)碳酸氢钙溶液和稀盐酸混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
(3)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
(4)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5)氧化钠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Na++H2O;
(6)硫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
(7)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则参加反应的NaHSO4与B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点睛】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22.按要求填空:
(1)有四种物质:①氧化铁 ②硫酸 ③碳酸氢钠 ④氢氧化钠
①属于盐的是________(填序号),写出这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
②上述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均能反应,此物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2)酸性条件下,次磷酸(H3PO2)可发生下列反应而用于化学镀银。
口Ag++口H3PO2+口 =口Ag+口H3PO4+口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②请将反应物和生成物补充完整并配平,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______
③若反应中生成10.8gAg,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________。
【答案】 (1). ③ (2). NaHCO3=Na++HCO3- (3). ② (4). H3PO4 (5).
(6). 0.1NA
【解析】
【分析】
(1)①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②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反应;
(2)反应中Ag+→Ag,化合价降1,反应中H3PO2→H3PO4,+1价的P化合价升高为磷酸分子中+5价,化合价升高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个数守恒配平方程式。
【详解】(1)①:①氧化铁是氧化物,②硫酸是酸,③碳酸氢钠为盐,④氢氧化钠为碱,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
②上述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均能反应的物质是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答案为:②;
(2)①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H3PO4;
②反应中Ag+→Ag,化合价降1,反应中H3PO2→H3PO4,+1价的P化合价升高为磷酸分子中+5价,化合价升高4,要使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则Ag+系数为4,H3PO2系数为1,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4Ag++H3PO2+2H2O═4Ag+H3PO4+4H+,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③由反应可知生成4mol银转移4mol电子,若反应中生成10.8gAg,物质的量为0.1mol,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0.1NA。
23.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粗食盐常含有少量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1的流程如下:
(1)加入A试剂,是为了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SO42-
离子。A代表的是多种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iNaOH,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下列试剂加入试剂i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右下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4)操作III的名称是__________
(5)mg粗盐提纯后得到ng纯净的NaCl固体,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A.m>n B. m=n C.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