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0 KB
- 2021-04-27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 修辞 教案(全国)
一、比喻
(一)明喻
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①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九歌·国殇》)
(二)暗喻
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三)借喻 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四)博喻 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二、借代
行文中,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这就叫“借代”。古诗借代的类型繁多,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三、夸张
夸张是古诗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①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②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四、拟人
①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②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朱淑真《秋夜》)
③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
五、双关
所谓双关,就是指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②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宋朝歌谣)
六、反复
诗歌中重复某些句子,以加强语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情景与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①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七、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八、排比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
九、通感
通感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更换感受角度来描述事物性状和情貌的修辞方式。
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嫩绿的杨柳如烟雾笼罩,清晨的轻寒很快被阳光赶跑。杏花红艳艳开满了枝头,春意呵多么浓郁多么热闹。
②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十、对比
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②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十一、衬托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故意运用其他事物来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辛延年《羽林郎》)
②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十二、用典
用典,是指在诗中援引古语、古事,借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
习题精要
1. 定林①(王安石)
漱(shù)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jù),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⒉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3.动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有一个比喻和拟人句;只要保持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
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
扩展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6.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参考答案:
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
3.示例:⑴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使用了比喻句,“划破”也可视为“拟人”)
⑵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声,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使用了拟人句)
4.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示例:
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5.这沟沟坎坎的溪水,流得飞花溅玉,战鼓雷鸣,是一只活泼的精灵,一首动人的歌曲,把激情书写得完美澎湃。
6.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